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十步一殺人,千里不留行的嗜血利刃——日本刀為何有這麼大威力?

十步一殺人,千里不留行的嗜血利刃——日本刀為何有這麼大威力?

元軍兩次征日戰役中,倖存回來的士兵都對鋒利的日本刀印象深刻,稱自己的刀槍很容易被砍斷。戚繼光在十二卷本《紀效新書》卷4《短器長用解》中是這樣說的: 「長刀,此自倭犯中國始有之。彼以此跳舞光閃而前,我兵已奪氣矣。倭喜躍,一迸足則丈余,刀長五尺,則大五尺矣。我兵短器難接,長器不捷,遭之者身多兩斷。緣器利而雙手使用,力重故也。」說的是倭寇的刀長且雙手,所以力量大可以削斷「長兵」。

小小島國,如何能製造出這麼鋒利的寶刀?

從理論上說,刀具要想鋒利,就得硬,越硬越鋒利,但過硬就容易折斷,所以古代的刀劍製造者,往往窮盡一生研製,怎樣使刀刃又鋒利又不至於折斷。日本刀在學術上叫做平面碎段復體暗光花紋刃,是用低溫高炭鋼,反覆鍛打淬火冶煉研磨而成,可以確保刀刃的硬度和韌性。當然,使用起來也需要很細緻的保養工作。

除了工藝上的千錘百鍊,日本刀獨特的弧月形設計,也是它超強切割能力的奧秘所在。首先,日本刀本身的弧度符合工程設計原理和物理學原理,雙手握刀更能在各種不同的角度下,隨心所欲地展現出最大的切砍範圍;其次,日本刀的刀刃有銳利的斜面,結合厚厚的刀身,就像一個楔形,最適合切割。對於血肉之軀來說,這樣揮舞如飛的利器絕對能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美國國家地理紀錄片《武士刀傳奇》里演示了用各種世界名刀砍假人的效果,唯獨日本刀將假人斜劈成兩半,比起同為世界名刀的大馬士革刀,切割的效果更勝一籌。

日本刀在江戶時期傳到歐洲時,立刻被歐洲人所嘆服,和浮世繪一起被譽為東方兩大奇蹟,但是,工業技術水平遠在日本之上的歐洲,卻死活復原不出日本刀的工藝。直到今天,日本刀的工藝雖然不是秘密了,但研磨出一把精良的日本刀仍非易事。據美國國家地理紀錄片《武士刀傳奇》介紹,按古法鍛造,十五個人耗費半年才能打造一把武士刀。日本刀的雛形是源自唐朝的唐刀,遺憾的是,我們自己反而遺失了祖宗的工藝。

鋒利,是日本刀最可怕的地方之一。中國古代對刀劍的最高評價是十三個字

「吹毛立斷,削鐵如泥,殺人不見血。」《水滸》中有楊志賣刀一章,在潑皮牛二的糾纏下,楊志不厭其煩的演示了吹毛立斷和削鐵如泥的功能,只不過楊志剁的是比鐵軟很多的銅錢,你如果有興趣,回家找把工藝好、分量重的菜刀,也能剁斷銅錢。「削鐵如泥」當然是藝術上的誇張之說,事實上,現代最鋒利的刀具,應該算醫院裡摻有金剛石粉的眼科手術刀,卻也無法達到削鐵如泥。

說起刀槍的鋒利,古代日本有很多文學色彩很濃的傳說。比如將一把寶刀插入溪流中,刀刃沖著上游,隨波飄來的落葉碰到刀刃會自動分成兩斷。比如戰國名將本多忠勝有把名槍「蜻蜓切」,更是鋒利到極致:一隻蜻蜓如果不小心停到槍尖,會因為自身分量的壓迫而被切為兩截。甚至,日本傳說中還有把殺人不見血的名刀,「村雨」,斬殺人後,從刀鋒會有露水自動流出清洗血跡。

從日本古裝劇中,我們經常看到一些浪人持著新鑄的刀躲在樹後,等待過路的商人、遊方僧侶、乞丐路過,用以斬殺試刀。如果滿意,還可以當場命名此刀。比如斬殺了一個米販,就叫「米販刀」。不過更多的有錢人是選擇花錢買來死刑犯的屍體,底下墊上稻草,聘請專門的試刀師傅,選擇吉日試刀。

倭寇雙手握刀的凌厲刀法,是另一個可怕之處。和戚繼光同時代的武將何良臣就不勝感慨:「日本刀不過三兩下,往往人不能御。」其中晚明武術家屈大均的描述最為精到:「其人率橫行疾斗,飄忽如風;常以單刀陷陣,五兵莫御。其用刀也,長以度形,短以趨越,蹲以為步,退以為伐。臂在承腕,挑以藏撇。豕突蟹奔,萬人辟易,真島中之絕技也。」

(對刀劍感興趣,掃描上方二維碼)

下角留言,看看你喜歡哪種冷兵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下冷兵器 的精彩文章:

圖文直播:牛人教你如何用筷子做一把青龍偃月刀!
聞者色變!獨家揭秘威名遠赫的日本六大武士刀

TAG:天下冷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