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鄭儒永:國家培養了我,我要為國家再做一點貢獻

鄭儒永:國家培養了我,我要為國家再做一點貢獻

近日,88歲的中國科學院鄭儒永院士成為全國媒體聚焦的熱點人物,她與老伴黃河研究員一起,將畢生積蓄150萬元捐獻給中國科學院大學教育基金會,成立永久性的「鄭儒永黃河獎學金」,用於激勵青年學子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不負時光、努力向上。

這則消息感動了很多網友,有人評論說:精神的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為這樣的科學家點贊!

鄭儒永院士1931年1月出生於香港,1953年,她從華南農業大學農學系植保專業畢業,同年進入剛成立的中國科學院真菌植病研究室,在戴芳瀾教授的指導下從事真菌的系統分類研究工作。

鄭儒永曾說父親和老師是對她一生影響最深的兩個人,父親鄭鐵如先生的正直、愛國、清廉、儉樸,老師戴芳瀾教授的治學精神,都在她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漫長的科研生涯中,鄭儒永碩果累累,在國際上她首次發現高等植物中的內生毛霉,首次報告了我國特有的人體病原毛霉新種和新變種;1987年主編完成《中國白粉菌志——白粉菌目》,成為國際公認的白粉菌目檢索書。

時至今日,鄭儒永關於白粉菌科的屬級分類系統,仍保持國際領先水平。

鄭儒永院士的勤奮與毅力是驚人的,「工作太玩命」是同事和親人對她的真切評價。由於工作需要,她最離不開的就是顯微鏡,每天陪伴顯微鏡的時間甚至超過了她的老伴。

由於長期以一個姿勢站在顯微鏡前,鄭儒永患上了骨質疏鬆和腰椎半滑脫等病症。2004年,她的脊柱被「釘」上了2根鋼柱和10顆鋼釘,醫生告訴她每天只能坐一個小時,其餘時間必須站著或躺著。

當時,已73歲高齡的鄭儒永沒有放棄工作,而是墊高了自己的辦公桌和實驗台,每天站立8個多小時,一站,就是15年。

鄭儒永夫婦沒有子女,他們二老的人生歲月幾乎都獻給了科研工作。鄭儒永院士說:「國家培養了我,中科院培養了我,我要為國家再做一點貢獻。」

如今,88歲高齡的鄭儒永每天仍然堅持工作、培養學生,將自己畢生所學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新一代。

鄭儒永對學生注重因材施教,既嚴格要求又悉心指導。她直接培養的多名碩士、博士、博士後研究生,均以優異的成績取得學位並在科研工作中發揮了作用,她所帶的第一個博士研究生白逢彥,1999年被中科院破格提拔為研究員,2001年成為進入歐洲真菌學學術雜誌《FEMSYEASTRESEARCH》編委的第一位中國人。

「哪個行業都有各自的困難,也各有各的樂趣,你只要有興趣,就不會覺得困難。我覺得,如果你做那些一點沒有困難的工作,那才叫淡而無味。我就願意挑難一點的工作做。因為有難點,你才有東西去解決,你才能做出高水平的工作。」鄭儒永說。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生物技術網 的精彩文章:

張同存:用CAR-T阻擊艾滋
BMJ大型研究:壓力相關疾病,與顯著增加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