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英國評比年度神童,中國式虎媽為何被痛批?

英國評比年度神童,中國式虎媽為何被痛批?

撰文/楊猛

英國是個推崇現代教育理念並且成果豐碩的國家,令人感覺不可思議的是,英國社會也對所謂的天才兒童追捧有加,甚至有一個專門評比年度神童的節目,就叫做《天才兒童》。

參加2019年《天才兒童》的孩子合影

這個節目在全國範圍內遴選8到12歲的智商超群的孩子,集中20個左右的佼佼者,進行6場電視競賽。考題囊括算數、地理、拼字、記憶、歷史等。有些考題相當生僻,即便專家也望而生畏。獲勝者舉起天才兒童的獎盃,加冕為年度最聰明的英國兒童,接受各界膜拜。

除去電視的娛樂性,這個節目也引發對於不同教育理念的思考與碰撞,從中可以去分析這些天才兒童都是如何煉成的。

少年版的英國達人

最新一季天才兒童剛在3月結束。最終,斯里蘭卡裔的女孩Nishi獲得了冠軍。

冠軍Nishi(劇照)

這檔於BBC4頻道播出的節目如此火爆,被稱作少年版「英國達人」,現任主持人理查德·奧斯曼也被視為科學怪咖式的電視偶像。他劍橋畢業,長期參與BBC智力競賽節目,6英尺7英寸的身高為人樂道,媒體稱其為英國人「最怪異的迷戀」。

主持人奧斯曼

天才兒童從開播就引起了關注。剛結束的這一季節目實際是去年夏天拍攝,據說就是因為引發的爭議不斷,一直推遲到今年3月才播出。

電視的剪輯手法加上網路的擴散,加劇了爭議性。一位母親對參賽的兒子大加讚賞,令一旁的女兒尷尬和不爽,這一幕被鏡頭捕捉並放大;一位媽媽因比賽現場響起手機鈴聲,認為影響了兒子答題,向劇組嚴重抗議,被觀眾吐槽為「最糟糕的家長」;還有孩子無法承認巨大壓力,要求退賽;一位華裔媽媽只允許孩子在比賽間隙休息3分鐘,其餘時間都用來補習改進,美其名曰為中國式教育方式,引起了受到自由教育理念灌輸的英國觀眾的反感,網上吐槽不斷。

總的來說,節目達到了傳播目的,通過不同家庭的育兒經,引發社會對於教育理念的探討。一些觀眾發現,所謂天才兒童,本應是本性的自然流露,但是節目中出現的一些天才兒童的背後,都有不屈不撓的家長干預的身影。


天才兒童是什麼樣子

拋開節目的花絮和爭議,節目的考題的確很難,獲得天才兒童的稱號並不容易。

最新系列每一集都專註不同主題。第一集根據拼寫進行兩輪比賽。競爭者的任務是拼寫出一些最複雜的單詞。這些單詞主要出自古英語,現代英語已不常用。孩子們花一個小時研究100個古英語單詞,然後聽主持人的提示做出正確拼寫。其困難程度約等同門外漢學習代碼。

一個叫Ben的男孩在拼寫環節表現出色,他成功拼寫出了Coronach(加拿大蘇格蘭蓋爾語的葬禮歌曲);Phalanger(一種只在巴布亞紐幾內亞和幾內亞分布的負鼠);Lekythos( 一種用於儲存石油的古希臘船隻)。

節目中的Ben(劇照)

他成功拼寫的另一個詞是sceuophylacium(早期東正教會的聖器收藏室),網上有人認為這根本就不算一個單詞。

第二關是數學,回答12個問題。雖然不過是加減乘除,但要求快速回答。主持人問49 40 43 94 73 66等於幾,12歲的Nishi幾乎毫不遲疑給出了正確答案365。畢竟這是心算能力普遍平平的英國社會,即使放在心算教育富有社會成果的中國,女孩的反應速度也屬於一流。

兩輪過後,剩餘的競爭對手要完成地理挑戰和科學測試。最後,在「死亡」拼寫結束之後,遴選出最後優勝者。

本年度的冠軍Nishi是一個全面發展的女孩。拍攝這個節目時,Nishi 12歲,智商達到162,高於愛因斯坦(160)。

她在算術回合中的明星表現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決賽中她與11歲的威廉進行了一場精彩對決,表現出閃電般的反應速度。對於放射性衰變和冰川形成的科學原理都做出了準確回答。她的對手也很出色。最終,女孩依靠正確拼寫了Neurohypothesis這個詞(一個與腦神經相關的辭彙)戰勝對手,獲得冠軍頭銜。

Nishi和威廉的最後對決(劇照)

接受獎項時,她發表了女權主義色彩的致辭:「我參加比賽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有很多關於女孩學不好數學或物理的刻板印象。我想證明那根本不是真的。」

她在決賽中答對的題目,即便是成人在限時回答的壓力下也很難答對。

1:2011年第一次合成氣管移植使用了患者自己的哪個部位?(幹細胞)

2:411 854 156 625=?(2046)

3:頂囊蕨首先出現在哪個地質時期?(志留紀)

4:24x9-16x9 / 8=?(225)

5:宇宙大爆炸後宇宙迅速擴張的時期叫什麼?(宇宙暴脹)

6:與冰川流動方向一致的長雪茄形土堆的名稱是什麼?(鼓丘)

7:烷烴製作成烯烴的過程,開始第一個字母是C,叫什麼?(裂化)


中國式虎媽引起爭議

本次比賽出現了一位華人虎媽的身影,對中國式的教育方式十分推崇,引發了節目粉絲的批評。

虎媽這個詞,英文世界也很熟悉,一般都是指那些強勢介入孩子學習的咄咄逼人的家長。如果再加上「中國式」的描述,則意味著冷酷無情。

11歲的數學高手家俊來自伯明翰的華人家庭,和剩下的10名青少年進入了四分之一決賽。家俊在科學回合中表現出色,當時獲得了全場最高的12分。

但是媽媽Faye並不滿意,這位經營一家中餐館的媽媽,在比賽間隙只允許孩子休息三分鐘,其餘時間用來總結和修正場上的失誤,她告誡兒子「別犯愚蠢的錯誤」,稱他可以做得更好。家俊父親也警告兒子,他「唯一」的選擇就是拿第一。

家俊(Gar Jun )和他的母親Faye

家俊媽媽面對電視鏡頭說:「我們記下他犯的錯誤。這是一個最重要的過程,幫助我們專註於這個問題,做出改善。」她又說:「我認為兒童天才節目真的是一個證明中國教育體系能夠很好運作的考場。

家俊父母的表現引發了觀眾的嚴厲批評。一個推文說:「家俊媽媽太過份!讓孩子玩得開心點。他們很年輕很努力,在這麼短的時間比賽真的很難!」

另一位說:「天啊,不是讚美他,而是告訴他別犯愚蠢的錯誤! F ***這些父母。」

——這些反應很符合我對身邊一些英國家長的印象:鼓勵自由發展,以玩為主,反對過多干涉。而在許多中國家長看來,這就成了愛心泛濫,對子女沒什麼要求,家俊媽媽的做法放在中國應該很普遍。

外界對於所謂中國式教育的刻板印象,就是超負荷學習和反覆練習,甚至剝奪孩子休息和玩耍時間。這不全面。中國家長更喜歡乾的事,其實是深度介入孩子的學習,乃至用家長意志去取代孩子的自主決定,這是很多中國家長的通病。

天才兒童畢竟只是一檔電視節目,出於播出效果的需要,電視台會做很多剪輯處理,以此製造衝突獲得高收視。真實的教育場景其實遠比電視呈現的更加複雜。


天才兒童的特質是什麼?

天才兒童全部遴選智商高的孩子參加比賽,似乎承認了智力決定論。或者至少認可了智商的差距其實已經令孩子們不是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以冠軍女孩Nishi為例,她18個月大的時候,媽媽給她一本ABC書,上面寫著「A代表蘋果,B代表熊」等等。她雖然不能正確說出這些單詞,但她會一次又一次地使用同一個詞來做同樣的事情。

Nishi在3歲時可以讀書,可以數到100,會講說英語和她父母說的僧伽羅語。

4歲讀學前班, 學校發現了她的才能,6個月後跳到了1年級。4年級的時候,又跳進了6年級。她比同班同學中最年長的學生年輕3歲,但卻在每周數學測驗中都能擊敗他們。現在正在自學高中數學。

Nishi10歲生日那天,跑進父母卧室,懇求道:「我可以參加門薩智商考試嗎?」6個月後,當她有資格參加門薩測試時,她取得了最高分162分 。

但是神童並非一切都精通,她跳舞不自然。有段時間繪畫技巧也很一般。她的父母欣慰地想:好吧,沒有人擅長一切。

Nishi的父母(劇照)

家俊也是很小流露了某種神童特質。他出生後在中國生活了2年,3歲回到伯明翰時不會英語,3個月後就精通了英語;他在3歲可以讀寫;4歲掌握了時間表;8歲時通過了鋼琴5級考試(最高級別是8級),小提琴也達到了5級水準。

他的老師有時會用他來教其他同學,現已攻讀中學數學。

家俊

參加天才兒童節目的孩子,很多都參加過門薩智商測試。門薩測試是基於一系列通常專註於模式識別,邏輯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測試,測試者的表現與同一年齡組的平均得分相對應。整個組的基準是100,大多數人在70到130之間。只有2.5%被認為智商高於130。門薩只接受排名前2%的人成為成員。這個測試系統具有精英主義色彩。

但是,智商測試的目的不是衡量知識,而是衡量個人的學習能力和吸收信息的速度。可以肯定地說,門薩智商測試,只是測試了一種特定的、狹隘的智力定義,也就是在壓力下解決問題的能力。

門薩女發言人接受英國媒體採訪聲稱,高智商與健康,長壽和事業成功之間存在很強的相關性,但她也承認高智商也可能會製造社會隔離。所以,擁有比愛因斯坦更高的智商並無法保證未來一定獲得成功和幸福。

除去先天的智力基礎的優秀,我發現這些孩子的一個共同的特質就是:具有很強的專註力。

Nishi在業餘時間閱讀哲學並喜歡做複雜的數學題,目的只是為了娛樂。有時候父母不得不把她從書堆中拖走,和他們一起看電視。

父親稱她像謝爾頓,就是美國情景喜劇中生活大爆炸中那個天分很高的人物。Nishi還很高興,說:「我是有點像謝爾頓。我也喜歡閱讀產品說明書,另外我也喜歡坐固定的位子,不喜歡別人坐在我的位上。」

Nishi有很好的學習習慣,總是控制在一個半小時內完成作業,她希望將來成為劍橋的理論物理學家,就像偶像霍金一樣。「極客」是一個帶點貶義的詞,像是書獃子和程序員的結合體,但是她說「我就是一個極客,世界上一些最成功的人都是極客,就像比爾·蓋茨一樣。」

Nishi畫的霍金

家俊則也具有很強的學習主動性。當其他孩子沉迷於電腦遊戲和足球,家俊最喜歡解決複雜的方程式或是研究自己喜歡的 DNA。

家俊喜歡橄欖球,希望成年後做一名醫生。媽媽說:「家俊被邀請去伯明翰大學的生物科學系與教授做一些實驗,教授對家俊在細胞和DNA方面的知識非常驚訝。」

2017年天才兒童的冠軍是12歲的男孩Rahul,在接受採訪時也說:「在我參加比賽之前,我喜歡專註和反思 。」

從媒體對這些參賽者家庭成員的訪談中能發現,這些孩子對於自己喜歡的事情都能投入全部身心,不受外界干擾。在這個專註研究的過程中,培養起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家庭條件有影響,但不是必然因素

一種觀點相信,出身富裕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成功,因為可以讀頂級的私立學校,父母接受過良好教育,也可以更好地輔導孩子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的確,很多參加決賽階段的孩子大多就讀私立學校。冠軍女孩Nishi是個例外,她就讀一所頂尖文法學校(文法學校是英國公立學校中的重點學校,好的文法學校比私校更難考,現任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就是文法學校畢業)。看來,高質量的學校教育更能激發和發掘孩子的特長。這些有不錯資質的孩子,其父母也更有意願送去好學校接受教育。

還有觀點認為,父母受教育程度高,則孩子容易出成績。像冠軍女孩的父親在IT安全部門工作,是巴克萊銀行副總裁,母親是會計師,屬於典型的中產家庭。

然而並非所有家庭都有很高的社會階層。12歲的康納來自托特納姆,父母都是樸實的工人階級,被節目粉絲稱讚為「我們的兒童天才」「正常的」「弱勢工人階級家庭」。令人遺憾的是,比賽第四天,這位年輕人的壓力越來越大,四分之一決賽的科學測試環節表現失常,被淘汰出局。

還有一個穆斯林女孩12歲的Ishal,爸爸是計程車司機,每周工作80個小時,也進入電視兒童天才的決賽。這個女孩現在一家頂尖私立女校讀書,理想是做宇航員。

12歲的Ishal和她的爸爸

唯一一個進入決賽的華人孩子家俊的父母則經營中餐館。

這些孩子的家庭背景也並不顯赫,足見家庭出身論並不絕對。

英國媒體注意到,少數民族兒童似乎總是在兒童天才節目中表現搶眼,該節目最近連續三屆的冠軍都是南亞裔兒童。華人面孔也是這項賽事的常客。

Nishi的父親說:「在英國這樣的發達國家,即使你沒有在教育上付出太多努力,你的未來也會或多或少得到保證。 但在斯里蘭卡,你必須努力工作以獲得這些機會,否則你可能會在不太好的地方結束。」

這反映了不同的文化。遷移到英國的移民家庭,為了站穩腳跟,對於教育的態度也更加積極。

背後都有強力支持的父母

智力優勢和好的家庭條件並非人人擁有,父母的引導和家庭支持就顯得尤為重要,對孩子的認知開啟起到了關鍵作用。節目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不管先天條件誰優誰劣,最關鍵的是,這些孩子的背後,都有探究教育真義的父母們不屈不撓的身影。

康納的工人父母對兒子的出局並不介意,他的父親說:「自從他出生以來,我一直為康納感到自豪。無論如何,他都是我的孩子天才。」顯示了家長的寬容,功利是教育的敵人,而愛則是成功的基石。

計程車司機雖然沒有精力輔導女兒Ishal,但把重任交給了弟弟。Ishal的秘密武器就是她的叔叔。叔叔早年也是個學霸,牛津大學畢業,發現侄女的特長之後,代替辛苦的哥哥負擔起了教育重任。叔叔Amran研發了一整套學習經驗,應用於侄女身上,包括看新聞、訓練寫小說、在太陽穴上抹『濃縮牛奶』幫助集中注意力,通過敲擊一個西藏的碗讓侄女在比賽間隙平靜等教學手段。

家俊的母親接受英國媒體採訪時說:「我認為家俊是一個非常聰明的男孩,至於天才,這是一個非常重的詞。我看到過很多聰明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有潛力。我認為父母必須施加一些壓力去拉伸孩子。」

2016年的冠軍印度裔女孩Rohan的母親說,「我們不是第一個進行干預的父母」。將干預視為對孩子的必要支持。

星期日泰晤士報的專欄作家訪問了冠軍女孩Nishi的家庭,他發現,Nishi的父母在斯里蘭卡相隔五英里的地方長大,直到工作才開始認識。兩人都來自中產階級,都在首都科倫坡的好學校學習,都是通過出色的學業和工作一路獲得了晉陞。雖然父母對女兒的學習主動性很放心,很少干涉,但是父母都在平時的工作中做出了表率。

這篇文章得出結論說:「毫無疑問,他們的職業道德是Nishi成功的基礎。」

從這些家庭的講述中,我們都發現了愛拼的家長身影。所謂快樂教育,並不是完全放縱不管。在孩子的成長階段,家長的合理引導十分關鍵,所謂因材施教,正是教育的真諦,也是最難的地方。

版權聲明

本文系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

關注《大家》微信ipress,每日閱讀精選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攝影術發明之前,古人如何看美女?

TAG:騰訊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