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民國大師王世襄,幼年最愛掏馬蜂窩,一朝幡然悔悟,靠一招逆襲

民國大師王世襄,幼年最愛掏馬蜂窩,一朝幡然悔悟,靠一招逆襲

作為古玩領域裡面的行家,民國大師馬未都的名聲從來都很響亮。不過,古玩界除了馬未都,還有一個名字如雷貫耳,被成為京城第一玩家,這個人便是王世襄。

一、玩酷弟子,最愛掏馬蜂窩

馬蜂窩這個東西,一般人都不敢碰,所以誰在幼年掏過馬蜂窩,至少可以看得出來,這不是一般人。

王世襄小的時候,家族極盡繁華。父親是張之洞的秘書,後來青雲直上,一路順暢。母親出身名門大家,溫柔賢惠,才情非凡。因為家族的關係,王世襄哪怕調皮搗蛋,也能受到很好的教育,當然,這種教育到底有什麼效果,誰也說不清楚。

他是在家裡讀的書,請的私塾老師專門講四書五經。四書五經這個東西吧,你不能說沒用,但是對於一個好動的孩子來說,就絕對不是一個好動心。

所以,王世襄常常借口去舅舅家,來躲避上學這件事。而因為舅舅寵溺他,每每他上房揭瓦,調皮搗蛋,也都沒有人說。久而久之,王世襄的膽子便大了起來。

京城裡有很多好玩的東西,王世襄都跑出去玩過,至於鴿子、狗、蟋蟀、鷹等等東西,因為家人的寵你,他也能一心撲在上面,還常常跑去捅馬蜂窩玩,氣得私塾老師怒罵,稱:「若是繼續如此,前途必毀。」

那時候的王世襄,對這些話一直不以為然。良好的家境讓他遠離一切的是非,因而不知道沒有前途的未來到底有多可怕。

二、母親過世,靠一招逆襲

若是王世襄真的如此一路下去,前途不說毀了,但至少也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成就。可偏偏命運就這樣神奇,靠著一樁樁磨難,將人喚醒。

母親的過世,幾乎給了王世襄巨大的打擊。「若是不讀書,我愧對母親。」王世襄在晚年的回憶錄里,提到這件事的時候,文字依然悲傷。

他知道母親疼愛自己,也知道母親的期望,可自己卻只顧著玩耍,仗著母親的疼愛無法無天,令母親去世前都在為自己擔心。

無論貧窮還是富有,讀書都是擁有光明前途的有效手段之一。區別在於,窮苦者只有這一條路,富裕者卻有許多條路可以選。

王世襄一反昔日的模樣,開始認真讀書,而讀書,也成了他逆襲的最好手段。他曾提到,讀書這件事,讓自己受益終身。

因為刻苦,後來的王世襄考入燕京大學研究院,並且因為曾經的愛好頗多,他靠五年世界寫下了《中國畫論研究》,並且成為一名正式的碩士。

三、日軍無理,靠讀書抗爭

王世襄雖然出身富裕,可對國家的忠心超過人所有人的想像。國難當頭,許多人都以為這位京城第一玩家,必然選擇在國外避難,卻不想他主動找到建築大師梁思成,希望能夠為祖國做出一番貢獻。

在梁思成的推薦之下,他認識了傅斯年,也因此加入營造學社,開始野外調查工作。那時候的祖國,沒有建築史,不重視文學,因而被日軍處處欺負。哪怕戰爭勝利,我國要求歸還被搶走的文物,日軍也無理要求,必須「列舉損失文物的名稱、製作年代、形狀、尺寸等等「。

這種要求,對於當時山河浪跡的祖國而言,無異於無理取鬧。可這個無理取鬧,偏偏得到了聯合國的支持。

王世襄在野外調查的時候,便一直在讀書,如今接到這個任務,開始一頭扎入書中,尋找所有能夠支撐的證據。這件事並不簡單,王世襄忙了許多年,才於1947年,靠著證據材料,親自到日本接文物回國。

很多人不知道,王世襄在文物方面做的貢獻有多大,他曾經為國家追回了240件青銅器,他成立「文物清損會「,專門負責追討被日軍搶走的宋刊本《五臣注文選》、《後漢書》、《禮記》、明寫本《永樂大典》等等。

個中艱辛,或許只有真正經歷過的人才能懂得。

最可敬的是,晚年的王世襄因特殊原因落魄,散盡家財以後,對文物的熱愛依然不減。若是能夠被他碰上,哪怕省吃儉用,他也會將其買回家。那時候,他已經被驅逐出最愛的故宮,卻以一己之力,推動了明式傢具的研究和收藏,還為其專門寫了《明代傢具研究》等等著作。

別人買古玩,為的是收藏和玩耍,可王世襄,卻只為了將古玩保護起來。那時,香港商人想從他手裡買古玩,開價很高,他卻說,只要你上交博物館,我只要一套公寓的錢,否則,便不賣。

所有人都笑他太傻。那時,他手裡的文物足夠他過上非常富裕的生活,可他卻以低廉的價格,並且只出售給願意交給博物館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貨二喵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民國才子許諾終生不另有女子,妻子卻把紅顏送到面前,只是因為愛

TAG:貨二喵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