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視覺中國下線、被約談:今日無圖,無真相

視覺中國下線、被約談:今日無圖,無真相

騰訊《潛望》 濮祥

2019年4月10日晚9點07分起,人類歷史上首張黑洞照片引起無數人關注後,因其版權使用問題在中國引發另一場衝擊波,很快上升為視覺中國、全景網路和東方IC網站所代表的圖片公司行業性問題。

4月11日,被共青團中央微博指出視覺中國利用國徽、國旗圖片等圖片謀利之後,視覺中國公司發佈道歉信,宣布公司內部整改。隨後,天津網信辦連信夜約談視覺中國負責人要求整改。接著,視覺中國網站無法打開。

4月12日上午,繼視覺中國、全景網路關閉網站之後,東方IC網站(dfic.cn)也無法訪問。

看著無法打開的東方IC網站,一家門戶網站新聞編輯告訴騰訊《潛望》,「剛才還說明晚金像獎的圖文直播,視覺中國不能用了,還能用東方IC。現在看來只剩盜港媒的圖這條路了。」

另一家主流媒體界面新聞COO金晶在朋友圈轉發東方IC圖站關閉新聞之後評論:「媒體這幾天不曉得咋辦了。」

圖片網站的短時間斷供,已經帶來媒體工作上的不便。可能的解決方案是這幾天先用舊圖,或者找一些CC協議圖替換。不過,對於現場圖片要求高的新聞,失去圖源,就沒有替代方案。

管理層面,國家版權局官方微博對此事表態,「黑洞圖片」版權問題引發關注,將把圖片版權保護納入即將開展的「劍網2019」專項行動,進一步規範圖片市場版權秩序。

一場監管風暴就此而起。在圖片公司休克性整改過程中,出現了奇異局面:今日無圖可用。

商業手段變味

2000年5月1日,一個名為「photocome」的網站正式上線。創辦者是在《中國青年報》工作的攝影記者柴繼軍和文字記者李學凌。據21世紀經濟報道早年的報道,最初創意是李學凌想利用低成本互聯網手段,盤活柴繼軍多年工作所存下的6000筒膠捲,以及各地攝像師寄來的照片。

一頭收集圖片,另一頭將這些圖片通過網路賣出去,構成一種生意,這是後來改為視覺中國的圖片公司主要操作手法。在後面發展過程中,視覺中國逐漸通過簽約攝像師方式,付費購買版權,豐富其稿源;再僱用銷售員推銷圖片,獲取中間差價。

這種方式運作正常,圖片供需雙方雖偶有些許價格上不滿意,但是視覺中國、東方IC等所代表的互聯網新型圖片公司,便捷地搓和了圖片供需雙方交易,成為一種生意,並越做越大。2014年,視覺中國借殼上市(SZ:000681),其競爭對手之一全景網路也在新三板掛牌(834877)。

「之前媒體雜誌都有視覺中國簽訂常年合作合同,一張圖片價格從幾十塊到幾百塊不等,重要的照片幾千塊錢,用得很少,可以接受。」博雅天下傳播公司前總圖片總監陳楊告訴騰訊《潛望》,之前各家紙媒對版權保護很重視,「但是新媒體都是自己運營,多數都不是媒體人出身,對版權保護意識很弱。」

2012年之後科技新媒體開始出現,緊隨其後隨著微信眾號和頭條號越來越流行。有些自媒體做大後公司化運營,「但是所用圖片都是網上隨便搜索,對版權保護漠視。」不像紙媒,一方面聘請專業攝影師,一方面通過正規渠道購買。

新媒體進入門檻低,圖片版權沒人管造成圖片公司本該增長的收入流失。視覺中國在實踐中摸索出一種反擊套路:搜索出那些成長快速、變得頗為名氣和實力的新媒體和公眾號,派業務員簽合同,再進一步發律師函催收圖片版權費用。

自媒體三表龍門陣在《天下自媒體苦視覺中國久矣》一文中開篇指出,「如果你是一個自媒體,還未收到視覺中國的律師函,說明還做得不夠大。」

而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伙人張穎在視覺中國因黑洞圖片版權問題捲入風波之後,連續發微博關注事態變化。經緯中國連續投出一些知名公司,其官方公眾號粉絲量在創投公司所開公眾號中居前,屬大號,它成為視覺中國業務員的目標。

視覺中國柴繼軍回應騰訊《潛望》稱,「他們的微信公眾號未經授權使用了我們的圖片,我們希望與他們合作,他們不願意——也是版權問題。」

並不是每家公眾號都有強勢創始人去硬懟。另一家發起過諸多營銷活動、現在做內容IP的公眾號圖片總監里傑(化名)向騰訊《潛望》透露他是如何成為視覺中國業務員眼中的「獵物」的經過。

去年10月份,里傑所服務的公司有一個項目,需要一張圖片,在視覺中國上面找到了一張合適的決定購買。「他們的購買模式是必須通過業務員,要走線下合同,蓋章公對公賬戶打款才可以授權給你。」

於是,里傑就見到視覺中國的一個業務員。「可能是企業文化,視覺中國的業務員都是帶花名兒的,基本上都叫歐陽XX。」里傑說。

不過,在很多事情都盡量線上完成的互聯網時代,線下見面只是里傑被當作獵物的開始。

買完圖片之後,姓歐陽的業務員跟里傑說:「哦,對了,我這邊今天中午開會,法務部找我過去,說你們這邊涉及幾張圖片侵權,因為你們是我的客戶,所以就讓我來對接了。」

接著,這位業務員開始打探里傑所在公司規模和財力。後面繼續查里傑所在公司之前有沒有使用過他們的圖片、有沒有過侵權。然後,業務員就給里傑發檢測報告、勘測技術權威證書,以證實之前侵權行為。「這讓我覺得,你一旦找上門購買,他就會去查你公司之前,我這算自投羅網。」

追查過往的作風抬高了門檻,視覺中國這種變味操作,成體系地推行這些年以來,積累了很多怨氣,最終因為黑洞版權,使自己坐上了火上口。

信息不對稱謀利

黑洞圖片版權風波之後,騰訊《潛望》聯繫到視覺中國創始人柴繼軍,他稱,「用此圖蹭個熱點用於公司廣告等商業目的有風險」。柴繼軍解釋,任何一張照片都有版權,舉決於版權人希望這張照片如何使用。

就黑洞這張照片,版權歸屬於歐洲南方天文台,這張照片在視覺中國網站上圖片說明中已經表述明確:「此圖由歐洲南方天文台提供,僅限於編輯類用途,使用請署名歐洲南方天文台;不得用於商業用途。」

後來事實披露顯示,柴繼軍這裡選擇了敘說部分事實。黑洞照片當時被視覺中國聲明版權,並有如下主張:「此圖是編輯圖片,如果用於商業用途,如用於商業用途,請致電400-818-XXXX或諮詢客戶代表。」

經緯創投張穎發了一條微博截取視覺中國黑洞圖頁面並配文質疑:「我就好奇,歐洲宇航局很缺錢嗎?」接著,他又發了一條微博,「既然不屬於視覺中國,同好奇為什麼視覺中國現在要掛在網站上售賣——並且下載還要聯繫客服?」

查閱發布黑洞照片的源頭——歐洲南方天文台(ESO)官網上,其對版權做出的主張並不未限制商業與非常商業,只需要註明圖片來源EHT Collaboration。

此事經自媒體三表龍門陣捅破之後,柴繼軍給騰訊《潛望》發來新的聲明以修正:

「黑洞」照片屬於Event Horizon Telescope組織,視覺中國通過合作夥伴獲得編輯類使用授權。該圖片授權並非獨家,其他媒體和圖片機構也獲得了授權。但是該圖片根據版權人要求只能用於新聞編輯傳播使用,未經許可,不能作為商業類使用。商業使用一般包括廣告、促銷等使用場景,視覺中國並未獲得該圖片商業用途的權利。如未經版權人授權,用於商業用途,將可能存在風險。

前後兩次略微不同的解釋,讓視覺中國被貼上利用信息不對稱獲利標籤。關鍵是作為圖片公司的視覺中國,版權規範處理是其公司業務根基之一。

等到共青團中央發微博質疑視覺中國對國旗、國徽等售賣後,這個標籤貼得更牢靠。

一位長期與視覺中國、東方IC等打交道的老圖片編輯告訴騰訊《潛望》,出現這種事,「按說圖片編輯都非常清楚國旗、國徽,還有地圖完整性這些敏感問題。」

另外,在共青團中央微博點名視覺中國之前,海爾、蘇寧和百度等公司稱,自己公司的圖片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被視覺中國標註了版權。在擴充圖源時,圖片公司顯得飢不擇食。

另一位新聞媒體從業者王一鳴告訴騰訊《潛望》視覺中國如何向他獲取獨家照片的經過。王一鳴因為工作機會,拍攝到證監會主席換屆時的獨家照片。視覺中國的人找過來,要求獲得版權。王一鳴以版權歸屬於自己供職單位為由拒絕,「他們還是寄來了合同。即便明確知道我的照片屬於公司職務行為,版權歸屬於公司。但他們還是找我要,而且說會給分成來引誘我簽合同。」

在被王一鳴拒絕之後,視覺中國問能否把照片先放到網站上去,「版權先代理了」。

圖片進出兩頭種種不規範操作之後,以視覺中國、全景網路和東方IC為代表的圖片公司陷入被迫歇業狀態。

視覺中國2017年財報顯示,該公司初步構建了一個供稿者網路,簽約供稿人約30萬人,版權服務費用成本為2.08億元,人均拿到的版權費用不足700元。他們構成了一圖片庫更新源頭。

不利影響隨之而來。「主要影響到時政、社會突發類新聞和娛樂新聞,這些需要現場圖的地方,媒體對視覺中國和東方IC需要比較大。不能用的話,受影響程度挺高。」

2017年,視覺中國深耕分銷渠道,與中新社、百度、搜狗、微博、淘寶、360等合作,隨著視覺中國整頓,短期內,這些公司短期內將無新圖可用。

也有攝像師向騰訊《潛望》表達不同意見。國內雜誌攝影記者尹夕遠說,視覺中國問題很多,但不付費使用圖片的自媒體和企業是一點道理都沒有,輪不到他們起鬨來聲討視覺中國。

對於攝像師而言,寧願所拍攝的圖賤賣,也不想被自媒體公號不署名拿去免費用。

由黑洞圖片引發的圖片版權黑暗面被越放越大,圖片市場上供需雙方長期博弈未果,雙方各憑喜好和手段構成的脆弱平衡,終於被打破,需要上至管理層、中間行業公司與組織,以及供稿者和使用者重新達成一種新的平衡。

不管如何,一部分人利欲熏心的代價,在上上下下形成合理、通暢的圖片版權保護與使用之前,需要整個行業來買單——今日無圖可用。

(一線作者劉鵬對此文亦有貢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前沿科技 的精彩文章:

貝索斯年度股東信:通往成功的道路絕不是一帆風順的
軟銀首席運營官克勞爾:不懼怕CFIUS 將想方設法在美國投資

TAG:看前沿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