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宮藏有一批無價之寶,卻以四千銀洋賤賣,如今出百億也無法買回

清宮藏有一批無價之寶,卻以四千銀洋賤賣,如今出百億也無法買回

要說人類文明的開始標誌是什麼,除了掌握生火技巧外,發明文字或記事符號也是無可替代的一點。可以說,文字的出現象徵著人類有別於其他物種,能夠有意識地將文化和文明以獨特的方式延續下去。慢慢地,才出現了石壁刻畫和龜甲占卜等等,人類文明也才真正進入一個新的紀元。

殷墟出土甲骨

再往後,出現了削竹而成的簡牘、貴比金銀的絲帛和用麻類製作的紙張。不管文字的書寫載體如何變化,那些文字都記錄了無數珍貴信息並傳遞給後世。從夏朝開始,統治者就設立史官一職,記錄國家大政和帝王言行,西周時期更是設立五史。春秋時期,各國一般均設有大史、小史、內史、外史、左史、右史等史官。到唐代設立史館後,史官制度乃趨於規範化,後世大多沿襲唐制。數千年來,中華文明之所以一直沒有中斷,漢字與歷朝史書顯然立下了不小功勞。

太史公司馬遷劇照

當然話說回來,五千年的漫長歷史,史料也浩如煙海,甚至數以萬萬計,這些都是遠甚於黃金珠寶的無價之寶。隨著朝代更迭,不少史料雖然因戰火而有所損耗,但是大多數史籍還是保留下來。到明清時期,這個數字已經到了非常驚人的地步,兩朝都有專門負責藏書和整理書籍的部門和官員,就連皇家檔案,明清兩朝統治者也沿襲古代「金匱石室」的慣例,將其珍藏於皇史宬。

皇史宬遠眺

然而在晚清時期,朝廷已經風雨飄搖,對於這些書籍自然也就無暇管理。當時有一批重要的檔案重達十幾萬斤,一直被放置在紫禁城中,並未移交至皇史宬存放。這批檔案主要是關於明清兩朝史料,也有少量宋朝史料,門類相當齊全,其歷史價值不可估量。然而那時候的大臣哪有心思研究這些,甚至還覺得這批檔案很佔地方,因此萌生了將其付之一炬的念頭,覺得這些檔案反正沒啥用,不如燒了給其他書騰地方。學部二等諮議官羅振玉深知這批史料的價值,因此聽到這一消息後非常著急,趕快找負責人商議。於是眾人一致同意由羅振玉負責保管,還專門劃撥國子監敬一亭用來存放這批書籍。

羅振玉舊照

遜帝溥儀被趕出宮後,故宮等大批清室財產均收歸北洋政府管理,這批檔案也在其中。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北洋政府財政困難,連官員薪水都發不出來,有人想到了國子監里的檔案,提議將其當作廢紙賣掉,也能搞點兒錢。就這樣,北洋政府派人將檔案裝入麻袋運至一家造紙廠作為原料,一共裝了八千餘袋,總重量超過十五萬斤,換得大洋4000元。

國子監敬一亭

要知道,這八千餘袋檔案包含記敘詳盡的明清史料和宋朝史書,其中甚至不乏一些絕世孤本,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簡直會讓無數歷史學家為之瘋狂。然而這批檔案卻以4000元廉價賣出,最終像那些廢紙一樣被切碎、泡爛、熬煮。如今我們就算肯花費幾十億甚至上百億,也無法找回這些無價之寶,實在是令人唏噓悲嘆。

參考資料:

《羅振玉評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明朝疆域有多廣闊?昔日擁有的最南端國土,無比接近赤道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