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乾隆想得到新瓷器,唐英在《易經》上看到四個字,竟制出「神」瓶

乾隆想得到新瓷器,唐英在《易經》上看到四個字,竟制出「神」瓶

唐英是清代著名的陶瓷藝術家,曾創造出鬼斧神工般的珍貴瓷器。但有一件瓷器比較特殊,它是唐英在無意間翻閱《易經》,看到「天地交泰」四字後,才被創造出來的。根據相關資料顯示,這類瓶子曾創下5億元的拍賣記錄。它究竟有何特殊之處呢?今天,小編便給大家揭秘一下:

乾隆想得到新瓷器,唐英在《易經》上看到四個字,竟制出「神」瓶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

乾隆想得到新瓷器,唐英在《易經》上看到四個字,竟制出「神」瓶

唐英先後為雍正和乾隆兩朝皇帝燒制瓷器,而這兩位皇帝,有一點相同之處:一個挑剔,另外一個非常挑剔。

關於雍正皇帝挑剔,小編在下面舉例說明:雍正十二年,他讓造辦初燒制一個關公塑像。工匠將蠟樣拿給雍正審批時,他卻一直不滿意,這次認為關公的臉型不好看,下次認為關公的服飾不時尚,在下次認為關公的馬匹不強壯。一件物品不修改十次二十次,絕對過不了關。乾隆完全繼承了父親的挑剔基因,乾隆對瓷器的挑剔程度,我們只能用「有過之而無不及」來形容。

乾隆想得到新瓷器,唐英在《易經》上看到四個字,竟制出「神」瓶

乾隆繼位後,御窯廠燒制的瓷器,讓他非常不滿意。工匠沒有創新精神,瓷器種類單一,讓人看著心中就升起無窮的乏味。於是,乾隆下旨整改御窯廠,命清朝瓷器界的「一把手」唐英去任職。

唐英剛去御窯廠任職時,便因為瓷器的樣式老舊吃了大虧。他一開始,曾按部就班燒制的瓷器,送到紫禁城後,乾隆卻以沒創新之由,不給報銷經費。朝廷不報銷,就沒有錢給工匠開工錢,工匠收不到糊口的銀子,誰還有心情幹活。唐英不敢反駁乾隆,只能自掏腰包,將此事擺平。

乾隆想得到新瓷器,唐英在《易經》上看到四個字,竟制出「神」瓶

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唐英才摸索出乾隆的喜好。乾隆非常喜歡顏色艷麗、款式新穎的瓷器。想要款式新穎,必須要對瓷器的樣式進行創新。唐英剛入宮時,便從事畫瓷器稿件工作,但如何才能設計出讓人眼前一亮的瓷器,卻將他難住了。

這日唐英翻閱《易經》,當他看到「天地交泰」四字後,突然迸發出靈感。在我國古代,無論皇帝還是百姓,都喜歡寓意好的物件。而「天地交泰」指的是:天地相交則時運亨通。

乾隆想得到新瓷器,唐英在《易經》上看到四個字,竟制出「神」瓶

緊接著,唐英便將「天地交泰」的含義應用在瓷器中,該瓷器的腹部中段鏤雕成如意頭形,瓶身上下於紋飾間相互鉤套,看似簡潔大方,卻內藏玄機。這件瓷器上下連為一體,卻可以細微地移動,但不能將其拆開。而這個設計的寓意是:「上下一體,天下太平萬事如意」。所以,唐英將此瓶取名為「粉青釉暗花描金夔龍紋交泰瓶」。

唐英將這件物品獻給皇帝時,心中非常忐忑,他在奏摺中稱:「奴才又新擬得夾層玲瓏交泰瓶,謹恭折送京呈進。其新擬各種系奴才愚昧之見,自行擬造,恐未合適……」,這段話的大概含義是,唐英自作主張燒制了這件瓷器,希望乾隆看一看,他喜不喜歡,請給出相應的建議。

乾隆想得到新瓷器,唐英在《易經》上看到四個字,竟制出「神」瓶

乾隆看到交泰瓶後,龍顏大悅,他第一次看到可以微動,卻不可拆開的瓷器。而更讓乾隆滿意的是這件瓷器寓意。於是,乾隆大筆一揮在唐英的奏摺上批複:「嗣後按節進十數件。」

通過批複,我們便能得知乾隆對交泰瓶的喜愛程度,正因如此,他才會決定繼續生產。如今,「粉青釉暗花描金夔龍紋交泰瓶」被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如果你想近距離感到它獨有的魅力,可以抽空前去觀覽一下,相信您一定能發現華夏瓷器的輝煌和偉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野史蟲 的精彩文章:

清朝舉人考不中進士,可以靠「拼顏值」的機會上位,基本是在胡鬧
亳州博物館裡有一個「萬仞宮牆」,它的背後藏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TAG:野史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