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清松山大戰,明軍敗給了清軍的計謀,不由說是敗給皇太極的銀碗

明清松山大戰,明軍敗給了清軍的計謀,不由說是敗給皇太極的銀碗

嘉慶皇帝曾說過:「太祖一戰(薩爾滸大戰)而王基開,太宗一戰(松錦大戰)而帝業定。」。松山(錦州)大戰是大清入主中原,取得決定性勝利的三大戰役之一,很多人都認為明軍是敗給了清軍的計謀,可是沒幾個人知道,明軍應該是敗給了皇太極手裡的一隻銀碗。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公元1635年,明朝在邊關的局勢開始惡化,後金皇太極統軍三征察哈爾部,號稱得到了傳國玉璽,並於次年稱帝,改國號為「大清」,開始了對明朝的征伐。

皇太極率領兇悍的八旗鐵騎,將駐守錦州城的明軍重重圍困。眼看著錦州城即將失守,崇禎皇帝命洪承疇統兵13萬前去救援,意圖解錦州之圍。

洪承疇原來一直在西北戰場與農民軍交鋒,曾在關內將李自成的起義軍打敗,不管論謀略,還是勇氣,他都是明末時期最優秀的將領之一。

洪承疇此次帶來的13萬大軍,都是在中原各鎮軍中抽調的精兵強將,在鎮壓起義軍時身經百戰,可以說,明朝這次是下了血本的。明軍雖然人多勢眾,武器精良,而且是主場作戰。可滿洲八旗兵卻也都悍勇無比,兇猛的鐵騎號稱天下第一,完全可以稱得上是虎狼之師,故此雙方的實力可謂是勢均力敵,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在大戰一觸即發時,皇太極的身體出了異樣,《清太宗實錄》中記載:「(皇太極)欲十一日親征,因鼻衄緩三日」。意思就是說皇太極想要在十一日這天親征,卻又因流鼻血不停而作罷,只能暫緩三日。

皇太極馬上意識到事情要糟糕,大軍激戰在即,自己卻病倒了,這無疑是極為動搖軍心的事情,萬一此次與明軍決戰失敗,那麼後金只能被打回原形,重新退回關外,經營幾十年的基業,也就此毀於一旦。

為了鼓舞士氣,皇太極決定不顧身體病疾繼續親征,可是鼻子依然流血怎麼辦呢?他命人拿來一個銀碗,用左手端著碗,任憑鼻孔中流下的血,一滴滴地落在了銀碗中。皇太極「不要命」的舉動,讓他手下的官兵個個看傻了眼,紛紛讚歎皇太極的英勇頑強,信心十足,甚至看出了後金國此戰必勝的希望。

皇帝帶病親征的消息在清軍陣營中傳開了,八旗勇士瞬間信心倍增,紛紛表示要同皇太極一起與明軍決一死戰。皇太極的這個舉動,實實在在地給滿洲騎兵打了一針強心劑,並在戰場上讓滿洲騎兵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直至最後,明朝13萬大軍全線潰敗,洪承疇亦被清軍俘虜,從此奠定了八旗兵進入中原爭雄的基礎。

我們再說皇太極的鼻衄病,他只是鼻子出血這麼簡單嗎?現代醫學認為,皇太極流鼻血可能並非上火或空氣乾燥,而是多年來的宿疾所致。《清史稿太宗本紀》開篇這樣描述:「(皇太極)顏如涯丹,嚴寒不栗」,意思就是說,皇太極的臉赤紅而有光澤,在冬天的時候一點都不怕冷,再加上皇太極身體肥胖多脂的體貌特徵,可以確定他可能患有高血壓、多血症等心腦血管疾病。

皇太極之所以沒有對流鼻血大驚小怪,說明這種現象並非發生過一次兩次,此次戰役對皇太極十分重要,他用銀碗接血可以稱得上是非常時期的「作秀」表演,皇太極用一隻銀碗,將有病這個不利局面,巧妙地轉化為將士們「必勝」的信心,只可憐明朝13萬大軍,竟敗在皇太極手中的一隻銀碗之上。

當然,「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皇太極雖然能以「鼻衄病」激勵將士,可他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由於多年的鞍馬勞頓,再加上自己身體的宿疾得不到有效診治,皇太極的病症越來越重,以至於後來在紫禁城伏案批閱公文時,猝然長逝,連繼承人都未來得及選定。

皇太極在歷史上可以被稱為優秀的軍事家與政治家,無論是排兵布陣,治理國家,還是靠一隻銀碗「作秀」激勵士氣,可以毫不誇張的說,若是沒有皇太極的縱橫排奡,清朝即使能問鼎中原,也需要晚20年時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蟲 的精彩文章:

雙包山西漢墓出土珍貴漆木人,它身上的穴位和經絡,卻與現代不同

TAG:歷史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