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大概是知後亂修,不能叫悟後起修

大概是知後亂修,不能叫悟後起修

大概是知後亂修,不能叫悟後起修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那麼從這個地方你再繼續努力,你會發覺,我怎麼樣的轉?轉六七識成妙觀察智跟平等境智;然後再用功,你會發覺,我怎麼樣轉五識、八識成成所作智跟大圓境智。你要是不這麼用功法,這個法身大士的過程你走不過去。

雖然禪宗這樣講,一個明性見心,就見性成佛了,但是你要知道,明心見性成佛是什麼果位你知道嗎,你認為很快,一超直入,入哪裡?圓教初住位,一年級報到,是這個位次,你放心,絕對是這個位次,因為他證得空性,這就是我們講的,十信位你具足圓滿了,就是你看十信滿心,報同等覺,十信滿心就是破一分無明,證一分證法身,圓教初住位,這時候你的那種成就就可以跟等覺菩薩一樣。怎麼一樣呢?眾生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這個眾生應該以佛身而度他的話,那麼你就會顯三十二相莊嚴來度他。這就報同等覺了。

所以禪宗講的一超直入,明心見性成佛,就是指這個部分,證入到圓教初住位。從圓教初住位一直要到等覺位,沒那麼快,你看我們的祖師大德為什麼都沒有成功?因為他還在圓教初住位附近徘徊,還在那邊徘徊。那你要證得轉五識,前五識成成所作智的時候,那你就必須要能夠跨越過去。你要怎麼跨越啊,一定要這邊下一番功夫來,六七識要能轉,前五識才有辦法,前五識能轉,轉阿賴耶識大圓鏡智就快了。

大概六七識轉成平等性智跟妙觀察智,圓教初住位就可以轉了。那麼果位轉五八識在什麼時候,那最少要到隨分覺以後,也就是歡喜地,十地位的歡喜地以上,那你才能轉。你轉這個八識成四智,還沒有說完全確實,你轉了,轉了以後發揮的妙用就不一樣了,這要徹底完全轉過來的時候,那就要到等覺菩薩了,他還有一分生相無明在。生相無明是什麼,菩薩他是大悲利生,為了要度眾生他不想成佛,還有那個執著。你看看這執著得很好啊,你們都成佛了,我還要回去再度眾生。這個凈土一談到這個,都氣死了,到極樂世界去成佛,你不要,他說我才從極樂世界往返,為什麼還要到極樂世界去呢,我知道的比你清楚啊,但是要度眾生要緊。所以那些菩薩你看,他所度的眾生都成佛了,他功德福報多大,不可思議。那麼按照《地藏經》來講,佛以佛眼都不得測之,不是不得測之,不能把他境界給轉出來,太大太大了,他根本不是我們識性所能及,他純粹是根性的境界裡面。

所以我們佛法要講到這個地方,那麼深淺度差距很大,尤其是禪宗頓教的說法,一踏入華嚴的無為法裡面,根本你不知道他進到哪裡去了,因為你踏進來你不知道哪裡去了,這裡的階次很井然。這個井然的階次不礙圓融,所以你頓教一進來到這裡面,他還是有位次給你站的,他不一定在圓教初住位,因為一破就破很大了,他可能到十行位,十迴向位去了,有這種情況。但是基本上來講,他破一分無明從這裡開始。至於那些人修得很好,有什麼天人送供,百鳥獻花,百獸來供,那些都還沒進入這種境界,那是定功成就,還沒進入修行位,那還是在外道裡面。但是這些人要是一轉進來,像五祖的法融,他們要是經過人家一轉,他一進來絕對不是圓教初住位,絕對是超越的,大概十行位以上,因為他基本的功夫實力相當高,但是那一個功夫,那一個實力,要是沒人指導的話,那就始終在那個地方,外道很高的境界。但有人一指導,他是那麼高的境界,直接一進佛法中,他絕對不是圓教初住位而已。

所以雖然分有四十一階次,那每一階當中,一階與一階之間還有很多位次。他一進來,他不見得從第一階開始,他可能從第十五階、十六階位開始,因為過去人人用功的情況不同。所以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裡面,你也可以發現,所參的不一定都是出家人,出家、在家,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乃至於外道,一切長者,社會賢達,都參過,那就表示什麼?他們在實修的功夫已經到了某一個程度,他們不一定現我們所講的出家相,但是成就照樣那麼高。像十地位以上的人,他所參訪的都是夜神,為什麼叫夜神?這是表法的,晚上過去,白天就來臨了,所以十地位都是夜神,到等覺位就不一樣,摩耶夫人開始,那表示光明。

這個就是說我們在修行上面你要很明確的知道,因為佛教社會的資訊,在現在這個時代來講,非常的普遍,我們顯密各宗各教,都修、都學、都聽,那麼他混在一起的時候,你會分不出來,他講明心見性成佛,那個佛與你華嚴所講的低還是高?你知道嗎?你不知道。這個地方所講的祖師禪的這個部分,都是轉六七識,轉六七識就是在三信位裡面,他不可能到十信位去,他轉五八識那才到了十信位。那麼有幾個到十信位,那也未必,因為這是相似覺,不是隨分覺。很多公案裡面講了很多,你仔細的留意看看,有些祖師大德他們還沒有次第覺悟,他只是轉六七識而已,五八識沒轉,那麼你可以從這個步驟裡面可以看出一個大概,當然要在這個時候這樣子來說明,也不是一個很適當的,因為要講是要用圖表一個一個對照,但是你這樣對照,那一部分可能沒有資料跟你對照,我們知道這種情形就可以了。

這是三賢十聖位的這種行持的大概,這用功各位一定注意,行門一定要找到,你在十信位裡面只是一個曖身階段,這些參禪、打坐、念佛、誦經、拜佛等等,都是一種預備階段,你還沒有辦法到達所謂真參實修的境界,要進入真參實修那就我們講的,你已經轉了,六七裡頭,那時候空性開始了,以空性為基礎,那才是真的悟後起修。我們還沒悟得,我們大概是知道了,你講那麼多怎麼不知道,大概是知後亂修,不能叫悟後起修,所以那個真修的部分一定要下功夫,一番煎熬,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你不經一番寒徹苦,不知梅花撲鼻香,所以這個曖身階段的種種訓練,一定要有,一定要有。

擷自《八十華嚴》玄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雲和上法語 的精彩文章:

性海是什麼
根性是什麼——不分別

TAG:海雲和上法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