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為啥,「中風」越來越多?這4件事,勸你少做,減少血管堵塞

為啥,「中風」越來越多?這4件事,勸你少做,減少血管堵塞

中風,又稱為腦卒中,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

簡單說,就是腦部血管突然發生「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腦須知損傷的一種疾病。其中,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佔比較高,約佔全部卒中的60-80%,死亡率也很高。

人們常說:一人中風,全家「發瘋」。中風易引起癱瘓,若一個人中風癱瘓了,需要人照顧,會使全家人的生活都亂套。

60多歲的王大爺一天早上出門遛彎,剛到公園走了一會兒,就突然倒在了地上。幸運的是,有鄰居看到,立即撥打了120,送到醫院後,醫生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了解病史後,進行相關檢查,確診為急性基底動脈閉塞腦梗死,是中風的一種。

醫生立即進行靜脈溶栓治療,2個多小時後,進行DSA檢查,血管再通,病情得到了好轉,已脫離危險。

但王大爺留下了偏癱的後遺症,左下肢、左上肢不能正常活動,醫生特意囑咐,出院後一段時間需要人照顧,同時把煙戒掉,不然容易引起複發。


為啥,「中風」越來越多?這4件事,勸你少做,減少血管堵塞

第1件:吸 煙

吸煙是一件讓人上癮的行為,主要是香煙含有尼古丁,也就是煙鹼,會讓人上癮,同時會促使血管發生收縮、痙攣,加速血管動脈硬化的發生。

香煙中還含有一氧化碳,會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降低血液中的攜氧量,促使血液粘度升高。

若長期、大量吸煙,會促使血管內皮受損,形成血栓,誘發腦卒中的發生。

第2件:久坐不動

現代很多人因工作性質的因素,每天要久坐電腦面前至少8個小時,這樣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容易降低血液流速,使得大腦、心臟等器官供血不足。

血液流速減慢,新陳代謝降低,會使血管中的廢物不能及時排出,促使「壞膽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積,形成動脈硬化,促使斑塊形成。

久坐不動,容易使下肢靜脈血管形成血栓,當斑塊脫落,容易堵塞血管。

第3件:長期熬夜

熬夜已成為現代人們的常態,但長期熬夜,會增加血管疾病的發生。

臨床上,因長期熬夜加班、過度勞累而猝死的年輕人也在增多。

偶爾熬夜一兩次,對身體沒什麼大概,但長期熬夜,就會使睡眠不足,降低身體免疫力,更容易生病。

研究表明,不充足的睡眠會導致血管的內皮功能受損,久而久之,血管會慢慢受損,誘發動脈粥樣硬化。

此外,長期熬夜會使人處於應激狀態,促使體內大量分泌升壓素,如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等,促使血壓升高、心率升高,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第4件:不良飲食

俗話說「病從口入」,身體健康與否,跟飲食有很大關係。

而現代人們的飲食習慣、飲食結構,如不吃早餐、暴飲暴食、大魚大肉等,會使身體攝入的營養失衡,增加慢性疾病的風險。

高脂肪、高熱量飲食,如吃漢堡、炸雞翅等,會使體內脂肪攝入過多,無法消耗掉,囤積在體內,增加血管內「壞膽固醇」的形成,誘發血栓。

高糖、高鹽飲食,如喝瓶裝飲料、吃各種小零食等,會使體內糖分、鹽分的攝入都超標,增加糖尿病、高血壓的發生風險。

中風發生前,小心6個表現,早發現早就醫:

1,身體一側或雙側、上肢、下肢或面部出現無力或活動不靈;

2,單眼或雙眼突發視物模糊,或視力下降,或看東西有重影;

3,頭暈目眩、失去平衡,或任何意外摔倒,或步態不穩;

4,頭痛,通常是嚴重,且突然發作或頭痛的方式與往日不一樣;

5,感覺口唇、面舌、肢體麻木,耳鳴、聽力下降;

6,言語表達困難或理解困難。

預防中風,保護好血管,做好「4個字」:


一:喝

多喝水,少喝酒,補充身體需要的體液,促進毒素排出,改善體內環境。

水,是人體七大營養素之一,也是人體很好的稀釋劑和排毒劑。

養成主動喝水的習慣,早上起床後,刷完牙,喝一杯溫水,稀釋血液,改善血液粘稠,利於預防血管疾病發生。

平時喝水時,放些花草茶,將黃花郎、荷葉、小葉苦丁搭配在一起,做成代茶飲,熱水沖泡即可。

黃花郎荷葉茶:具有改善血液粘稠狀態,降低血脂的作用。

黃花郎是一種葯食兩用的植物,具有降低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還可促進體內毒素排出,改善體內環境。

荷葉含有生物鹼、黃酮類成分,有降低血液中總膽固醇、甘油三酯的量。研究發現,荷葉還可降低全血比粘度、紅細胞面積,改善血液粘稠狀態,達到降脂作用。

小葉苦丁對食高膽固醇誘發的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有降低作用,可促使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面積減小,降低血脂。


二:吃

飲食習慣、飲食結構對身體健康有很重要的作用。若營養素攝入不均衡,會增加慢性血管疾病的發生。

補充α-亞麻酸,使脂肪酸攝入更均衡,可減少血栓形成,保護血管。

研究發現,α-亞麻酸屬於Omega-3脂肪酸系列,而生活中食用油中主要含更多的Omega-6脂肪酸,易使兩種脂肪酸攝入失衡,從而增加慢性血管疾病的風險。

補充α-亞麻酸,每天食用5毫升生蘇油、麻條籽油或核桃油,就能滿足人體需求。

相關研究表明,α-亞麻酸進入體內會分解為EPA,被稱為「血液清道夫」,能降低血液中「壞膽固醇」的量,而升高「好膽固醇」的量,調節脂質代謝,利於降脂、降壓,防止血管硬化,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發生。


三:動

生命在於運動,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堅持下去,更利於健康!

俗話說「樹老根先枯,人老腿先衰。」

堅持運動,可促進血液循環,還可提高新陳代謝,促進體內毒素排出,增強血管彈性,利於控制體重。

記住,不管是做什麼運動,運動之前都要熱熱身,以防肌肉、韌帶拉傷。

每次運動最好30分鐘以上,每周運動3到5次為宜。

平時還可做些小動作:

1,搓揉腿肚

搓揉腿肚可增強腿力。

以雙手掌緊夾一側小腿肚,邊轉動邊搓揉,每側揉動20次左右,然後以同法揉動另一條腿。

2,空抓手

早、中、晚各做3次空抓手,每次各做 200 次左右,利於肢體上血液循環。

研究發現,缺少鍛煉的右腦血管壁異常脆弱,易發生破裂,所以,平時多活動左手。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營養師雪姐姐 的精彩文章:

50歲過後,不論男女,少做這4件事,助力長壽,少生病!
為何,「痛風」越來越多?醫生相告:3種「水」是幫凶,少喝點吧

TAG:營養師雪姐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