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9年打磨,150場錘鍊,音樂劇《國之當歌》再出發

9年打磨,150場錘鍊,音樂劇《國之當歌》再出發

歷經9年打磨,150場演出的錘鍊,上海歌劇院原創音樂劇《國之當歌》全新舞台版,昨晚以更流暢的劇情、更精良的製作亮相上海大劇院。音樂劇帶領觀眾追隨人民音樂家聶耳與劇作家田漢的腳步,回顧《義勇軍進行曲》誕生的故事。

自2011年試演至今,《國之當歌》走遍了全國各地,也曾踏足海外舞台。每到演出結尾,總會出現台上台下同唱國歌的動人情景。5月,新版《國之當歌》又將出發,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開啟新一輪的全國巡演。

劇名幾番更迭,角色調整刪減

「《國之當歌》演了9年、也改了9年,主創、主演團隊都為這部劇傾注了心血。」上海歌劇院副院長,《國之當歌》作曲、編劇李瑞祥感慨。從2011年試演至今,《國之當歌》大改小改不下數十次,光劇名就經歷了幾番更迭。2011年在大寧劇院試演時,劇名叫《血肉長城》,2012年更名為《聶耳》。在上海大劇院、上海文化廣場、群藝館等地演出後,收集各方意見,最終定名為《國之當歌》。2013年,《國之當歌》作為上海國際藝術節閉幕演出上演,力邀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潔加盟,與上海歌劇院優秀青年藝術家們一起向觀眾呈現出一台打破常規、別具一格的紅色音樂劇。

近5年來,《國之當歌》先後獲得上海文化發展基金、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藝術發展基金以及國家藝術基金的持續資助。評審專家們提出了許多寶貴的修改意見,讓這部作品的藝術水準得到日益提升。此番在國家藝術基金滾動資助項目的資助下,音樂劇進行了新一輪的打磨提升。

新版《國之當歌》刪掉了「長庚妻」這個角色。飾演「長庚」的張磊,在與飾演「長庚妻」的趙慶對了8年戲後,這次因為角色調整成了「鰥夫」,一人拉扯「阿鳳」「毛娣」兩個女兒。角色的刪減和人物關係的重新梳理,讓故事線索更加清晰,戲劇衝突更具張力。《新生活,舊生活》等個性唱段得到恢復和改編,還新增加了姐妹二重唱《我的國我的家》,旋律歌詞樸素真摯,現場演唱催人淚下。此外,舞美、燈光、服裝都進行了調整,全劇風格更加統一。

雖然「長庚妻」的角色沒了,但其扮演者、上海歌劇院合唱團團長趙慶,以舞台監督的身份留在了《國之當歌》劇組。她說:「雖然從台前到幕後,換了視角、換了身份,但依然在這個大家庭里,與大家一起為這部劇盡心儘力,成就感和自豪感絲毫不減。」

打造多個版本,走基層接地氣

9年來,這部音樂劇先後演了150多場,走遍了高校、社區、機關、企業、部隊、廣場……為了適應不同的演出場所和演出條件,《國之當歌》先後打造出預製錄音小劇場版、多媒體巡演版、校園版、講演版等多種版本。看過《國之當歌》的觀眾遍布北京、雲南、湖南、湖北、山東、遼寧、吉林、哈爾濱、浙江、江蘇等地,觀眾群體遍及學生、教師、護士、醫生、律師、部隊官兵等各行各業。

雖然國歌從小唱到大,但因為音樂劇《國之當歌》,許多觀眾第一次深入了解了其背後創作故事。《義勇軍進行曲》首次唱響,是在1935年,作為電影《風雲兒女》主題歌傳遍全國。這首歌誕生至今已有80多年,但無論在怎樣的演出場合,台下坐著什麼樣的觀眾,每次在演出結尾唱起這首歌,無論台上的演員和台下的觀眾,總是心潮澎湃。

在巡演過程中,《國之當歌》的主創和主演團隊們也獲得了飛速的成長。吳軼群、陳朝賓是該劇演員組的元老,從《血肉長城》開始便在劇中飾演田漢與黎錦暉直至今天。吳軼群說:「一個角色的成功塑造,需要在舞台上長期的摸爬滾打,接受不同觀眾的檢驗。最初演田漢的時候,更多的是一種想像和模仿。通過海內外這麼多場演出的歷練,對角色塑造的深度和力度與之前完全不一樣了。《國之當歌》也在不斷修改打磨中越來越好看,越來越打動人了。」此外,一批新的演員,新的舞台、燈光、音響設計師也先後加入劇組,帶來新的創意和活力。

「一部作品最重要的培育土壤不是大都市的舞台和獎台,要花繁葉茂於基層,喜聞樂見於普通百姓,其生命力和影響力才會長久紮根於民間。」中國劇協秘書長崔偉說。下個月,隨著新一輪全國巡演的開啟,新版《國之當歌》將走向延安、岳陽、長沙、宜昌、南昌、井岡山等地,走進不同的劇場和高校,接受更多觀眾的檢驗,煥發新的藝術生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三個和尚》《豬八戒吃西瓜》……這些滿是「童年殺」的作品都出自他的筆下
黃浦江上「珍珠島」今邁出變身關鍵一步,未來「復興」可期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