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她八歲下筆成章,後來入宮為妃輔佐皇帝治國被後人傳為千古美談

她八歲下筆成章,後來入宮為妃輔佐皇帝治國被後人傳為千古美談

說起歷朝歷代敢於直言上書的那些名臣,大家首先便會想到魏徵、杜甫、海瑞等人,但在唐朝卻有這樣一位才女,她賢能淑德,才華橫溢,後來還輔助李世民治理天下,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徐惠,湖州長城人,她是李世民的妃嬪,貞觀元年,也就是李世民剛剛即位這一年,徐惠出生了。在當時年僅5個月大的徐惠就會開口說話,她的父親徐孝德是沂州、果州刺史。

而徐家在當時也算是書香世家,能夠出生在這樣一個書香門第,徐惠的文學天賦可想而知。在她8歲時,便能寫文章,於是徐孝德便嘗試讓女兒仿照屈原的《離騷》來寫,要知道這篇文章一些成年人讀起來還很困難,但是年紀輕輕的徐惠居然立即就仿照著寫出了《擬小山篇》。徐孝德看過之後很是驚訝,知道女兒的才華無法掩蓋。

果然,沒過多久徐惠的作品便在民間流傳開來,就連一國之君的唐太宗李世民也知道了徐惠的名字,李世民當即把她召為才人。

在徐惠進入皇宮後,她更加喜愛讀書,經常是手不釋卷,因此她在這之後寫出來的詩文也更加優美,內容也更加豐富。在看到徐惠文章得到提高後,李世民對她也更加優待,不僅提升她為充容,還提升徐惠的父親為水部員外郎。除此之外,才華橫溢的徐惠在治國之道上也獨有見解,她經常用自己的文章來勸諫唐太宗,對於李世民治理天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史書記載,貞觀末年,太宗多次派兵攻打周圍的少數民族,還在許多地方修建宮殿,勞民傷財,百姓怨聲載道。貞觀二十二年,唐太宗李世民臨幸玉華宮,徐惠伴駕,她上書勸諫說:「是知業大者易驕,願陛下難之;善始者難終,願陛下易之。故有道之君,以逸逸人;無道之君,以樂樂身。願陛下使之以時,則力無竭矣。」

太宗認為徐惠說的很對,對她大加讚賞,後來徐惠所上書的這篇《諫太宗息兵罷役疏》還被歷代史學家收錄到了多部重要的典籍當中,在《舊唐書》、《新唐書》、《貞觀政要》、《資治通鑒》等中都有徐惠的這篇文章,可見其影響力之大。

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駕崩,而徐惠由於太過悲慟而生病,太醫為她看過病後,徐惠還是不肯吃藥,並對眾人說:「吾荷顧實深,志在早歿,魂其有靈,得侍園寢,吾之志也。」

僅僅過了一年後,徐惠就病逝了,年僅二十四歲,在她死後還被追封為賢妃,並最終得以陪葬在李世民的陵墓的石室中。

後世的帝王對賢妃徐惠也是大加稱讚,明太祖朱元璋就曾說過:「從前唐太宗大興土木,大動干戈,當時連妃嬪徐氏還曾上書勸諫,而如今我聽到的話大多都是順從我的意思,這樣說來唐朝的婦人要比當今的儒生更有用。」

雖然徐惠因為悲傷過度而英年早逝讓人感到有些惋惜,但是她的名字卻永遠留在了史書中,也正是她多次勸諫太宗,從而幫助了李世民很好地治理了天下。後世大文學家楊以任曾評價她說,徐貴妃是唐朝的另一位長孫皇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戰爭 的精彩文章:

這首詩是一位皇帝的得意之作,但卻被後人視為亡國之音
他是皇族後裔打敗王莽復興了漢室,最後卻死在赤眉軍手裡

TAG:歷史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