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兵馬俑出土的青銅劍,技術含量令人震撼:難怪秦始皇不用鐵制兵器

兵馬俑出土的青銅劍,技術含量令人震撼:難怪秦始皇不用鐵制兵器

從秦始皇兵馬俑出土的武器來看,青銅兵器大約4萬件,而鐵制兵器只有鐵矛1件,鐵鏃1件,鐵鋌銅鏃2件,僅相當於兵馬俑兵器總量的萬分之一。為何鐵制兵器如此之少,難道秦朝缺鐵?但考古發現秦朝不缺鐵!

1975年,在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考古專家發現了一座秦墓,裡面有大量秦簡,被稱為「雲夢睡虎地秦簡」。在其中的一塊秦簡中,有這麼一條法律:農戶使用官府鐵農具的要求。

1976年,在陝西省鳳翔縣南指揮村,考古專家發現了秦始皇先祖的墓葬,後被稱為「秦公一號大墓」。在出土的眾多文物中,有一些極為特殊,即一大批鐵制農具。

在歷次考古中,都發現了大量戰國時代的鐵制農具。顯然,戰國時代鐵制農具已經得到了廣泛運用。按照如今的理解,鐵的出現是一次革命性進步,鐵也要比青銅更強,既然鐵制農具應用廣泛,為何大秦帝國不使用更強的鐵制兵器呢?

在秦始皇陵兵馬俑的一二號坑,出土了很多青銅兵器,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一批秦青銅劍。專家研究發現,這一批青銅劍的技術含量令世界震撼。

兵馬俑的青銅劍呈柳葉狀,又細又長又尖,長度均在81—94.8公分,遠超過六國青銅劍50—65公分的長度。在剛剛出土時,部分青銅劍毫無鏽蝕、光亮如新、平滑鋒利,而且劍身上共有8個棱面,每個的棱面誤差不到一根頭髮絲的厚度。

為了測試青銅劍的鋒利程度,專家做了一個測試,即拿秦青銅劍劃紙。結果讓人動容,秦劍一次竟然還能劃透18層紙。春秋戰國時代的越王勾踐劍,一次性能劃透26張紙,但秦青銅劍是批量製作,兩者無法相提並論。

顯然,在青銅劍古樸的外表之下,隱藏著無數的謎團,亟待進一步的科學研究。

隨後,考古專家對青銅劍做了化學定量分析,得到的結論讓人不敢置信。原來,秦國青銅劍的材料配比達到了近乎完美狀態,達到了青銅鑄造的巔峰水平, 因而讓秦劍的長度、硬度和韌性幾乎達到了極致水平。

眾所周知,鑄造青銅劍時,最重要的是向銅裡面加錫,但錫多劍硬,容易折斷,錫少劍軟,不堪一用。但秦國卻完美掌握了青銅劍鑄造精髓:劍體表面含錫量高達30%,內部卻保持著20%左右的含錫量,這讓秦劍硬度相當於中碳鋼,韌性卻猶如現代玻璃。

至於秦朝青銅劍為何不生鏽,科學家檢測之後發現,青銅劍體覆蓋了一層密密的鉻鹽氧化屏,就是鉻鹽氧化物,但這一點直到20世紀西方人才研究出來,並申請的技術專利,2000多年前的中國人,為何掌握了這一技術,至今還沒有一個合理的答案。

言而總之,秦國青銅兵器已經發展到了登峰造極地步,但青銅兵器發展到了這一步,也不能成為不使用鐵制兵器的理由,是秦始皇愚蠢看不到鐵器銳利,還是有什麼其他原因?

其實,我們陷入了一個思維誤區,認為只要是鐵器就一定勝過青銅器。科學家對出土的鐵制農具研究發現,戰國時代的鐵器冶煉水平,還處在塊煉鐵和生鑄鐵的階段,硬度和強度都不夠,如果造成兵器,殺傷力還不如秦國的青銅兵器。換言之,秦朝時的鐵器冶煉水平不夠,無法製造出比青銅器更強大的兵器。

而且,由於鐵器處於發展之初,製造成本較高,秦國又「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趙、魏、韓、齊、燕等國也各有帶甲數十萬,之前全是青銅兵器,想要大規模換裝鐵制兵器的話,這一成本估計會讓列國徹底破產。所以,如今考古只發現零星的鐵制兵器,屬於不計成本精心打造的兵器。

在已有批量化、標準化、技術成熟的青銅製造水平情況下,遇到了初級階段的鐵器冶煉水平,秦始皇如果推翻青銅製造系統,改為大規模使用鐵制兵器,估計這智商也不能一統中國了。

到了漢朝,由於冶煉技術的進步,最終鐵器完全取代青銅器,成了兵器材料的主流。當然,即便漢代的鐵器有了飛躍進步,部分解決了鐵器硬度和強度問題,但也極為有限,兵器還是以鐵矛為主(鐵矛容易造),至於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壓根是子虛烏有,因為冶煉水平遠達不到,到了唐朝才有細長的陌刀,宋朝才有寬背大刀,這和技術逐漸進步密切相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家雜評 的精彩文章:

兵馬俑出土,挖出了一批特殊的青銅劍,難怪秦國能一統中國!

TAG:百家雜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