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先別把尿布丟掉,觀察便便的 11 種狀況

先別把尿布丟掉,觀察便便的 11 種狀況

新手媽媽第一次遇到寶寶便秘時,實在是不曉得該怎麼辦,看著寶寶痛的哭不停,結果大出來僅是小小顆的便便,自己真的非常不忍心。當媽後許多的育兒知識都是上網做功課居多,偶爾也會看看育兒節目,這次整理一篇關於常見嬰兒期的便秘問題,這確實困擾相當多數的家長,以下分享如何觀察便便了解寶寶的健康狀態。

先別把尿布丟掉,觀察便便的 11 種狀況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為什麼便便能夠反應健康狀態?

健康教育普及的知識曾提到,食物吞下肚子後依序經過哪些器官,讓我們吸收到豐富的營養。首先從口腔的唾液進行初步的分解後,再來通過食道進入胃,胃通過蠕動來磨碎食物,分泌的胃液進一步將食物分解。接下來則進入小腸,小腸是主要的吸收器官,食物的營養成分在這被大量的吸收,再來則是到大腸,吸收食物的水分,也是消化系統中最後的吸收器官,最後便便從消化道的末端肛門排出。

借觀察便便的形狀、顏色、氣味以及排便的次數,都會反應出身體的健康狀況,正常來說我們一天三餐,標準的排便次數應該為「一天3次~三天1次」的範圍,若攝取足夠來自水果、蔬菜、全穀類的膳食纖維建議量,便便應該是土黃色的香蕉型,不軟不硬、成形而且沒有味道,但因寶寶還小或是小朋友挑食,可能會沒辦法攝取到足夠的量,甚至在腸道中的壞菌隨著時間越來越多,久而久之健康狀況就會出問題。

先別把尿布丟掉,觀察便便的 11 種狀況

便便形狀類別

羊咩咩粒狀(水分、纖維攝取不足)

細長形便便(纖維攝取不足)

香蕉形便便(健康狀態,穩定保持)

前硬後軟便便(纖維、乳酸菌不足)

散狀行便便(缺少乳酸菌)

水便便(細菌或病毒感染)

便便顏色狀態

灰白色(膽汁阻塞需檢查)

黑色(十二指腸出血)

鮮紅色(下消化道出血)

墨綠色(可能細菌感染)

黃褐色或金黃色(健康狀態,穩定保持)

先別把尿布丟掉,觀察便便的 11 種狀況

寶寶便秘怎麼辦?

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甚至是嬰兒,導致便秘的原因除了飲食上之外,也得重視生活作息是否正常,每天是否有足夠的運動量,給小孩每天至少1小時的運動量絕對是有益健康的,發育上有幫助外,晚上好入眠,爸媽也能好好睡覺,但很多家庭確實很難做到天天陪小孩去運動,通常都是周末會有親子運動的時光。

先別把尿布丟掉,觀察便便的 11 種狀況

在食物攝取上,文章開頭即有提到,消化器官中主要吸收的器官為腸道,而腸道環境的好壞進而決定吸收的好壞,寶寶從一出生時,媽媽的母乳中皆含有許多益菌,讓寶寶的腸胃菌叢狀態維持好菌大於坏菌。但有些媽媽的乳量沒有那麼多,甚至需要靠一些營養品下奶,又或是當寶寶長大後開始吃輔食而有便秘癥狀等。現今許多媽媽幫寶寶補充益生菌,持續讓小朋友的腸道維持好的狀態,老一輩常說的「腸道好,健康沒煩惱」主要就是因為壞菌在腸道是會持續的生長,假使壞菌過多導致腸道出問題,在營養吸收上品質就會不好,就算給小孩許多營養程度高的食物,最後卻因腸道不好,無法好好吸收,這樣也是枉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鴿子醫生育兒 的精彩文章:

孩子進入幼兒園,應該具備的生活自理能力包括哪些?
該當全職主婦嗎?重點不在孩子,在於自己

TAG:鴿子醫生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