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人考中探花,為何比狀元還高興?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

古人考中探花,為何比狀元還高興?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

在我國古代,窮人家的孩子想要進入仕途簡直是比登天還難,後來到了大隋朝,隋文帝創建了科舉制度,自此之後寒門學子開始走進朝廷,為江山社稷效力。規定中,科舉制分為童生試、鄉試、會試、殿試。最後殿試由皇帝主持監考,參加這門考試的人統稱天子門生,一直到了南宋時期,前三名稱作「狀元、榜眼、探花」才正式確定。

今天就來說一說探花,「探花」一詞最早出現於唐朝,在唐朝時期科舉只有狀元,而沒有榜眼探花之分的時候,當時的科舉制度中「探花」也不是專指第三名,而是統指考的最好的一批人。唐人李淖在《秦中歲時記》中道:「進士杏園初宴,謂之探花宴。差少俊二人為探花使,遍游名園,若他人先折花,二使者被罰。」這裡的「少俊」二字,是指既年輕、又英俊的書生。

雖然沒有史料明確記載「探花」是「長相俊美」的殿試書生,無從考究,但是「探花一定會選擇年少英俊的書生」這一傳言卻傳了下來。狀元的學問必然是最好的,但是得探花者必然是相貌不差的,方才不負「探花」的「花」字。而在當時很多進士也的確在為自己能當選探花郎而開心無比。

唐朝宰相翁承贊在中進士並被選為探花郎的時候,就十分開心的寫下「洪崖差遣探花來,檢點芳叢飲數杯。深紫濃香三百朵,明朝為我一時開。」這樣表露出自己興奮和開心的詩句。在電視劇小李飛刀李尋歡中,李尋歡就是一個探花。有時候探花有個特權,在某些情況下如果狀元相貌醜陋,探花可以代替狀元巡街。

到了南宋時期科舉制度完善後,探花才是明確的指為第三名。當然在古代第一第二第三純屬是看皇帝喜好評定的,也不是刻意的看相貌,有時候皇帝看名字不爽就把你變成第三名探花了。比如在永樂二十二年的殿試中原定孫曰恭為一甲第一名,也就是狀元,但是等到永樂帝做決定的時候,他覺得「曰恭」這兩個字合起來就是「暴」的意思,所以很不喜歡,於是就將他由狀元改為探花。

如有錯誤,還請指正,謝謝!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互動,我在評論區等著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秘聞趣事 的精彩文章:

曹操2千年前立下規矩:盜墓時,墓中一物絕不能動,否則家破人亡
朱元璋父母去世,向財主借地安葬被羞辱,當皇帝後財主什麼下場?

TAG:歷史秘聞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