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說大乘金剛經論》節選

《佛說大乘金剛經論》節選

佛說大乘金剛經論

文殊師利菩薩問佛。云何名金剛經。世尊曰。金剛喻自性。經者喻自心。若人明自心。見自性。是人自己身中有經。六根門頭。常放光明。照天照地。具足恆沙功德。出生四果、四相、十聖、三寶。乃至如來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一切功德皆從自己心地修成。不從外得。何以故。

若是明心見性之人。常聞自己心佛。時時說法。時時度眾生。時時現神通。時時作佛事。得此理者。名持金剛經。名得金剛不壞身也。

文殊師利菩薩問佛。金剛經中佛常讚歎受持四句偈等。為人演說。所得福德。勝將七寶堆滿東西南北。四維上下虛空布施之福。又勝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乃至百千萬劫以來。恆河沙等身命布施之福。未審云何是四句偈。

佛言。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本來不生本來不滅。只因迷誤而致升沉。何以故。眾生長迷不覺。所以永劫墮落。諸佛常覺不迷。所以永成佛道。若有男女求佛道者。進道功程。權分四級。號四句偈。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

云何空身。身是父母所生。亦具父母息氣。九孔常流種種不凈。四大假合。終須敗壞。有知男女知身是幻。未死之前。當死一般。藉此幻身。學佛修行。名悟身空一句偈也。

復觀自心。非生非滅最聖最靈。遇境似有。境滅還無。令悟真心。常覺不昧。不隨妄想流轉。但依真性主行。名悟心空二句偈也。

復觀自性寂然不動。感而遂通。變化無窮。威靈莫測。明明了了。自覺自知。靈靈寂寂。無為常為。名悟性空三句偈也。

復觀如來所說經法。皆是方便。引導法門。如水洗塵。似病與葯。令證心空法了。病退葯除。名悟法空四句偈也。

此四句偈乃是超凡入聖。進道門路。三世如來從此成佛。十方菩薩。依此進功。所以者何。悟得初句意。依義修行。便證預流須陀洹果。悟二句意。依義修行。便證一來斯陀含果。悟三句意。依義修行。便證不來阿那含果。悟四句意。依義修行。便證無諍阿羅漢果。此四句偈。大開諸佛道門。受持讀誦。為人演說。能令聞者。悟佛知見。成佛無疑。是故得福勝前七寶身命布施。所得福德。百千億分不及其一。

佛告文殊師利。前佛後佛一體。皆在各人自己。明心見性。修而成之。然則佛性人人本有。不投佛修終不成佛。何以故。為無佛功。有求佛者。一用齋戒為佛基址。二投明師。指示功程。三識心性。了了分明。四用作福。助初髮根苗。五用結緣。增自善本。六明因果。不妄主為。七破邪魔。遠離外道。八用通理。不著有為。九用精進。習佛行德。十用通達。法法精明。若人具此十種功德。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複次文殊師利。吾滅度後。末法年中。多有鈍根劣智眾生。心迷意醉。智暗情昏。雖有齋戒。並無智慧。愚心高傲。邪見自專。不肯下心。參求明師。正真法訣。一向執著。認妄為真。或有執著。經書文字。或有執著。誦持名數。或有學得。一言一句。便為究竟。未得謂得。未證謂證。修少善根。生大果望。是人愚迷。不會佛意。自誑自瞞。雖是善因。難逃惡果。何以故。種子不真。所以不結菩提正果。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文殊菩薩問佛。云何是明師口訣。佛言。如來滅後。敕諸菩薩。傳佛心印。續佛慧命。各化一方。開示未悟。有緣眾生。正因正果。正見正修。降伏外魔。破除邪見。修正功行。始終清凈。非根不度。非器不傳。若有清信。善男信女。智慧高明。力求道者。數數親近。久久供養。下心參求。體性相和。方得以心印心。以道傳道。心心相印。祖祖聯芳。流傳不絕是名天機口訣。有緣遇者。根無大小。皆成佛道。

文殊菩薩問佛。或有男女。親師聞法。帶信不信。以皈不皈。身雖禮拜。心多疑悔。自心不悟。反言責師。不肯開度。此等男女。如何度脫。世尊曰。此等薄福少慧眾生。不悟無為。取相執著邪見。自慢障礙本心。不得正見。何以故。重師者。便重其法。輕師者。便輕其法。重師者。法便行。輕師者。法不行。輕師慢法。是憎慢上人。雖然與師同行。如隔千由旬外。身命終時。入大阿鼻。千佛出世。莫能救度。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眾生作福田 的精彩文章:

三分藥物,七分心理作用
氣是延年葯,心是行氣主

TAG:眾生作福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