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血管最怕「堵」,不改變6個習慣,血管會一年比一年堵得厲害!

血管最怕「堵」,不改變6個習慣,血管會一年比一年堵得厲害!

一提到血管,很多人會認為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實際上,血管斑塊變大,從30歲後就加速了。

血管好比家裡的水管,用的時間長了,管道內壁會生鏽、結垢,久而久之,會將管道堵塞。而血管最怕「堵」,一旦發生血管堵塞,血液不流通,就會威脅生命。

血液中的「水垢」主要包括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沉積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塊;同時,這些斑塊會降低血管壁的彈性,血液流動受阻,嚴重會導致缺血、缺氧,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血管堵塞「堵哪、哪壞」,可能還會危及生命!

1,堵在心臟,誘發冠心病、心梗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發生了堵塞、狹窄,心臟供血會受到限制,缺血嚴重會出現胸痛。若出現持續性胸痛,可能血管已完全堵塞,會誘發心肌梗死。

2,堵在肺部,誘發肺栓塞

肺栓塞是肺的動脈發生堵塞,這種情況非常危險,多是由下肢靜脈血栓脫落引起的。若長時間久坐或卧床後站起活動,突然感覺胸悶氣緊,甚至會暈倒,要小心了。

3,堵在腦部,誘發腦卒中

腦卒中分為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不管哪一種,一旦發作,其死亡率很高。

當突然感覺身體一側肢無力,出現口齒不清、口眼歪斜、視物模糊等,最好及時就醫,小心卒中。

此外,堵在頸部也可能會誘發腦卒中。臨床上,近一半中風與頸動脈狹窄有關。45歲以上中風患者,頸動脈硬化斑塊檢出率達76%。


提醒:不改變這6個習慣,血管會一年比一年堵得厲害!

1,吸煙

吸煙是導致血管疾病發生的「元兇」之一。

吸煙會讓人上癮,一旦有了煙癮,想戒煙很難。吸煙對血管的損傷是長期的,即便身體很好,十年、二十年吸煙,也會增加血管損傷。

香煙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質,會使血管壁發生炎症,增加斑塊的形成;同時,香煙中的一氧化碳會與血紅蛋白結合,減少攜氧量,誘發血液缺氧。

吸煙還會使血管中「壞膽固醇」含量升高,促使血液變得更粘稠,誘發血管堵塞的可能。

2,大量喝酒

大量喝酒會使酒精攝入超標,促使肝臟代謝異常,從而影響脂代謝異常,使得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

3,長期熬夜

長期熬夜會降低身體免疫力,讓人更容易生病,其中患心臟病的風險會比正常人高很多。

熬夜會使身體大量分泌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等,使血管收縮、血液流動緩慢、血液變得更粘稠,從而增加血栓、斑塊的形成,促使血管堵塞的發生。

4,久坐不動

長時間久坐,像IT從業者、長途司機等,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會使下肢活動減少,促使血液微循環減慢,增加血管內垃圾,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增加血栓的形成,尤其是下肢血管血栓。

5,三高飲食

現代人的飲食習慣是「多肉少菜」,以「高油、高鹽、高糖」為主,這些東西攝入過多,會加速血管內脂肪的增多,促使斑塊形成,發生動脈粥樣硬化,更容易堵塞血管。

此外,三高飲食會促使體重增加,誘發肥胖及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等基礎代謝病的發生,這樣會使血管老化的程度加速。

6,壞情緒

研究證實,很多血管疾病與情緒的波動有關。

經常生氣會導致肝鬱,而肝主藏血,會導致氣血不暢,影響肝功能。

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憤怒等情緒會損傷心臟,誘發心臟病,如冠心病、心律不齊等。


保護好血管,預防堵塞,做好以下幾件事!

一:飲食清淡,控制油、鹽、糖的攝入

清淡飲食,是少油、少鹽、少糖、不辛辣的飲食,簡單說,就是口味比較清淡。從營養學角度講,清淡飲食能保留食物本身更多的營養,還可減少「多餘營養」的攝入。

1,控制油攝入

食用油在《膳食寶塔》中的佔比雖然很少,但對身體健康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建議,成年人每人每天食用油攝入在25-30克為宜。

日常生活中,我們食用的食用油含有較多的Omega-6脂肪酸,會使Omega-3脂肪酸攝入減少,而兩者失衡,會誘發慢性心血管疾病。

平時多補充Omega-3脂肪酸,均衡補充,利於血管健康,每天食用5毫升生蘇油、麻條籽油或核桃油即可滿足身體需求。

生蘇油富含α-亞麻酸,屬於Omega-3系列脂肪酸,且含量高達67%左右,被稱為「陸地上的深海魚」;麻條籽油含α-亞麻酸含量也比較高,為55%左右。

研究發現,α-亞麻酸進入體內會分解為EPA,被稱為「血管清道夫」,可促進血液內脂肪運轉,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甘油三酯、總膽固醇的量,而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量,從而達到降脂、降壓的作用,預防血栓形成,防止動脈硬化,保護心血管。

2,控制鹽攝入

鹽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可促進食慾,但攝入過多,會促使血壓升高,誘發高血壓、冠心病。

建議,正常人每人每天鹽分攝入不超過6克為宜,對高血壓者,不超過4克為宜。其中,包括除了食用鹽之外,所有調味料中的鹽分。

3,控制糖攝入

糖攝入過高,會增加血糖含量,長期如此,會誘發肥胖、糖尿病等。建議,正常人每人每天糖分攝入最多不能超過50克,最好在25克以下為宜。


二:堅持適量運動,提高血管彈性

堅持適量的運動,能夠增加血管的彈性,增強血流速度,尤其是有氧運動。

平時,多做些有氧運動,如慢跑、快走、游泳、太極拳、廣場舞等,每周運動3-5次為宜,每次運動最好在30分鐘以上。


三:養成主動喝水的習慣

多喝水能促進體內毒素排出,還可稀釋血液,改善血液粘稠狀態,預防血栓的形成。

清晨醒後,刷完牙,喝一杯溫水,利於稀釋血液,改善體液,促進血壓恢復正常。

白天喝水時,記住,最好小口、勤喝、慢喝,這樣更利於身體的吸收。還可加入茶,如綠茶、紅茶、玫瑰花茶、荷葉茶等。


四:重視檢查,預防基礎病

45歲後,身體各方面機能減退,各種疾病不請自來,重視檢查,預防好基礎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一旦確診這些疾病,就應改變自己的不良習慣,好好控制指標,避免併發症提前發生和發展。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營養小霞老師 的精彩文章:

44歲男子昏迷入院,腦出血離世,得知原因後,醫生:一件事害的
22歲小伙突發腦梗,搶救3小時後偏癱,醫生:一個習慣害的

TAG:營養小霞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