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操稱帝時機成熟為何最終沒有登基?他自己道出了真實原因

曹操稱帝時機成熟為何最終沒有登基?他自己道出了真實原因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王,加就錫位列諸侯之上,不客氣的說這個時候的曹操雖然名為漢臣,實際上已經是皇帝了。進封魏王之後,天下各路諸侯以及擁漢派等紛紛以為,曹操下一步的動作將是取代漢室,登基稱帝。

但歷史告訴我們,曹操在如此大好形勢下並沒有走完這人生最後一步棋,所以後世之人開始探討曹操沒有稱帝的原因。關於這些說法,歸納一下無非是三點:

其一,假如曹操稱帝,將會給政敵和內部的擁漢派(支持漢獻帝的勢力)增加攻擊的口實,使自己在政治上陷入被動局面。曹操正是為了規避這種情況,才不得已繼續使用漢獻帝這塊招牌。但不難發現,當時的擁漢派其實實力非常單薄,根本成不了什麼氣候。

其二,從建安十五年開始,曹操一再言辭懇切地宣稱自己絕無代漢自立之心,假如突然變卦的話,對他的聲譽名節將造成很不利的影響。因此,曹操百般無奈下只要抑制自己的皇帝夢。

其三,曹操當時年事已高,自我估計將不久於人世,所以隱忍不發。實際上縱觀歷史,稱帝和年齡基本上扯不上什麼關係,在花甲之年稱孤道寡的大有人在,與曹操同時代的就有劉備。

其實,像上面這些說法和探討其實意義並不大,如果了解曹操一生經歷的話,就會知道他的本志並非登基做皇帝,而是建立漢天子名下的獨立王國,說到底就是想恢復周代的封建制度,確立以漢朝皇帝為天下共主、以魏國為主導的封建體系。

從史料《魏略》和《魏氏春秋》的相關記載來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冬,在曹、孫聯手打敗關羽之後,孫權寫信給曹操,勸他順應天命,及早稱帝。就是曹操陣營中的不少人,比如陳群、桓階、夏侯惇等人也是力權曹操代漢自立的。

從建安末年的形勢來看,曹操假如真是要稱帝的話,幾乎沒人可以阻擋。首先,暫時化敵為友的孫權表示支持,雖然這種支持是有條件的,條件就是在未來的孫、劉交惡中,曹操要支持孫權,但可以看出孫權無是真心支持他的;其次,曹操陣營內部也迫切期望他能做皇帝,以便名正言順地做開國功臣;最後,許都政權內部雖然接連爆發了兩場動亂,但規模不大而且持續時間也不長,相對於實力雄厚的擁曹派來說,擁漢派根本無足輕重。

對於這些情況,曹操不可能不了解,但是他還是拒絕了進一步高升,說:「是兒欲踞吾著爐火上邪(孫權那小子竟想把我放在火爐上烤)!」,又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

曹操因挾天子以令諸侯,落得一身罵名,說他是「託名漢相,實為漢賊」。但和同時代的那些諸侯們相比,曹操不但對漢室貢獻最大,野心也最小。曹操曾說:「設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這話說的在理,也是有目共睹的,但遺憾的是,這樣的真心話得不到當世人的認可。

在東漢末年群雄並起的那個亂世,曹操不肯稱帝,不肯代漢自立才是最大的失策。其實他早就該快刀斬亂麻,果斷地廢黜漢獻帝,做名正言順的開國皇帝。如果要是這樣的話,還有誰會說他是「漢賊」、「奸雄」呢?

曹操的悲哀在於,他明明可以做真正的魏武帝,也有治理好國家的能力,可他卻偏偏要去做周文王,結果卻成了一個並不十分成功的權臣。他既不能像董卓那樣玩弄皇帝如同木偶,也不像諸葛亮那樣,把權勢玩得遮天蓋地而又堂而皇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封建時代家族族長有多大權力,為何處死族人可以不經官府?
皇帝誅殺功臣若是沒有借口,都會從此條罪名入手,基本一查一個準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