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波波沙它爹,波波德PPD40衝鋒槍的故事

波波沙它爹,波波德PPD40衝鋒槍的故事

波波沙估計沒人不知道,但是PPD估摸著軍迷可能有耳聞,但僅知道這是一款不怎麼靠譜,所以被波波沙取代的衝鋒槍。所以,咱們今天來屢屢PPD是個什麼玩意,他怎麼來的,又是怎麼滾的。

波波沙它爹,波波德PPD40衝鋒槍的故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常規開篇先解釋槍名,PPD是俄文Пистолет-пулемётДегтярёва的羅馬化Pistolet Pulemyot degtyaryova縮寫,翻譯成中文就是捷格加廖夫機關手槍,不過我們別去關注手槍這兩個字。畢竟歐洲那邊對於衝鋒槍的定義很奇怪,相當多都是將衝鋒槍看做衝鋒手槍(比如德棍的Maschinen pistole)。

捷格加廖夫是不是很耳熟,沒錯,就是那個大盤雞/Dshk/PRD的創始人。它在1929年的時候,根據自己的DP28大盤雞的結構設計了一款打7.62x25托卡列夫手槍彈的衝鋒槍,後來人們管他叫PPD29。

波波沙它爹,波波德PPD40衝鋒槍的故事

這玩意基本就是大盤雞的翻版——小盤雞。但用腳指頭都能想到,DP28這種輕機槍的結構照搬到衝鋒槍上會導致衝鋒槍的結構和機槍一樣複雜,不適合量產。因此到了1934年,捷格加廖夫完成了正兒八經PPD的前身——PPD34。

波波沙它爹,波波德PPD40衝鋒槍的故事

PPD34的長相和好看一點關係都沒有,按照局座的顏值就是戰鬥力理論來說,他是不合格的。PPD34採用了MP18的自由槍機原理,但是彈匣是下入的,標準彈容25發,射速800發/分。整槍結構倒是簡潔,但是銑削的工藝較為費工費時。

不過這會PPD還沒被蘇軍重視,因為當時蘇軍和美軍一樣,認為衝鋒槍這種打手槍彈的玩意不適合用於作戰,只適合警用或者邊境巡邏(蘇軍是因為一戰沒在塹壕里吃到MP18的苦頭,美軍估計是覺得塹壕里用噴子更好)

1934年到1935年,PPD34就產了幾十把。即便是36-39年,PPD年產量也就一千多吧。不過這裡要提到一個改進,就是PPD34/38型。

波波沙它爹,波波德PPD40衝鋒槍的故事

能理解它為啥將25發的彈匣換成了71發的彈鼓吧?因為PPD34的射速800發/分,25發的彈匣真的不夠打。不過34/38的彈鼓還是通過一個垂直的輸彈口插入彈匣井的,因此它既可以用彈鼓,也可以用之前的25發彈匣。另外,34/38做了一些便於生產的細節修改。比如槍管散熱罩上的開口數量。接下來,PPD就是和索米K31干架了。

我之前說到,毛子的腦子還停留在一戰,覺得衝鋒槍這種玩意不適合戰爭。接著蘇芬戰爭開打之後,芬蘭人用索米K31衝鋒槍毫不留情的抽了蘇軍一個大耳刮子。斯大林暴怒的問軍工處負責人,TM我們的衝鋒槍呢?然後捷格加廖夫本人和斯大林的關係還算不錯,因此斯大林直接強制要求加速量產和裝備PPD。結果就是1940年這一年就產了8萬多支,值得一提的是,40年產的PPD吸取了一些索米彈鼓的元素,取消了垂直的彈匣井,而是直接將彈鼓插在供彈口上,這種彈鼓和後來PPSH41的彈鼓類似,採用了索米式彈鼓的PPD被稱之為PPD40,而且為了火力碾壓,射速也從800提升到了1000發/分。

波波沙它爹,波波德PPD40衝鋒槍的故事

PPD40有些設計的小細節也不錯,比方說保險是拉機柄拉到後面之後用一個銷子掛住槍機,安全性比司登和MP38這種掛拉機柄的破設計不知道好哪兒去了。扳機前邊有個可翻轉的快慢機,1是單發,71是全自動。拆解也很簡單,機匣後蓋擰開,一股腦把復進簧、槍機全部扯出來就好,非常適合毛子這種沒文化的兵。

波波沙它爹,波波德PPD40衝鋒槍的故事

不過,儘管PPD40光是從結構和性能而言已經算是不錯的衝鋒槍。但是它太貴了...銑削一條龍服務。就全面戰爭而言,衝鋒槍這種渣是配不上銑削伺候的。因此毛子後來用結構基於PPD,但是大量使用衝壓件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的PPSH41取代了PPD。而且PPSH在槍口防跳器、機匣尾部裝緩衝墊等細節上還做了優化,終成二戰蘇聯標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瘋狗的輕武 的精彩文章:

Kar 98K在中國,30年代向德國購買的那些官版98K

TAG:瘋狗的輕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