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吳鎮宇:不迎合功利,這是我會喜歡《葯神》、《流浪地球》的原因

吳鎮宇:不迎合功利,這是我會喜歡《葯神》、《流浪地球》的原因

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即將於明日(4月14日)舉行,入圍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的也都是大家的老面孔:周潤發、郭富城同時憑藉《無雙》獲得提名,黃秋生憑藉《淪落人》、姜皓文憑藉《翠絲》,吳鎮宇憑藉《逆流大叔》也入圍影帝名單。

吳鎮宇:不迎合功利,這是我會喜歡《葯神》、《流浪地球》的原因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看到這麼多熟悉的面孔,我們一方面為這些老戲骨們的寶刀未老感到高興,但另一方面又為香港電影的青黃不接感到著急。不光是影迷,就連這些老牌香港影人,都每每為新生代演員感到難過。

周潤發曾表示:「年輕人無法上位,很多人不肯入行,因為很辛苦,不知道要捱多少年才能出頭……年輕人做這行賺不到錢。」

吳鎮宇:不迎合功利,這是我會喜歡《葯神》、《流浪地球》的原因

黃秋生也曾坦言:「(沒有人教年輕人),老前輩很多都離世了,有經驗的演員離開香港,返回內地賺錢,『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年輕人)勉強上陣……」

吳鎮宇:不迎合功利,這是我會喜歡《葯神》、《流浪地球》的原因

而大哥大洪金寶針對香港功夫片也是這樣說的:「當年泰國、菲律賓、印尼,所有年輕人哪個不是看香港電影而發奮的,為什麼現在反而我們香港沒有動作片了?……我們都已經老了,我說年輕人沒希望,我希望香港能創造一些希望給年輕人。」他表示現在的年輕人就算拼死拼活練武幾年,出來也找不到戲拍,只能回去賣魚丸。

吳鎮宇:不迎合功利,這是我會喜歡《葯神》、《流浪地球》的原因

現在的香港電影和香港電影金像獎被很多網友吐槽「固步自封」,過於本土化的題材與格局讓香港電影的前路越走越窄。不同於台灣金馬獎包涵所有華語電影,香港金像獎自從1982年創立以來,針對的一直是本土港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港片一家獨大時,這個範圍還完全可以理解,但如今國際電影市場開放特別是中國內地市場的爆發,加之港片的沒落,香港電影金像獎卻依舊僅限於「港片」,相較於二三十年前,其含金量早已經大打折扣。雖然從2012年起,香港金像獎新增了「最佳兩岸華語電影獎」,但顯然沒有太大影響。

吳鎮宇:不迎合功利,這是我會喜歡《葯神》、《流浪地球》的原因

香港影人愛香港電影,不願香港電影逝去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想要發展壯大,就得跟上時代的腳步,打開視野,向前看。

這屆提名影帝吳鎮宇就是代表之一,他對香港電影愛的深沉又矛盾,為了支持香港本土電影,他零片酬出演《逆流大叔》,結果令人欣慰,票房成為去年年度第6名,影片獲得11項金像獎提名,包括吳鎮宇的「最佳男主」提名。

吳鎮宇:不迎合功利,這是我會喜歡《葯神》、《流浪地球》的原因

在吳鎮宇導演的新片《轉型團伙》中,他重現了港片多個經典場景:「我們去了陳浩南當年跟大B哥的那個球場,去了倪永孝去過的馬坤記大排檔,還找來了當年港產片的熟面孔……」

吳鎮宇:不迎合功利,這是我會喜歡《葯神》、《流浪地球》的原因

吳鎮宇:不迎合功利,這是我會喜歡《葯神》、《流浪地球》的原因

這是吳鎮宇對港片的深沉的愛與不舍,但被問及這是否是在「致敬」時,吳鎮宇說:「不是致敬,是道別。」

他知道很多當年被大片取景的香港經典地標,如今已很少出現在電影中;他在《轉型團伙》中飾演「過氣演員」,演著演著,他自嘲說突然發現自己就是過氣演員;其實這個處境,不就是香港電影的處境嗎。

吳鎮宇:不迎合功利,這是我會喜歡《葯神》、《流浪地球》的原因

吳鎮宇既對香港電影充滿感情難以割捨,但又渴求改變與創新,他提到了這兩年內地爆紅的《葯神》與《流浪地球》:「這也是為什麼我喜歡《我不是葯神》,還有春節檔的《流浪地球》,他們都很有大膽創新的精神,而且他們不是在一味迎合市場。如果觀眾想要什麼,你就給他們什麼,那麼電影就會變成一件很功利的事情,這是很悲哀的。好的電影應該主動提出一種意識,去激發觀眾思考。」

吳鎮宇:不迎合功利,這是我會喜歡《葯神》、《流浪地球》的原因

吳鎮宇:不迎合功利,這是我會喜歡《葯神》、《流浪地球》的原因

《葯神》上映前,描述社會癥結的院線電影十分鮮有,且能否過審與觀眾買不買賬的風險都很大;《流浪地球》上映前,「國產科幻」是與「國產恐怖片」同等級別的燙手山芋,誰碰誰「爛」,觀眾對「國產科幻」更是一貫的報之以睥睨。

吳鎮宇:不迎合功利,這是我會喜歡《葯神》、《流浪地球》的原因

但是這些主創就是埋頭做了,我暫且不迎合你浮躁的市場主流商業片,我就做我認定的有意義有質量有誠意的「非主流」電影。令人欣慰的是,《葯神》和《流浪地球》最終都大獲成功,都在華語影史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一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