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俗語:「水至清則無魚」,下一句更經典,道出古人的做人之道!

俗語:「水至清則無魚」,下一句更經典,道出古人的做人之道!

俗語:「水至清則無魚」,下一句鮮為人知,做人不要太絕對!

文/一休道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一項流傳於民間的文化,它通俗易懂,簡單押韻,更方便人們的記憶,我們通常稱它為俗語。俗語在表面上看起來非常的簡單,但其中所蘊含的道理卻是值得我們細細品察的,在這些俗語中融入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各種生活經驗以及他們的人生閱歷,這其中所體現出來的智慧,也讓我們受益一生!

有許多的俗語還被人們當成了人生的至理名言,就像在《俗語》一書中所提及的一句俗語,「水至清則無魚」,下一句鮮為人知,但卻非常經典,「人至察則無徒」就道出了古人的做人之道,接下來一起來細細品味這句俗語的含義吧!

水至清則無魚

如果一潭溪水太過清澈,你就不會看到魚兒的存在。只要是有生命的存在,就一定會需要呼吸以及食物的供給,魚也不例外,如果溪水太過清澈,沒有任何雜質的存在,海藻類的生物就無法在此生存,而魚兒也就無法呼吸,沒有食物,最終導致的就只有死亡。並且,如果水太清澈,水中的魚兒也就沒有了藏身之處,捕魚之人就會更加容易逮住他們,所以無論是哪一種原因,在水過於清澈的地方,就很少會見到魚兒的蹤影。

人至察則無徒

一個人活的太精明,就會對事情要求非常嚴格,不僅會讓自己受累,更會讓身邊的朋友無所適從,凡事都要適可而止,否則終會物極必反,你的知心朋友也會離你而去。難得糊塗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做人做事有原則有方向固然是好,但若活的太過嚴肅,就會讓身邊的朋友感到壓力巨大,會給人一種難以相處的錯覺,這樣的人是很難交到知心朋友,凡事都要有個度,否則只會孤獨終老。

水太清澈就會無魚,人太精明就沒有夥伴,古人的做人之道講述的就是做事不要太絕對,每個人都會犯錯,你不能嚴格的要求別人一舉一動都得符合自己的標準,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更沒有性格完全一致的兩個人,即使再志同趣合的兩個人,也難免會發生摩擦,倘若沒有一顆寬容的心,最後只會鬧得不歡而散,眾叛親離。對此,你有什麼其他的想法嗎?

參考文獻《俗語》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存在侵犯版權問題,請聯繫原創作者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跋涉者 的精彩文章:

俗語:「男看女看膘,女看男看毛」,古人的識人之術,大開眼見!
秦始皇陵出現一張神秘臉,5分鐘後消失不見了,專家:我們錯了!

TAG:歷史跋涉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