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ATVB刊登中國CARE-II研究:糖尿病患者的頸動脈斑塊近八成有壞死核,三成為高風險斑塊

ATVB刊登中國CARE-II研究:糖尿病患者的頸動脈斑塊近八成有壞死核,三成為高風險斑塊

與沒有糖尿病的人相比,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現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那麼,糖尿病患者的斑塊有哪些不同於普通人群的特徵呢?

近期,清華大學醫學部生物醫學影像研究中心和天津市第四中心醫院放射科學者通過血管磁共振成像檢查,發現在我國有癥狀的糖尿病患者中,頸動脈斑塊更容易出現鈣化以及富含脂質的壞死核。

這說明,糖尿病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現嚴重的動脈粥樣硬化疾病。

研究者從一項橫斷面、觀察性、多中心研究——中國動脈粥樣硬化風險評估研究(CARE-II)中納入有前循環腦缺血癥狀和頸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的584例患者,其中31.2%有糖尿病。

單因素分析顯示,糖尿病患者的平均頸動脈壁面積、最大頸動脈壁厚度、平均標準化頸動脈壁指數均明顯大於非糖尿病患者。

研究者發現,在糖尿病患者中,大約一半(51.6%)的頸動脈斑塊存在鈣化,77.5%存在富含脂質的壞死核,近三成(29.7%)為高風險斑塊。

而非糖尿病患者中鈣化和富含脂質壞死核的比例分別為36.6%和58.5%,高風險斑塊只佔19.9%。

校正臨床特徵後,在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的頸動脈斑塊中,鈣化和富含脂質的壞死核的比例仍存在明顯差別。

來源:

Xiao Gao, Jinyu Song, Hiroko Watase, et al. Differences in Carotid Plaques Between 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Diabetes Mellitus: A CARE-II Study. 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 Originally published 11 Apr 2019.

轉載:請標明「中國循環雜誌」

歡迎購買《中國循環雜誌》指南增刊和《GAP-CCBC精彩病例薈萃2018》!《中國循環雜誌》指南專刊,邀請來自國內各相關領域的資深專家,對過去一年近 30 個重要指南進行了詳盡解讀,願能為廣大心血管醫生帶來新知識、新理念、新思維。

長按圖片,顯示識別二維碼,或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即可進入購買流程:

歡迎關注「阜外說心臟」微信公眾號

「阜外說心臟」—患者教育大講堂由全球最大的心血管疾病診治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推出,採用網路直播的方式,向廣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學、規範、靠譜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識。

每天一個微視頻,助您心血管健康。

關於非法網站冒用我刊名義進行徵稿的特別提醒

近期我們發現一些網站冒用「中國循環雜誌」名義徵稿,並承諾「職稱論文權威快速發表」。

我刊鄭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國循環雜誌》投稿,一定要登錄中國循環雜誌官方網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進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聯繫電話:010-68331974

訂閱點擊:

http://chinacirculation.org/WX/home/zxd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循環雜誌 的精彩文章:

簡訊提醒支架和心梗患者能預防疾病複發嗎?Circulation子刊發表阜外醫院牽頭、37家醫院參與的研究,研究者獲國際學者獎
美國研究稱,防晒霜還可保護血管功能,免受紫外線傷害

TAG:中國循環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