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建國後被改名的三座城市,第一個沒人敢有意見,第三個爭議不斷!

建國後被改名的三座城市,第一個沒人敢有意見,第三個爭議不斷!

一,北平

北平的改名政治意義就比較濃了,北平是北京的古稱,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元朝大都路被明軍收復,被改稱為北平府,這就是「北平」一詞的來歷,靖難之變後,朱棣成功奪得皇位,於永樂元年(1402年)升燕京北平為北京,暫稱「行在」(天子行鑾駐蹕的所在,就稱「行在」,可以理解為「陪都」),這就是現在「北京」的來歷。

而且永樂大帝雄才大略,多次北伐親征蒙古,他北伐時也常駐於此,現在的北京也從此得名,再後來永樂大帝乾脆就把國都直接遷到了北京城,從此一直到清王朝,北京都是中華帝國的首都,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成立,同年3月遷都北京。民國伊始,北京仍依清制稱順天府。

1928年北伐戰爭後,民國首都遷回南京,京兆地方改名為北平特別市,後抗日戰爭時,日寇侵佔北平,改名「北京」,抗戰結束後,又被國民政府改回來了。

新中國成立後定都北京,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決議》,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都定於北平,複名為北京,建國後,城市正式改叫北京。首都叫「京」,那是天經地義。

二, 襄樊

襄樊嚴格意義上說並不是一座城市,而是兩座城市:襄陽和樊城。

不過襄陽這個名字大家可能聽的很多,此處是中國最重要的戰略節點之一,兵家必爭之地,歷史記載甚至一些武俠小說中都頻繁出現此地,而樊城知道的人可能少一些了。

其實襄陽與樊城在漢水南北兩岸,隔江相望,新中國建立後,1950年5月,復以襄陽縣之襄陽、樊城兩鎮組建襄樊市,隸屬襄陽專署。次年6月,襄陽行政區專員公署改稱湖北省人民政府襄陽區專員公署。

1979年,襄樊市升格為省轄市。1983年8月19日,地市合併,「為了照顧襄陽和樊城兩地幹部的情緒」,建市僅35年的小襄樊市「吞掉」了整個襄陽地區…

這個名字起得確實不成功,襄陽名氣多大啊,這襄樊在一起顯得不倫不類,於是,2010年12月9日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這個改名並沒受到太大的非議

三,徽州

徽州這個城市的改名也是挺失敗的,此地是文化重鎮,明清時期徽商稱雄中國商界500餘年,徽州文化是中外學者重點研究的中華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可是,現在在中國已經沒有這麼個行政區了。

徽州到哪裡去了呢?民國元年(1912年)一月,廢府留縣,1912年,民國廢府,各縣由省直轄,「徽州」不再作為行政區劃名稱。「徽州」不再作為行政區劃名稱。

1934年,婺源隸贛(蔣介石因當時對付紅軍的軍事需要,將婺源劃歸江西,「徽州」不再作為行政區劃名稱)。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設立了徽州專區,「徽州」名稱重新出現,專署駐屯溪,轄屯溪市及歙縣、旌德、績溪、休甯、祁門、黟縣6縣,1970年改稱徽州地區。

而到了1983年,「徽州」再被改名,1987年11月27日,撤銷徽州地區,設立地級黃山市,原縣級黃山市改為黃山區,並設立黃山市徽州區!地級的徽州從此消失。

為什麼「徽州」好好的名稱要改成「黃山」呢?其實還是行政利益之爭,此事造成歷史文化的割裂和地名的混亂,引起輿論的廣泛爭議,至今仍有不少人認為應該複名徽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史拾遺 的精彩文章:

他堪稱史上最憋屈皇子,離皇位只有一步之遙,卻被踢中要害而死
周總理問溥儀你想做啥工作?溥儀:我想當醫生。總理笑了:那不行

TAG:國史拾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