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為什麼996對中國經濟是一個陷阱?

為什麼996對中國經濟是一個陷阱?

就在996.ICU引發的輿論聲討歸於平靜之時,劉強東、馬雲先後的「表態」再一次將關於996的討論推向了高潮。

雖然兩人都表示不會強制推行996,然而「能做996是一種巨大的福氣」和「每一個京東人都必須具有拼搏精神」卻很明顯將996和奮鬥精神畫上了等號,並以身舉例來號召年輕人向自己看齊,趁著年輕「996一把」。

兩個人不約而同的表態可以視為對於「996.icu運動」的回應,重新鼓舞被動搖了的軍心,同時為大規模裁員、員工福利的下降打造輿論「安全閥」。

鑒於馬雲「企業家教父」的江湖地位,這次對於996的公開鼓吹必將引發全國範圍內的「示範效應,從而推動996的進一步普及化,以及對於明文規定的《勞動法》的集體無視。

要知道,996具有自發傳染的特性,因為它是對非996企業的降維打擊。955.WLB(work life balance)白名單中絕大多數都是外企,而國外互聯網公司在中國的節節敗退,常常被歸因於缺少本土公司的「狼性精神」。

京東之所以對於快遞員「兄弟」痛下狠手——取消底薪,下調公積金繳存比例,就是這種降維打擊的結果。京東本來希望用更優秀的物流服務築起「護城河」,然而依然不敵社會化物流的衝擊,不敵中國實體經濟的「隱形失業」帶來的衝擊。

你可能會詫異何以馬雲、劉強東這樣層次的企業家,何以會不懂得以工作時長而非工作業績考核員工表現的荒謬,何以不懂得戰術的勤奮無法彌補戰略的懶惰的道理?何以不懂得創新能力來自於主觀能動性與寬鬆的氛圍,而不來自於幾乎沒有生活空間的996?

其實,鼓吹996不過是一種變相的人力成本壓縮,反映了互聯網紅利期消失、創新過剩、「重複造輪子」現象愈演愈烈的行業現狀。很顯然,996的普及化將會進一步推高全社會的失業率水平,拉低勞動群體的平均所得,乃至進一步降低年輕人的生育意願,從而使中國經濟的產能過剩與消費不足問題更加突出。

996成為政治正確與中國互聯網職場上的「年齡歧視」是一體兩面,鼓吹年輕至上早已成了一種政治正確。因為年輕人一直是消費主力,而中老年群體則始終面臨著消費不足的問題。所以,討好年輕人、不顧中老年人體驗的「過度創新」大行其道。

然而,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即便消費主義再怎麼鼓吹,陷入借貸消費泥潭的年輕人也很難再支撐起中國互聯網的高速成長與創新過剩。 而996的普及化正在進一步加速人口紅利的消失,讓中國的出生率持續低迷。

更何況,伴隨著養老金結餘的提前耗盡,中年時期的消費不振在80、90後一代身上只會愈演愈烈,這種「透支性工作、透支性消費」正在透支中國經濟的未來。

實際上,馬雲所鼓吹的這種「年輕時拼一把」的奮鬥價值觀,不過是對於勞動力剩餘價值的「竭澤而漁」,無論是從身體狀況、自我提升、代際培育等角度來看都是不可持續的。

在短期內最大化「攫取」員工價值之後,這些公司就一把把35歲以上所謂「混日子」員工踢出了大門,讓全社會來承擔勞動力維護、休養更替的成本。這不是一兩家公司的自然選擇,而是整個行業的「合謀」。

正因如此,互聯網從業者的「職業生命周期」被大大縮短,35歲之後要麼晉陞要麼沉淪,而沉淪的是沉默的大多數,這隻會讓中國年輕人以外的消費市場進一步塌陷。

由此帶來的問題是,互聯網的專業化程度、know—how的積累、突破性創新的出現都無從談起,始終無法擺脫勞動密集的工作方式。也讓中國互聯網企業無法走出「運營至上」、「模式創新而非技術創新」的低水平競爭。

雙休日與有償加班本來是入世談判的附加要求,是美國為了讓中國變成一個消費市場的安排,對於打開內需刺激中國經濟有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

然而,正如中國工廠的普遍加班造就了產能過剩與低水平競爭,導致了年輕勞動力的快速流失一樣。996對「40小時工作制」的突破也在讓中國的產能過剩和消費不足在互聯網領域重演。

很多年輕人可能都認為「只要錢給夠,996根本不是事兒」,然而普遍996的後果是平均時薪的下降,勞動力爭相」傾銷「的後果是整體利益的受損,標準的「囚徒困境」。

而從公司層面來講,阿里、京東等號召996公司的「努力」帶來的是中國互聯網市場環境的進一步惡化,每一個追隨者最終也會成為受害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當機器人開始替代宇航員
鈦媒體Pro創投日報:4月9日收錄投融資項目14起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