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備兵敗夷陵之後,陸遜為什麼不乘勢奪取益州呢?

劉備兵敗夷陵之後,陸遜為什麼不乘勢奪取益州呢?

陸遜(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建安八年(203年),陸遜入孫權幕府,歷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帳下右部督。因受孫權賞識得以發揮卓越的軍事才能,地位漸至隆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陸遜參與襲取荊州。蜀章武二年(222年),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在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擊敗劉備。在夷陵之戰中,劉備損失慘重,潰不成軍。而這,對於陸遜來說,無疑是以此乘勝追擊的良好機會。不過,在夷陵之戰中,陸遜卻沒有繼續奪取益州。那麼,問題來了,劉備兵敗夷陵之後,陸遜為什麼不乘勢奪取益州呢?

首先,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在夷陵之戰中,面對蜀漢的5萬大軍,陸遜率領朱然、韓當、徐盛、潘璋、孫桓等部五萬人前去抵抗。也即在夷陵之戰中,陸遜和劉備的兵力是大致相當的。在相持半年之久後,陸遜火燒連營四十餘寨,也即通過火攻擊敗了劉備。當劉備逃往永安白帝城時,陸遜的部將徐盛、潘璋、宋謙等各自上書,要乘機進攻劉備,甚至要一舉奪取益州,也即消滅蜀漢。不過,孫權徵詢陸遜的看法後,僅派李異、劉珂部追蹤劉備至南山(秭歸南岸山),而未行大舉追擊。對於陸遜和孫權來說,之所以沒有大舉進攻益州,原因主要分為兩個方面。

一方面,曹魏的虎視眈眈,讓陸遜不敢大軍追擊劉備。在夷陵之戰後,魏文帝曹丕下《伐吳詔》鼓勵將士們曰:「南征進軍,以圍江陵,多獲舟船。斬首執俘,降者盈路。牛酒日至。」 表示堅決要南征孫權之意。在魏蜀吳三國中,蜀漢和東吳的實力都要弱小曹魏。但是,東吳在奪取荊州,並取得夷陵之戰的勝利,其勢力來到了一個巔峰。在此基礎上,東吳自然成為曹魏的主要威脅了。因此,曹魏不可能坐視陸遜奪取益州的話,並且其也在夷陵之戰後大軍征討東吳。

另一方面,在《三國志·吳書·陸遜傳》中,有「備因夜遁,驛人自擔,燒鐃鎧斷後,僅得入白帝城」的相關記載。也即在夷陵之戰中,劉備不僅趁機逃到了永安白帝城,而且還燒毀了進入益州的棧道。眾所周知,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在漢末三國時期,想要進入到巴蜀之地,必須依賴棧道。但是,在劉備燒毀了入川的棧道後,陸遜想要大軍進攻益州的話,在行軍上是比較困難的。而且,因為東吳大軍對於巴蜀之地地理情況不太熟悉,這無疑增加了陸遜奪取益州的難度。在此基礎上,陸遜一旦在進攻益州上耽誤太長的時間,顯然會增加曹魏進攻東吳的勝算。

最後,根據《三國志·先主傳》的記載,在夷陵之戰後,劉備雖然遭到了重創。但是,其 「自猇亭還秭歸,收合離散兵,遂棄船舫,由步道還魚復,改魚復縣曰永安」。在劉備敗退到永安白帝城後,逐漸收攏了夷陵之戰四散潰逃的士兵,也即此時的劉備大軍,已經恢復了一定的元氣。除此之外,趙雲等蜀漢將領,也在趕來支援劉備。在蜀漢重整旗鼓後,陸遜已經不具備奪取益州的條件了。進一步來說,在夷陵之戰中,陸遜如果可以俘獲或者斬殺劉備的話,那麼,此時的蜀漢因為群龍無首,或許會被東吳趁機消滅。但是,因為劉備直到公元223年才去世,再加上曹魏的大軍壓境,陸遜自然放棄了奪取益州的打算。對此,你怎麼看呢?

文/情懷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情懷歷史號 的精彩文章:

韓國的一位君主:引髮長平之戰,為秦國輸送兩位人才!
戰國第一名將是白起,那麼春秋第一名將是誰呢?

TAG:情懷歷史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