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蘇丹總統巴希爾,為何會敗給「麵包」?

蘇丹總統巴希爾,為何會敗給「麵包」?

四月十一日執政蘇丹三十年的巴希爾正式在民眾抗議跟軍事政變的雙重打擊之下被解除了總統職務。但他可能此前決計沒有想到——西方的制裁沒有擊敗他,阿拉伯之春帶來的「革命風潮」沒有擊敗他,擊敗他的卻是區區麵包的價格上漲。

從去年開始,蘇丹的通貨膨脹就大幅上升,麵包的價格雖然處在蘇丹政府的抑制之下,但價格仍然相較於2017年上漲了三倍,其他的生活必需品也大幅上升,再加上蘇丹一直來都被歐美製裁,以至於國內民生凋敝。所以蘇丹此次政變跟阿拉伯之春甚至委內瑞拉的政變都有所不同,純是蘇丹人民不滿於巴希爾政府的執政無能。

蘇丹本來坐擁二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僅是非洲面積第一的大國,還坐擁豐沛的石油產區,又有尼羅河流經,具備一定的農業基礎,可以說很有成為中、東非洲的區域性強國的潛力。

然而在巴希爾執政的三十年里,其自在1989年政變上台後,先是在1991年為了尋求執政合法性,而無視蘇丹的宗教多元化,在全國範圍內施行伊斯蘭沙里亞法,以求取悅伊斯蘭宗教力量,結果埋下了南蘇丹分離和達爾富爾的問題的禍根,又緊接著選擇庇護基地組織,導致被美國視為「全球最危險的國家之一」,遭到制裁至今日。

為了尋求國內政治穩定而遭到西方制裁,其實也不是很嚴重的問題,畢竟石油就是硬通貨——伊朗跟蘇丹的處境相似,然而伊朗如今不僅成為了中東強國之一,還完成了什葉派之弧的突圍戰略。

但巴希爾在對內的問題處理上則缺乏高妙手腕,先是因為達爾富爾問題導致自己遭海牙國際法庭判處「反人類罪」,以至於蘇丹遭到更加嚴苛的制裁,緊接著南蘇丹又在2011年公投獨立——這直接就導致巴希爾政府失去了75%的石油收入,法幣連連貶值。

在收入所剩不多的情況下,巴希爾又輕重顛倒,將大量的收入拿來供養情報部門和軍隊——這也是為何情報部門在軍隊倒戈之後仍然效忠巴希爾的原因所在,一直到大勢已定,才最終選擇投靠反對派一方。

最終蘇丹在這種內外交困之下,釀成了今日之變——值得一提的是,作為跟蘇丹有類似處境的伊朗,雖然如今國內也受美國制裁影響,導致通貨膨脹,但基本生活物品大餅和牛奶卻多年如一日的維持在低價位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奶奶講故事 的精彩文章:

阿桑奇是澳大利亞人,為何會被瑞典通緝,英國逮捕,美國引渡?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為何從來不出國?

TAG:老奶奶講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