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文化消費不斷升級,有序推進博物館建設正當其時

文化消費不斷升級,有序推進博物館建設正當其時

據文化和旅遊部統計,2008年至今,我國博物館的數量增長明顯加速。截至2017年底,全國在各級政府備案的博物館達到了5136家,每年新增博物館平均在180家左右。與此同時,觀眾的增長更為驚人,最近3年每年的參觀人次已達到1億左右。可以說,參觀博物館已成為越來越多社會民眾休閑娛樂的一種選擇,居民文化消費也因此呈現出升級之勢。

我國居民文化消費正在不斷升級

改革開放40多年,我國社會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國民經濟總量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居民收入水平也成倍增長,目前人均已達到2.8萬元/年。

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長,不僅讓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以大幅提高,也使他們在教育、體育、文化娛樂、旅遊觀光等文化消費方面的支出明顯增長,使他們的精神生活呈現出新的面貌。

國家發改委《2017年中國居民消費發展報告》顯示,2013-2016年,我國居民人均文化消費從576.7元增長至800元,人均絕對值增量223.3元,年均增長率11.53%。其中,全國城鎮人均文化消費從945.7元增長至1268.7元,人均絕對值增量323元,年均增長率10.27%;農村居民人均文化消費從174.8元增長至251.8元,人均絕對值增量77元,年均增長率13.86%。文化消費佔GDP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加,從2013年的1.32%增加到2015年的1.52%。

居民文化消費除了支出數量明顯增長外,在內部結構上也出現了一些變化:一是具體消費項目越來越多樣化;二是各類消費檔次的差異化越來越明顯;三是出境消費的增長勢頭非常迅猛;四是高雅消費有了越來越大的市場。內部結構的變化反應出這樣一個趨勢:文化消費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正在不斷升級。

博物館是一種特殊的文化消費品

在居民文化消費當中,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越來越多的人對博物館產生了興趣。不僅參觀博物館的人越來越多,而且與博物館相關的話題、節目也受到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如鑒寶類電視節目《國家寶藏》就受到很多觀眾的熱烈追捧。剛剛卸任故宮博物院院長之職的單霽翔,更成了超級網紅,原因是他成功地把給人以高冷感覺的故宮博物院,打造成了人氣爆棚的文化消費品。在他的苦心經營下,不僅越來越多的人有機會以各種方式欣賞到珍貴的故宮遺物,而且還使故宮博物院成為一個文化高地和贏利中心,創造了非常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之所以說博物館是一種特殊的文化消費品,是因為:一、它承載著文化。眾所周知,博物館的類別很多,如人文的、歷史的、自然的、科學的等,但無論何種類型它所承載的都是一種文化。也可以說是文化的一種象徵。二、無論是哪家博物館,除了收藏功能外,還有展示與傳播的功能,這就要求它必須以適當的方式讓社會公眾能觀賞到自己的藏品。對於參觀者來說,參觀的過程既是一種學習與熏陶,也是一種文化消費。這種文化消費與博物館是否收費無關。三、作為文化消費品,博物館的特殊性就在於,它是一種公共品,公眾使用得越多它的存在意義就越大。它不是由少數人所壟斷的,即便是私人博物館,也會在一定範圍內對外開放。公共性是它與其它文化消費品的重要區別。

我國博物館現存的幾個主要問題

從2008年開始,我國博物館數量開始呈現加速增長之勢。儘管如此,我國現有博物館的數量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以文化產業最發達的美國為例,其博物館數量已經超過35000家,差不多是我國的7倍。而人口只有8000多萬的德國,其博物館數量也超過了我國,目前已近6400家。如果從人口佔比角度來看,我國與歐美髮達國家的差距就要更大了。

除了數量上明顯不足外,從結構來看,我國博物館也存在明顯缺陷,主要表現在:高質量、高品質、具有深厚歷史底蘊和積澱的博物館佔比太低,而粗製濫造、水平低下的博物館卻隨處可見。與那些國際一流的博物館相比,我國有些博物館可以說連入門的資格都沒有。

從管理角度來看,我國現有博物館也普遍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如龍頭老大故宮博物院,為什麼近幾年才人氣爆棚?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在管理上出現了革命性的突破。多種創新手段的運用,使這一老資格的博物館重新煥發出了生機。管理理念落後、管理手段陳舊、管理方式不科學,是很多博物館共同面臨的問題,其結果是不僅博物館沒有充分發揮好其應有的社會效益,而且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藏品受損甚至被盜等情況,經濟效益自然更是不理想。這些都需要從管理上狠下功夫才能解決,當然首先需要觀念的徹底變革。

有序推進博物館建設正當其時

博物館是一個活載體,不同種類的博物館承擔著不同的功能。如歷史博物館,你可以真真切切感受到歷史變遷所遺留下的痕迹;藝術博物館,呈現著不同藝術大師的精華作品;科技博物館,能讓人實實在感受到科技進步所帶來的巨變。因此,有序推進博物館建設,不僅是為了滿足我國居民日益增長的文化消費的需要,更是提升整體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水平的需要。

我國建設博物館可以說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主要體現在: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從夏朝往後三、四千年的歷史變遷都有完整的文字記錄,隨著考古工作的進行,歷朝歷代的文物不斷被發掘出來。這樣,無論是文字還是實物,我國不同階段的歷史都有著非常豐富的見證資源。這些資源是建設歷史主題博物館的重要支柱。

我國也是一個地域遼闊的多民族國家,從地貌到氣候,從生態環境和人文條件,各地相差都很大,類別非常多樣。這種多方面存在的差異性與多樣性,為各種類別博物館的興建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我國還是一個高速發展的國家,短時間社會的巨變使很多剛剛過去的東西都值得納入博物館加以留存,而當前我國在許多方面所展現出來的世界領先姿態也有必要利用博物館的方式來加以展示。這兩方面都為博物館的興建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此外,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國力顯著增強,因此,現在也有足夠的實力來推進各類博物館的建設,在發展物質文明的同時,使精神文明也能保持同步發展。

應該說博物館的數量和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出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從歐美旅遊回來的人常常讚歎它們能擁有那麼多高質量的博物館,反觀我國,目前差距是非常明顯的。對此,我們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居民文化消費需要的不斷增長,現在是時候該認真考慮如何加快我國博物館建設這一問題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證券時報網 的精彩文章:

領跑亞洲!港交所首季IPO募資達204億港元,全球也能排第二,新經濟公司撐起半變天
紀念魏則西君

TAG:證券時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