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為何華為筆記本電腦不採用麒麟晶元而用高通驍龍?

為何華為筆記本電腦不採用麒麟晶元而用高通驍龍?

4月11日,華為發布P30系列手機,順帶著發布了三款筆記本電腦。整個發布會,大家的眼光都被手機吸引,沒有分配注意力到筆記本電腦上,更沒有多少人注意到MateBook E。

這款筆記本主打輕薄便攜,12英寸的屏幕,解析度為2160x1440,運行內存為8GB,存儲為256GB,前置500萬像素的攝像頭,後置1300萬像素的攝像頭,預裝Windows10操作系統與Office2019。

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這款筆記本電腦採用的不是英特爾處理器,而是高通驍龍850處理器。

我們都知道,ARM架構生態下的處理器有蘋果的A系列、聯發科全部、三星獵戶座、高通驍龍和華為麒麟。

既然架構相同,為什麼華為不用自家的麒麟處理器,偏要去抱高通的大腿?

事出反常,必有原因。

這原因,當然不是麒麟980的性能不及驍龍(實際兩者是烏龜斗王八半斤八兩的關係),而是微軟還沒有選擇與華為搭夥干。

為便於敘述,我根據《計算機科學導論》(作者貝赫魯茲.佛羅贊),手動畫了一張人和計算機交流的示意圖(畫的不好,請勿噴),供大家參考。

下面接著說。

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是專為英特爾的X86指令集(屬於複雜指令集)優化的,但驍龍包括麒麟,指令集屬於ARM架構(屬於精簡指令集),而直接將Windows用到ARM架構處理器上,相當於雞同鴨語,處理器完全懵圈,沒法跑起來。

怎麼辦?

微軟搞一個編譯器,將Windows編譯成ARM架構處理器能懂的語言,相當於在Windows和驍龍處理器之間請了個翻譯,Windows想說啥,編譯器就給處理器翻譯啥。

OK,現在ARM架構處理器也能跑Windows了。

能跑,但不一定跑得好跑得溜。

由於驍龍處理器是在ARM架構上修改而來,和公版還有很多不同,而且SOC晶元內部不止集成了處理器,還有GPU、基帶、ISP等等,就像一大家子人,年齡、性別、愛好都不同,要讓他們都聽懂操作系統的話,並協調配合好,就需要有針對性的對驅動進行優化。同時,硬體架構也要做出適當調整。

硬體調整和軟體優化是需要花時間的,高通將驍龍平台運用到筆記本電腦領域,最早開始於2016年的驍龍820,到現在已經兩年有餘。

也就是說,驍龍也好,麒麟也罷,要讓Windows跑起來,離不開微軟的支持:提供編譯器,進行有針對性的優化。

現在可以回答前面的問題了,華為MateBook E筆記本電腦之所以沒有採用麒麟處理器,主要是因為微軟沒有為麒麟處理器從操作系統和驅動上優化,而華為又要增加筆記本電腦的賣點,只能採用和Windows操作系統磨合融洽的驍龍850處理器。

圖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即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魔鐵的世界 的精彩文章:

TAG:魔鐵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