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長孫皇后的遺囑:請求薄葬勿為己亂天下法

長孫皇后的遺囑:請求薄葬勿為己亂天下法

長孫皇后的遺囑:請求薄葬勿為己亂天下法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唐貞觀十年(公元636年),36歲的長孫皇后病逝,留下遺囑,請求薄葬:

「妾生既無益於時,今死不可厚費。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見。自古聖賢,皆崇儉薄;惟無道之世,大起山陵,勞費天下,為天下有識者笑。但請因山而葬,不須起墳,無用棺槨,所須器服,皆以木瓦,儉薄送終,則是不妄妾也。」(《舊唐書》)

長孫皇后的遺囑:請求薄葬勿為己亂天下法

見之《資治通鑒》的文本,文字略有不同,內容基本一致。

此外,貞觀八年,當她「染病危惙」之際,太子建議「請奏赦囚徒,並度人入道,冀蒙福助」。她斷然回絕說:「若修福可還,吾素非為惡;若行善無效,何福可求?赦者國之大事,佛道者亦異方之教耳,非惟政體靡弊,又是上所不為,豈吾一婦人而亂天下法?」這番話,也可看作她主張薄葬的遺囑。

長孫皇后的遺囑:請求薄葬勿為己亂天下法

長孫皇后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結髮妻子。「嬪於太宗」時,她年方13歲,李世民也才17歲,雖說少不更事,但情深意篤,恩愛逾常。她逝世後,唐太宗悲慟不已,高度評價道:長孫皇后「以其每能規諫,補朕之闕。今不復聞善言,是內失一良佐,以此令人哀耳。」這已是遠遠超出伉儷情深的範疇了。因此說,貴為唐代「第一夫人」的長孫皇后,是完全有資格、也有條件要求豐殮厚葬的,但她卻一再要求儉薄送終。明知可為而偏不為之,難能可貴,令人心折。

長孫皇后的遺囑:請求薄葬勿為己亂天下法

貞觀十年六月長孫皇后逝世,是年十一月,唐太宗遵其遺願,將她葬於今陝西省禮泉縣城東北22公里的九嵕山,並親自撰文刻石:「皇后節儉,遺言薄葬,以為盜賊之心止求珍貨,復何所求。朕之本意,亦復如此。王者以天下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為己有。今以九嵕山為陵,鑿石之工才百餘人,葬十日而畢。不藏金玉,人馬、器皿皆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幾奸盜息,存歿無累,當使百世子孫奉以為法。」可以說,唐太宗是忠實地落實了長孫皇后要求薄葬的遺願。然而後來,也是這位唐太宗,卻將九嵕山營造成為周匝60公里、面積30萬畝的昭陵,整個工程由貞觀十年持續到他逝世的貞觀二十三年,成了我國歷史上最為恢宏壯觀的皇家陵園。這顯然有悖於長孫皇后的初衷。

長孫皇后的遺囑:請求薄葬勿為己亂天下法

每看到這樣的故事,總能讓人想到當年黃炎培與毛澤東在延安談起的中國歷代政權「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周期率。看來,對於此,不找到一條「新路」,肯定是不行的。而那種充滿朝氣的「其興也勃」的日子,不論到什麼時候,總是讓人嚮往和懷念的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官婉婉 的精彩文章:

顏真卿是個什麼樣的人?
古月是怎樣成為毛主席特型演員的?

TAG:上官婉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