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別再批評吳王夫差縱虎歸山了!對勾踐手下留情,夫差有這兩大苦衷

別再批評吳王夫差縱虎歸山了!對勾踐手下留情,夫差有這兩大苦衷

別再批評吳王夫差縱虎歸山了!對勾踐手下留情,夫差有這兩大苦衷

別再批評吳王夫差縱虎歸山了!對勾踐手下留情,夫差有這兩大苦衷


本期話題

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經過三年的整軍備戰,在太湖夫椒山大敗越王勾踐。可是就在所有人都認為夫差應該斬草除根,徹底消滅勾踐的時候,夫差卻出人意料地接受了勾踐的議和請求。究竟夫差為什麼放棄唾手可得的勝利,這其中有什麼樣的曲折內幕呢?

別再批評吳王夫差縱虎歸山了!對勾踐手下留情,夫差有這兩大苦衷

別再批評吳王夫差縱虎歸山了!對勾踐手下留情,夫差有這兩大苦衷

跪在亡父的床前恭受遺命,涕泗橫流的夫差指天起誓,期以三年,必要向勾踐報復殺父之仇。

據說他安排了專人隨時候在中庭,當夫差出入之際,此人便會厲聲拷問:「夫差,你難道忘記了勾踐殺死你的父親嗎?」每當這個聲音響起,夫差總是停下腳步,恭敬地回答道:「唯,不敢忘!」

別再批評吳王夫差縱虎歸山了!對勾踐手下留情,夫差有這兩大苦衷

探聽到夫差日以繼夜地準備著復仇之戰,越王勾踐打算先下手為強。但當他把主動伐吳的想法告訴謀臣范蠡的時候,范蠡卻堅決反對:


「不可。臣聞兵者,兇器也;戰者,逆德也;爭者,事之末也。陰謀逆德,好用兇器,試身於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別再批評吳王夫差縱虎歸山了!對勾踐手下留情,夫差有這兩大苦衷

輕啟戰端,將獲罪於神靈。習慣了用國際政治、軍事戰略知識來思考問題的我們,看到范蠡的這番論調總不免感覺怪怪的,他的這種思考方式或許是古時候南國之人尚巫的習俗所致。

但無論范蠡從哪個角度思考問題,殊途同歸,得出的結論卻是正確的。孔子的弟子、傑出的外交家子貢後來說:


越之勁不過魯,吳之強不過齊。——《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別再批評吳王夫差縱虎歸山了!對勾踐手下留情,夫差有這兩大苦衷

齊強而魯弱。以弱抗強,能守得住已經不容易了,主動挑釁,輕啟戰端,實為不智。可是勾踐不聽勸,不顧范蠡的諫阻強行攻吳。

夫差聞訊,盡起傾國之兵與勾踐大戰於太湖夫椒山,一舉重創越軍。失敗的勾踐被迫率領五千殘兵退保會稽山,並以卑辭厚禮向夫差請和。

別再批評吳王夫差縱虎歸山了!對勾踐手下留情,夫差有這兩大苦衷

後來的事實是眾所周知的,夫差居然接受了勾踐的求和,為自己埋下了禍根。一日縱敵,數世之患,跟隨闔廬久歷戰陣、見多識廣的夫差怎麼會「忽視」這個婦孺皆知的常識呢?

我們不必急於為夫差惋惜,也不必痛罵他的愚蠢,因為同勾踐議和既不是夫差一個人的意見,也同時還有不得已的苦衷。與其隔靴搔癢地說幾句批判的話,不如仔細琢磨琢磨這場和談裡頭的曲折故事,或許更有意思呢。

別再批評吳王夫差縱虎歸山了!對勾踐手下留情,夫差有這兩大苦衷

別再批評吳王夫差縱虎歸山了!對勾踐手下留情,夫差有這兩大苦衷

吳越兩國罷兵議和的過程,《史記·越王勾踐世家》是這樣記載的:


(勾踐)令大夫種行成於吳,膝行頓首曰:「君王亡臣句踐使陪臣種敢告下執事:句踐請為臣,妻為妾。」

吳王將許之

。子胥言於吳王曰:「天以越賜吳,勿許也。」
種還,以報句踐。句踐欲殺妻子,燔寶器,觸戰以死。

種止句踐曰:「夫吳太宰嚭貪,可誘以利,請間行言之。」

於是句踐以美女寶器令種閑獻吳太宰嚭。嚭受,乃見大夫種於吳王。種頓首言曰:「願大王赦句踐之罪,盡入其寶器。不幸不赦,句踐將盡殺其妻子,燔其寶器,悉五千人觸戰,必有當也。」嚭因說吳王曰:「越以服為臣,若將赦之,此國之利也。」

吳王將許之

。子胥進諫曰:「今不滅越,後必悔之。句踐賢君,種、蠡良臣,若反國,將為亂。」吳王弗聽,卒赦越,罷兵而歸。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別再批評吳王夫差縱虎歸山了!對勾踐手下留情,夫差有這兩大苦衷

據司馬遷的說法,吳越議和,前後共經歷了兩輪談判。在第一輪談判中,因為吳國老臣伍子胥的堅決反對,談判宣告破裂。

越王勾踐聽到消息,失望至極,毅然決然地開始準備最後的戰鬥,要與敵人同歸於盡。

但冷靜的謀士文種及時止住了他。文種建議說,吳國太宰伯嚭是個貪婪鬼,我們何妨以美女珍寶砸下他,利用伯嚭促成新一輪的的談判?

果然,在收到「孝敬」之後,伯嚭帶著越使文種去見了夫差,雙方又議言和。伍子胥仍然堅持原議,強烈主戰,而這一次正是伯嚭壓制了伍子胥的意見,最終促使吳王夫差下定了與勾踐議和的決心。

別再批評吳王夫差縱虎歸山了!對勾踐手下留情,夫差有這兩大苦衷

從吳越議和的全過程看,無疑,伯嚭是推動和議進程最積極的因素。他為什麼這麼熱心地促成這件事兒呢?

《勾踐世家》的記載很容易讓人誤以為伯嚭就是貪圖勾踐送來的幾個妞兒和那點兒錢。不錯,伯嚭是生性貪婪,而且此後他還一再收受越國的賄賂。

但要說伯嚭這一回就為了掙這幾個要命錢,不惜賭上吳國的國運和自己的政治前途,那可未免太小瞧他了——他伯嚭要真是個讓豬油蒙了心的下流坯子,還能最終搬倒神機妙算的伍子胥嗎?

別再批評吳王夫差縱虎歸山了!對勾踐手下留情,夫差有這兩大苦衷

仔細分析夫差登基以來吳國朝野的諸多異動,我們不難發現,伯嚭這一回力主議和的動機,可不是要幫勾踐的忙,而是要打壓伍子胥。

伯嚭同伍子胥都是遭到楚國迫害,被迫叛逃入吳的客卿,同病相憐的兩個人怎麼會結下樑子呢?這話還得從夫差即位之後的一道人事任命說起。


《史記·吳太伯世家》記載:王夫差元年,

以大夫伯嚭為太宰

,習戰射,常以報越為志。——《史記·吳太伯世家》

別再批評吳王夫差縱虎歸山了!對勾踐手下留情,夫差有這兩大苦衷

夫差剛一上台便任命伯嚭為太宰,令他主持軍事訓練,加緊對越備戰。看到這個任命的時候我感覺很奇怪:出任太宰、主持備戰的第一人選不應該是伍子胥嗎?夫差即位之時,伍子胥在吳國政壇是個什麼分量?

《史記·伍子胥列傳》用伍子胥自己的話說:


「我令若父霸。自若(指夫差)未立時,諸公子爭立,我以死爭之於先王,幾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吳國予我,我顧不敢望也。」
——《史記·伍子胥列傳》

別再批評吳王夫差縱虎歸山了!對勾踐手下留情,夫差有這兩大苦衷

夫差的父王闔廬能攻破郢都,取代楚國成為南方霸主,伍子胥的經略謀劃居功至偉,也因此,伍子胥深受闔廬的信任。

在闔廬建儲之際,正是伍子胥的鼎力支持才讓夫差從奪嫡諸子中脫穎而出,獲得了繼位的機會。登基以後,夫差投桃報李,聲稱要分吳國之半,與伍子胥共享富貴,被伍子胥婉言謝絕了。

別再批評吳王夫差縱虎歸山了!對勾踐手下留情,夫差有這兩大苦衷

先王親信的謀主,今王踐祚的元勛,伍子胥在吳國朝野的聲望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和他相比,伯嚭雖然也參加過幾場對楚戰役,但功業平平,只是個不起眼的卿大夫罷了。

一邊是武功蓋世的伍胥,一邊是默默無聞的伯嚭,為什麼吳王夫差卻把最緊要的工作——備戰復仇交代給後者負責呢?

答案很可能就在伍子胥說的那句「(夫差)欲分吳國與我」裡面。

夫差說這句話究竟是何用意?

無獨有偶,多年之後,卧薪嘗膽的勾踐消滅夫差,酬謝功臣,他也曾經對自己的首席謀士范蠡說過類似的話。《國語》記載,吳國滅後,范蠡向勾踐表示自己將要功成身退。

可勾踐說:


「所不掩子之惡,揚子之美者,使其身無終沒于越國。子聽吾言,與子分國。不聽吾言,身死,妻子為戮。」——《國語·越語下》

別再批評吳王夫差縱虎歸山了!對勾踐手下留情,夫差有這兩大苦衷

今後在越國,倘有人膽敢誹謗你范蠡,不稱揚你的功業,我定叫他不得善終。你聽我這句話,我與你共有越國,同享富貴。如你執意不從,那我就殺了你,罪及妻、子。

面對勾踐如此殷勤的邀請,范蠡心裡怎麼想?他在寫給大夫文種的信中說:


「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

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

子何不去?」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別再批評吳王夫差縱虎歸山了!對勾踐手下留情,夫差有這兩大苦衷

自古以來的君臣際遇,都有一個從親密無間轉入狐疑猜忌的臨界點,這個臨界點便是功高震主。助勾踐滅吳的范蠡走到了這個臨界點上,扶夫差登基的伍子胥也走到了這個臨界點上。

「與子分國」,這看似美麗的承諾背後隱藏著多麼可怕的帝王心術?看看不甘心功成身退,終被勾踐賜死的大夫文種就知道了!

夫差其人,子貢說他為人「猛暴」,可見是個慣於乾綱獨斷的領導人。而伍子胥呢?他的父親伍奢曾說:


員(伍子胥,名員)為人剛戾忍訽,能成大事。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別再批評吳王夫差縱虎歸山了!對勾踐手下留情,夫差有這兩大苦衷

知子莫若父,伍子胥的強勢個性很早就被父親看在了眼裡。而到了夫差的眼裡,伍胥可不僅有剛直的個性,更有舉足輕重的政治地位和影響力。

像這樣一個狠角色,夫差能不忌憚嗎?能受得了這個亦父亦師的元老重臣天天兒對自己耳提面命嗎?不能夠!所以夫差得扶伯嚭上位,利用他去分伍子胥的權,去抵消伍子胥的影響力。

但伍子胥不會這麼輕易地謝幕退出。他不但性格剛毅,而且極其堅韌,沉得住氣。備戰伐越之事,夫差本來已經明令交給伯嚭負責了,直到夫椒之戰結束,也沒見伍子胥就此發聲。

可到了第一輪對越議和的時候,蟄伏多時的伍子胥卻猛地殺了出來,一席堅決主戰的言論一經出口,便迅速左右了談判的走勢,將對越外交的主導權堪堪又抓回到自己的手裡。

別再批評吳王夫差縱虎歸山了!對勾踐手下留情,夫差有這兩大苦衷

對伯嚭來說,這可是個壞到不能再壞的的信號了:他任勞任怨地備戰三年,眼看熬到擊敗勾踐,收穫勝利的時候,伍子胥卻要跳出來搶奪他播種的勝利果實。

如果這口氣他伯嚭都咽下去了,那從此以後,他在伍子胥面前就註定是個受氣小媳婦兒的命。是可忍,孰不可忍?

為了不被伍子胥踩在腳下,伯嚭必須反擊。既然伍子胥堅決主戰,伯嚭就一定要促成和議,只有這樣才能將對越外交的主導權再奪回來。

所以,無論勾踐向伯嚭行賄與否,促和之舉,伯嚭都勢在必行。

別再批評吳王夫差縱虎歸山了!對勾踐手下留情,夫差有這兩大苦衷

決意促和是與伍子胥較勁。不過話又說回來,不能因此將伯嚭在戰和之間的選擇視作意氣用事,他是仔細揣摩過夫差的心思的——在揣測上意、投其所好這一點上,伯嚭一直要強於伍子胥,這也是他能夠最終扳倒伍子胥的關鍵原因。

別再批評吳王夫差縱虎歸山了!對勾踐手下留情,夫差有這兩大苦衷

那麼,對議和一事,夫差心裡的那張底牌究竟是什麼?

要揭開這個謎底,我們需要特別注意司馬遷在《越王勾踐世家》中記錄的這個會談細節,那就是:兩輪會談中,夫差都不待與會人員發言完畢,就想表態了,司馬遷也因此連書了兩次「吳王將許之」。

《韓非子·主道》說:


君無見其所欲

,君見其所欲,臣自將雕琢;

君無見其意

,君見其意,臣將自表異。
——《韓非子·主道》

別再批評吳王夫差縱虎歸山了!對勾踐手下留情,夫差有這兩大苦衷

這是說領導人的基本素質之一,是要學會適當地隱藏自己的真實態度。原國民黨政府的駐美代表陸以正在回憶蔣經國主政台灣「行政院」的時候曾說:蔣經國召集會議,從來不露表情,也不多話。

因為他一旦表態,假如他贊成,反對的人就不說話了;他假如反對的話呢,贊成的人又不說話了,他永遠不可能得到真相。

別再批評吳王夫差縱虎歸山了!對勾踐手下留情,夫差有這兩大苦衷

拿蔣經國來做個參照,夫差在對越議和的時候顯得有點兒沉不住氣,他似乎過於著急地想在和約上簽字了。

這不像是夫差應有的態度——三年來,夫差每時每刻都在提醒自己勿忘父仇,為什麼眼看著就要將勾踐逼上絕境,他卻不願窮追猛打,反而急於媾和呢?

急於媾和的夫差是有苦衷的。

吳越夫椒大戰的這一年是公元前494年。就在吳越開戰的幾乎同時,吳國的西邊出事兒了。《左傳》在這一年的大事記中赫然寫著:


(魯哀公)元年春,楚子圍蔡,報柏舉也。
——《左傳·哀公元年》

別再批評吳王夫差縱虎歸山了!對勾踐手下留情,夫差有這兩大苦衷

蔡國是吳國最重要的盟邦,控制著淮水中游的通道。12年前,正是蔡國的積極配合,才讓吳王闔廬創造了千里奔襲,攻破郢都的戰場神話。

可經過這些年的休養生息,當年那個被闔廬打得狼狽逃竄的楚昭王逐漸恢復了元氣,他開始反擊了。而且楚昭王還聲明,此次攻蔡就是為了報復它在柏舉之戰中幫助吳國破楚的惡行。

楚軍在蔡國都城之外築壘圍困,環攻九晝夜。但吳王夫差的精銳卻被勾踐死死拖住,抽不出哪怕一兵一卒前往求援,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蔡國淪陷。

蔡國重新被楚國征服,意味著淮水中游的控制權可能就此易手,此後吳楚之爭的主動權可能漸漸倒向楚國一方。和偏安的越國相比,楚國可是一個強大得多,也危險得多的對手。

別再批評吳王夫差縱虎歸山了!對勾踐手下留情,夫差有這兩大苦衷

打贏了夫椒之戰的夫差處境尷尬:勾踐已經放出話來,如果吳國不接受他的議和請求,他將以屬下的五千殘兵拚死抵抗,哪怕流盡最後一滴血,也一定要給吳國造成數量相當的戰損——五千吳兵戰死沙場,這對夫差來說很可能是一個難以承受的損失。

要知道,當年破郢的時候,闔廬全軍只有三萬人。後來夫差北上黃池,與晉定公爭霸,他麾下的吳軍精銳也不過三萬人。

夫差這回要真是跟勾踐拼個兩敗俱傷,坐在郢都關闘的楚昭王怕是做夢都要笑出聲來了!

別再批評吳王夫差縱虎歸山了!對勾踐手下留情,夫差有這兩大苦衷

慘勝當輸啊!既然越國已經表態臣服,不如見好就收。伯嚭是號准了夫差的這條脈,才敢在會談中與伍子胥據理抗爭,力促和議的。

而夫差呢?和議剛一達成,他就將吳軍主力調往西方,攻擊楚國的盟國陳國,理由是陳國在闔廬伐楚的時候拒絕向吳軍提供幫助。這還不明白嗎?楚軍攻蔡,吳國必須有所回應!

別再批評吳王夫差縱虎歸山了!對勾踐手下留情,夫差有這兩大苦衷


本文系小書房1538(XSF1538)的晉公子原創。已簽約維權騎士,對原創版權進行保護,侵權必究!如需轉載,請聯繫vx:NYXDDqy授權。

歡迎分享轉發,您的分享轉發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

— THE END —

文字|晉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圖片|網路

別再批評吳王夫差縱虎歸山了!對勾踐手下留情,夫差有這兩大苦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