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舊城能擴盡擴 新區能建先建

舊城能擴盡擴 新區能建先建

「世界白瓷看中國,中國白瓷看德化」,作為中國三大古瓷都和陶瓷文化發祥地之一,福建省德化縣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實施「大城關」發展戰略,打開城鎮化大門,使得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如今達74.8%。與此同時,農村人口大量湧入城區,隨遷子女隨之不斷增多,帶來的是與日俱增的入園壓力,特別是城區在園幼兒佔全縣在園幼兒總數的93.1%。

面對高度城鎮化帶來的城鄉兒童數量比「一頭大、一頭小」的難題,如何接招辦好學前教育?德化縣教育局局長黃文和說:「既增加幼兒學位,滿足老百姓的入園需求;又擴大普惠率,提高保教質量,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到普惠優質的學前教育,是迫在眉睫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學位容量不足

公辦民辦 普惠發展

城東新區是德化縣城區「東擴」的一個重要城區。2016年,該區200多家陶瓷企業陸續入駐投產,近10個住宅小區不斷建成投用,佔地約8平方公里的以工業、居住、商貿、文化娛樂為主的綜合型城市新區誕生。

然而,新區的快速發展,促使大量農村勞動力往新區集聚,陽光、東順兩個社區常住人口近2萬人。這兩個社區居民的孩子到哪裡上幼兒園?新區內公辦園只有一所,民辦園兩所,學位容量嚴重不足;加之,舊城區內幼兒園本身學位就非常緊張,路程又遠。

德化縣委、縣政府決定加快公辦園建設步伐,在新區再規劃建設一所公辦園,並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民辦幼兒園。「政府投資新辦的縣直第三實驗幼兒園,規模為24個班級,容納800餘名幼兒,分為東、西兩個園區。」黃文和進一步介紹說,「另一方面,引資建設4所民辦幼兒園,讓周邊居民的孩子和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都能夠就近入園。」

以新型城鎮化試點縣為契機,德化縣委、縣政府將幼兒園建設納入城鄉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規劃,依據大力發展公辦園、規範扶持民辦園、擴充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的工作思路,推動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發展,致力提高學前教育的普惠性和均衡性,構建廣覆蓋、保基本、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

政府不斷優化學前教育布局規劃,堅持舊城改造「能擴盡擴」和新區建設「能建先建」的原則,採取新建、改造、擴建等多種方式,加大公辦園建設力度,擴大公辦性質學前教育資源。2012年以來共投入1.2億元,新改擴建公辦園、村辦園17所,增加學位5850個;兩年內還將投入1.8億元,新建城區公辦園6所,可新增學位2500個。

將民辦幼兒園的設點布局納入城區學前教育發展規劃之中,多渠道、多形式地擴大普惠性民辦學前教育資源。近年來共新辦民辦幼兒園18所,累計達到48所,提供學位9700個。截至目前,該縣在園幼兒達到20349人,較2011年凈增8928人,其中公辦園8924人,民辦園10557人,附設幼兒班868人,公辦園在園幼兒比例達48.12%;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97.58%,較2011年提高8個百分點;普惠性幼兒園達65所,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93.37%。

保教水平提高

「1+3」結對 精準幫扶

公辦園與民辦園發展不均衡,部分民辦園辦園理念比較陳舊,幼兒園內部管理不夠規範,教育教學、師資力量等方面相對薄弱……學前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容」,迫切需要解決管理水平和保教質量提升的問題。為此,德化縣在全省率先探索實施了公辦園與民辦幼兒園「1+3」結對幫扶管理機制,即由1所公辦幼兒園結對幫扶3所民辦幼兒園、村辦幼兒園,在提升規範管理水平、攻克相關薄弱項目和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等方面開展結對幫扶工作,促進交流共享,共同提高,共同進步。

德化縣第二實驗幼兒園創辦於2011年,2017年獲評省示範園,如今與民辦幼兒園開展結對幫扶工作已有6年的歷史。「我園每學期選派一名副園長到民辦園掛職,每月開展一次班班『師徒結對』活動,圍繞幼兒園行政管理、環境創設、課程設置、教師發展、衛生保健、檔案建立等方面給予幫扶指導。」該園園長林瑩說,結對幫扶促進了民辦園保教水平的全面提升,達到「雙邊推動、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效果。

被幫扶的城東旺旺幼兒園園長范彩珍說:「開展結對幫扶後,我園經歷了從無證園到持證園、優秀園、示範園的蝶變,實現了一次又一次跨越。」

「『築巢引鳳棲,花開蝶自來。』現在,我們園辦得越來越好,與公辦園的辦學差距逐步縮小,家長也樂意把孩子送來,我們再也不愁招生了。」范彩珍高興地補充道。

德化縣教育局初教股副股長陳文瓊介紹,從2013年起探索建立公民辦幼兒園結對幫扶管理機制,如今該縣已經構建出學前教育發展共同體。目前,該縣幼兒園劃分為16個片區,由16所公辦幼兒園結對幫扶33所持證民辦幼兒園、13所村辦幼兒園,通過上掛下派、跟班學習、送培送教下園、觀摩研討、師徒結對等形式,充分發揮公辦幼兒園的示範、輻射、帶動作用,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相互學習、攜手並進。

在幫扶的同時,德化縣出台激勵機制激發民辦園「造血」的積極性。該縣規定,對創辦3年以上且通過省、市、縣級示範性幼兒園創建標準的新建園,縣財政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100萬元、80萬元、50萬元;對評上省、市、縣級示範園的優質民辦園,通過「以獎代補」方式,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30萬元、20萬元、10萬元。據介紹,2013年以來,德化縣已有13所公辦園和9所民辦園獲評各級示範園,目前共有省示範園2所、市示範園4所和縣示範園20所,示範園在園幼兒比例達56.58%。

教師素質提升

主抓師資 「應需」培訓

「這期片區民辦園師資培訓由哪幾位老師主講?」自從分管學校幼教工作以來,德化縣龍潯中心小學副校長方文紅經常要過問培訓的大事小情。龍潯中心小學管轄範圍內共有民辦幼兒園26所,在園幼兒5283人,教職工426名。面對這麼大的「盤子」,方文紅髮現教師專業素養能力是核心,也是最有待提高的方面。為此,龍潯中心小學在開展公、民辦幼兒園結對幫扶工作的同時,主要抓住民辦幼兒園師資培訓,引領民辦幼兒園加強教師崗位培訓,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基於民辦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現實需求,我們組織開展常態化、系統化、系列化的『應需』培訓,構建培訓體系,提升民辦幼兒園教師隊伍專業素質。」該校校長吳孝毅介紹。

來自寶美博藝幼兒園的謝榮芳老師介紹說:「在接受較為系統的幼兒教育培訓後,我的教育觀念和教學能力得到了提升,現在教孩子時感覺自己變得更加自信、從容了。」

「學前教育要發展,師資隊伍是關鍵。」德化縣教育局副局長楊光照表示,教育局注重加大幼兒教師培養力度,強化幼兒園師資培訓,通過新教師崗前培訓和基本功大賽、開展新老教師師徒結對、鼓勵學歷提升進修、委託高校師資培訓等形式,促進幼兒教師專業素養提升。同時,縣委、縣政府把師資隊伍建設作為發展學前教育事業的重要舉措,加大幼兒教師補充力度,實行編外合同制教師與公辦教師「同工同酬」。「堅持公民辦園並舉不動搖,多渠道擴大普惠性資源,使人民群眾在教育方面有更多的獲得感。」黃文和說。

《中國教育報》2019年04月14日第1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與WeWork簽署合作協議
第十四屆「春暉杯」中國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大賽啟動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