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盜墓賊打開一座魏王墓,揭穿了流傳千年的歷史謊言

盜墓賊打開一座魏王墓,揭穿了流傳千年的歷史謊言

盜墓是個非常古老的職業,自有殉葬品入土起,就產生了盜發他人墓冢的賊人。盜墓賊雖然可惡至極,但是,他們有時也能幫世人揭開許多歷史謎團,還原以歷史真相。

早在距今1740年前的晉武帝咸寧五年(279年),有一個名叫不準的盜墓賊,因為盜挖了魏襄王墓(一說安釐王冢),從而揭穿了一個流傳千年的歷史謊言。

盜墓賊打開一座魏王墓,揭穿了流傳千年的歷史謊言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晉武帝咸寧五年(279年)十月,位於汲郡(今河南衛輝市)娘娘廟村村南的魏襄王墓被人盜挖。這個盜墓賊有個奇怪的名字,叫不準(音讀「否標」),他趁夜偷偷地掘開一座古墓。墓穴被打開後,由於墓中漆黑,不便尋找隨葬品,他滿地一划拉,摸得一把竹片。點著竹片用來照取寶物,並沒像他所期待地那樣發現金銀財寶,呈現在眼前的是成片成捆的竹片,不準大失所望,因為對他來說這些東西毫無用處。他在失望之餘,非常不甘心,於是,將竹片翻個底朝天,把一些值錢的物品拿了,隨手將竹片扔了。

盜墓賊打開一座魏王墓,揭穿了流傳千年的歷史謊言

村民發現這一情況後,立即上報官府。出現場的官員看到竹片上都有字,覺得它們並不是平常物候。於是把竹片拾掇到一起,裝了幾車運走。誰知這幾車竹片,揭開了中國歷史上驚世駭俗、驚天動地一件大事。這批竹簡由汲縣運到京師洛陽。太康二年(281年)春,晉武帝統一了全國。晉王朝正式組織人員來研究整理這批竹簡,——這就是後來人們所熟悉的《竹書紀年》。

盜墓賊打開一座魏王墓,揭穿了流傳千年的歷史謊言

《竹書紀年》共十三篇,敘述夏、商、西周和春秋、戰國的歷史,按年編次。周平王東遷後用晉國紀年,三家分晉後用魏國紀年,至魏襄王二十年為止。《竹書紀年》與長沙馬王堆漢初古墓所出古書近似,而竹書紀年的諸多記載也同甲骨文、青銅銘文、秦簡、《系年》相類,對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盜墓賊打開一座魏王墓,揭穿了流傳千年的歷史謊言

眾所周知,東周之前的中國史書都已亡佚。秦始皇焚書坑儒也把各國史書付之一炬。楚漢爭霸中,就連秦國自己的史書也在戰亂中不知所蹤。這個損失無疑是巨大的。焚書後,儒家的史書《春秋》、《左傳》、《國語》還有《呂氏春秋》在儒生們的努力下得以恢復,秦朝以前的歷史記錄才勉強保留。《竹書紀年》是中國古代唯一留存的未經秦火的編年通史。所以,這部史書一經問世就引起了巨大轟動。

盜墓賊打開一座魏王墓,揭穿了流傳千年的歷史謊言

令人尷尬的是,《竹書紀年》的諸多記載與傳統的正史記載不同。《五帝紀》中關於舜的記載,就跟史記等正史所載的有德之君舜的形象大為不同:

「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舜放堯於平陽。」「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

這話是什麼意思呢?翻譯成今天的話就是:當年,堯的工作越來越不稱職,舜就把堯囚禁起來,奪了他的帝位,並且阻止堯的兒子丹朱來見父親。而我們所熟悉的歷史是,堯讓舜,舜讓禹,三代禪讓,這種高尚之舉,原來是古人編造騙人的偽典型?

盜墓賊打開一座魏王墓,揭穿了流傳千年的歷史謊言

在儒家學說里,堯舜禹都是被推崇的上古賢君,「禪讓」也符合儒家對美好道德的宣揚,所以儒家父子們對那個「禪讓」的美好年代一直念念不忘。並且一直告誡我們:人類本來是善良和高尚的,只是後來才墮落了,所以我們要盡量恢復過去的那些高尚的道德。

盜墓賊打開一座魏王墓,揭穿了流傳千年的歷史謊言

並且,還有一個讓人尷尬的事實:《竹書紀年》是戰國中期的史書,生活於春秋末期的孔子不可能不知道《竹書》。但是,儒家學說卻對此隻字未提,一直宣揚堯舜禹的禪讓制以及仁德的一面。這就意味著,從孔子作《春秋》開始,儒家就在有意識的篡改歷史!

盜墓賊打開一座魏王墓,揭穿了流傳千年的歷史謊言

孔子自己也說過:「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意思是說,兒子幹了壞事,老子替他隱瞞;老子幹了壞事,兒子替他隱瞞。為了讓大家保持高尚的道德,我們可以「善意」的隱瞞很多事情;我不告訴你真相,都是為了你好,為了不污染你純潔的心靈。

這樣看來,孔老夫子的「知我罪我,其惟春秋」,這句話就顯得意味深長了。有時,歷史真的不是文字上所記載的那樣的!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黃說事 的精彩文章:

最是冷酷帝王家:三個女兒都是皇后,卻保不住老爹一條命
「70不留宿 80不留飯 90不留坐」,這樣對老人是不是太冷酷?

TAG:老黃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