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上帝的豐乳肥臀:科學的神話起源

上帝的豐乳肥臀:科學的神話起源

一、引子

2012年美國翻拍了《全面回憶》(Total Recall),全面喚醒了大家的回憶,1990年的老版十分Cult給人極強的感官刺激,大家印象最深的莫過於長著三個乳房外星女人,以至於新版中的飾演者凱特琳·勒柏(Kaitlyn Leeb)風頭甚至蓋過了男女主角,還不得不闢謠,三個乳房是後期特效,而非演員天生。這個形象已經成為了流行文化的一部分,比如好評如潮的動畫《瑞克和莫蒂》(Rick and Morty)第三季第九集中也出現了三個乳房的外星人。

這個形象在電影中的意義十分豐富,因為根據弗洛伊德的理論,夢與性慾關係極為密切,三個乳房絕非正常的人類,亦象徵著夢中記憶的扭曲。事實上在菲利普·迪克(Philip K. Dick)的原著《記憶公司》(We Can Remember It for You Wholesale),正是企圖通過在記憶中滿足性慾實現記憶欺騙的目的,「成千上萬的女人,就像唐·磺那樣,一個星際花花公子——地球、月球和火星的每一個城市裡都有他的情婦,直到精疲力竭才最後作罷」,只不過原著中閃耀著的是橘黃色的雙乳。

這種樸素的類比思想自古有之,事實上古代神話中就是通過器官的增減、變形來獲得超越人類的能力,中國古代雷震子長出翅膀就獲得了飛翔的能力,嘴也變得像鳥;人們看到豬、牛等家畜乳頭多能哺育更多後代,自然也就有了多個乳頭的神祇。這種樸素的類比思想是人類認識自然最直接的想法,並逐漸形成早期「科學」(為區別近現代形成的帶有普適性的現代科學,本文中用「科學」來表示現代科學誕生之前各地的地方性知識),例如中國的「以形補形」,本文重點不在中國科學,這裡暫不展開。古印度、古希臘等多個地方的神話都有相似之處,例如古印度和古希臘都有多乳房的女神祇,只不過因為神話的比較學研究目前成果不多,本文也只講希臘神話與現代科學的淵源,這裡亦不展開。

二、神話里的阿爾忒彌斯

土耳其以弗所考古博物館的阿爾忒彌斯女神像(公元1世紀)。

希臘神話中最著名的多乳房神祇莫過於以弗所的阿爾忒彌斯(Artemis),這尊像位於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阿爾忒彌斯神廟。在古希臘神話中,赫斯提亞(Hestia)、雅典娜(Athena)和阿爾忒彌斯並稱三處女神(即永恆的處女女神Eternal Virgin goddess)。中今中外有很多數字崇拜的淵源,「三」是極為特殊的一個,如中國三人為眾,佛教有三寶。西方也有很多類似的說法,這裡要說的Triple deity,各地含義不盡相同,在古希臘神話中也有很多,如三女神還可以指赫拉(Hera)、雅典娜(Athena)和阿佛洛狄忒(Aphrodite) ,著名的金蘋果事件就是因為這三位女神爭風吃醋而起。而金蘋果在西方歷史上意義獨特,在科學史上又與牛頓的蘋果關係密切,同時Triple deity與基督教的三位一體(Trinity)觀念、宗教改革的獵巫運動一脈相承,而以牛頓為代表的現代科學與之又密不可分,因此下一次我們將單獨講講阿佛洛狄忒與金蘋果。

說回阿爾忒彌斯,Artemis的詞源目前眾所紛紜,有人認為來自詞根-arta、-art、-arte,這三個詞根的意思有偉大、神聖的意思,現代英語的藝術(art)也是這些詞根演變而來;有人認為來自希臘語,意思是shake(閃現、瞬移),這就是為什麼阿爾忒彌斯是手持弓箭和飛鏢的狩獵女神;有人認為與古希臘的árktos (熊 )有關,因為在洞穴壁畫上發現了類似的圖案和薩滿儀式,因此阿爾忒彌斯崇拜與熊崇拜有一定關係;還有其他很多說法,學術界尚未達成一致。

在希臘神話中,阿爾忒彌斯是宙斯(Zeus)與勒托(Leto,黑暗女神)的女兒,阿波羅(Apollo)的妹妹,還有一說為妻子,事實上所有神話和民間崇拜多由帶有地方性的祖先崇拜演變而來,不同地區流傳不一樣的故事是很自然的事情,後面提及的各種故事都只是眾多版本中比較流行的一些。因為宙斯對這個女兒極為寵愛,給予的神職很多,前面說過是狩獵女神,同時因為善於射箭所以也是弓箭女神、戰爭女神,她經常出現的形象就是手持弓箭狩獵雄鹿;她向宙斯請求永為處女,所以她也是未婚處女的保護神,她狩獵的是雄鹿也是生殖的象徵。關於童貞有兩個故事不得不提,阿波羅喜歡上了河神之女達芙妮(Daphne),但因為達芙妮追隨阿爾忒彌斯而拒絕(另一個版本是愛神丘比特分別給阿波羅和達芙妮射了相愛之箭和憎惡之箭,以戲弄阿波羅),阿波羅狂追不止,達芙妮沒有辦法在河邊化為月桂樹,阿波羅心痛欲絕地將自己的橄欖枝頭冠換成了月桂枝做的,這也是折桂的由來。另一個故事是,海神波塞冬之子奧利安(Orion)與阿爾忒彌斯交好,兩人經常帶著自己的狗一同打獵,阿波羅為防止阿芙妮的故事在妹妹身上重演,欺騙妹妹與自己比射箭,阿爾忒彌斯不幸將奧利安射死。宙斯為安慰阿爾忒彌斯將奧利安升到天空化為獵戶座,他的愛犬西立烏斯(Sirius)化為大犬座,同時還安排了小犬座和天兔座陪伴。

另外也有一些研究表明古人相信獵人的氣味會嚇跑獵物,處女的童貞在此與獵手的兇橫得到了統一,這也意味著阿爾忒彌斯的力量、獨立性與其未婚有關,這種力量與男性神祇的力量來源是一致的,即來自人物自身,因此近現代以來她有時候也會被視為女性主義的符號,後面我們談到現代文化形象的時候還會提到。前面還說到與熊崇拜的關係,因此阿爾忒彌斯也被視為野獸之神;古希臘有一個故事說阿爾忒彌斯馴服了一隻熊給雅典人民,一群姑娘在玩樂時激怒了熊,一位姑娘的兄弟因此殺死了熊,阿爾忒彌斯因此回報了一場瘟疫,所以阿爾忒彌斯也被視為瘟疫之神、死亡之神,雅典人民為了消除瘟疫同意雅典女性在服侍阿爾忒彌斯數年之前不得出嫁。另一個與熊相關的故事和阿爾忒彌斯的侍女、最為得力的狩獵助手卡利斯托(Callisto)有關,宙斯變成阿爾忒彌斯的模樣接近卡利斯托乘機玷污了她,卡利斯托生下孩子阿卡斯(Arcas),阿爾忒彌斯因其失去童貞將卡利斯托驅逐,宙斯妻子赫拉嫉妒得將卡利斯托變為大熊,長大的阿卡斯在森林遇見化為大熊的母親沒有認出反而想獵殺,還好被宙斯發現將阿卡斯變成小熊,母子相認,為進一步防止他們被赫拉迫害,宙斯將他們升到天空化為大熊星座與小熊星座。

有趣的是,阿爾忒彌斯還成為了與童貞相矛盾的生殖、豐產女神,認為他與母親女神(mother Goddness)關係密切。有些地方認為阿爾忒彌斯和珀耳塞福涅(Persephone,冥後也被視為穀物之神)都是德墨忒爾(Demeter,通常被視為農物、穀物、豐收之神)的女兒,比如希羅多德就曾記載阿爾迪亞的人們就把阿爾忒彌斯當做珀耳塞福涅或德墨忒爾祭拜。最為奇特的就是前面提到的以弗所神廟的神像,另一種解釋則仍與其處女身份有關,即大地的豐產與女性的生殖力結合起來。

前面還提到阿爾忒彌斯是阿波羅的妹妹,阿波羅是太陽神,所以阿爾忒彌斯也就成了月亮神,學界認為可能是古希臘晚期將月亮神塞勒涅(Selene)的部分職能賦予了阿爾忒彌斯。神話中已然有了黑暗(勒托)孕育光明(太陽神與月亮神)的思想。這裡還需要指出,羅馬神話里也有Triple deity,如三位月亮女神(Moon goddess),其中一種說法即黛安娜(Diana,月亮女神在人間),露娜(Luna,月亮女神在天堂)和普羅塞耳皮娜(Proserpina,月亮女神在地獄)。阿爾忒彌斯就對應著羅馬神話里的黛安娜,塞勒涅對應著羅馬神話里的露娜,陰曆(lunar,月球的)就來自這個詞,而塞勒涅則來自詞根swel-,前面講神話的時候說到的閃現就從此而來,可見神話傳播和詞語傳播是相對一致的。和中國把月亮叫蟾宮等一樣,在西方月亮也有很多指代。

此外在神話里,辛西婭(Cynthia)是阿爾忒彌斯的綽號,有時候也被用來叫黛安娜、塞勒涅。作為名字現在也可縮寫成 Cindy或Cyndy。以後遇見這些名字大體能從神話中找到相應特質,畢竟中外都通過名字寄予父輩的期望。

最後,熟悉西方歷史的朋友知道,亞歷山大之後馬其頓王國四分五裂,歐洲各國受希臘文化影響頗深,史稱希臘化時期,古埃及文化開始與古希臘文化進一步交融;之後羅馬帝國征服托勒密王朝,羅馬文化進一步交融。神話方面也是如此,古埃及的母親母神是愛西斯(Isis),她將與阿爾忒彌斯等希臘神話結合,成為現代科學概念的主要發源之一。

三、現代科學和文化中的阿爾忒彌斯

科學上僅舉一些個例,阿爾忒彌斯與科學發展的關係後面再講。前面說到,阿爾忒彌斯也是月亮神,所以20世紀美國登月計劃被命名為阿波羅計劃,意味著哥哥看妹妹(或者丈夫看妻子),與之後中國的嫦娥計劃一樣,都有神話淵源。當然這也是因為蘇聯的首顆月球著陸器(未載人)名字叫做Луна-9(即1966年的Luna-9),哥哥要比妹妹厲害,哥哥自然得是美國的載人計劃。月球上還有一個撞擊坑(Artemis)以此命名,它在撞擊坑Euler(以大數學家歐拉命名)和Lambert(以博物學家Johann Heinrich Lambert命名)中間,不遠處是撞擊坑Verne(以著名科幻小說家凡爾納命名)。

金星(Venus,以羅馬神話女神維納斯命名,對應希臘神話里的阿佛洛狄忒)上有個以阿佛洛狄忒命名的區域(Aphrodite Terra),裡面有一個以阿爾忒彌斯命名的峽谷(Artemis Chasma),這個峽谷有同樣以阿爾忒彌斯命名的冕(Artemis Corona)。是的,這是科學家是一個惡趣味,三位女神以這樣的方式合體,可以視為Triple deity在當代的一個有趣變體。

1868年詹姆斯·克雷格·沃森(James Craig Watson )發現主帶小行星(即105 Artemis),以阿爾忒彌斯命名。阿塔卡馬探路者實驗望遠鏡(APEX)子項目Architectures de bolometres pour des Telescopes a grand champ de vue dans le domaine sub-Millimetrique au Sol的縮寫也是ARTEMIS,該項目是一個亞毫米級的輻射成像攝影項目,成立於2010年;另一個用月神做縮寫的是日本的繞月計劃SELENE(Selenological and Engineering Explorer)。

大家都知道伽利略最早發現了木星的四顆衛星,為了向美第奇家族示好獲得支持,伽利略本來想以美第奇家族命名,但被拒絕了。另一方面西蒙·馬里烏斯(Simon Marius)則宣稱自己擁有優先發現權,由於伽利略的名望目前學術界較少採用此說法,或承認是兩人獨立發現。但這四顆衛星的別名的確採用的是馬里烏斯的命名,木星(Jupiter)來自羅馬神話里的主神朱比特,對應希臘神話里的宙斯:木衛一(Io)來自希臘神話里的伊奧,是宙斯情人;木衛二(Europa)來自希臘神話里的歐羅巴,是宙斯的情人;歐洲大陸的名字也是同樣的起源,木衛三(Ganymede)來自希臘神話里的伽倪墨得斯,這位美少年同樣是宙斯的情人;木衛四(Callisto)則是以阿爾忒彌斯的侍女卡利斯託命名,前面已經講了她與宙斯的故事。這套命名直到20世紀中葉才被廣泛接受,之前都是羅馬數字命名採用較多,說句玩笑話,畢竟在一本科學書籍里看到 Callisto of Jupiter要比the fourth satellite of Jupiter不可描述得多。

眾神生活在群星之上,古時的人和現在的科學家都用神話來命名天空的群星,實際上其他科學領域也有阿爾忒彌斯的身影,比如分類學中 鹵蟲科(Family Artemiidae)、鹵蟲屬(Genus Artemia)、鹵蟲藻(Artemia salina)都是以阿爾忒彌斯命名,最早發現的鹵蟲藻在1778年被分類學之父林奈(Carl Linnaeus)歸為黃道蟹屬(Cancer)並首次定名為 Cancer salinus,後於1819年重新定名為 Artemia salina。

在最初的例子中,我們看到了帶有性隱喻和夢隱喻的外星人,這個外星人與古老神話一脈相承。而文化形象中的阿爾忒彌斯當然不得不提超級英雄漫畫里的形象,最為著名的當然是神奇女俠黛安娜·普林斯(Diana Prince),顯然這個角色從名字到形象都和狩獵女神保持了一致,其作為女性主義的符號也與阿爾忒彌斯有相通之處(可參考吉爾萊波雷《神奇女俠秘史》)。實際上神奇女俠宇宙中一度出現了一名就叫阿爾忒彌斯的角色,並一度成為神奇女俠,最終成為亞馬遜世界的精英教練,其與黛安娜當作為鏡面互相參看、研究。此外,X戰警里也出現了卡利斯托。

DC世界也不甘落後,阿爾忒彌斯·克羅克 (Artemis Crock)是少年正義聯盟的一員,其造型自然也是弓箭狩獵;同時新神族中還出現了奧利安,但沒有匹配設計阿爾忒彌斯的相關情節。日本漫畫中則不能不提《聖鬥士星矢》,即便沒有看過的人也知道這部作品參考了古希臘神話,在漫畫中阿爾忒彌斯為雅典娜的姐姐,剛毅果敢。雅典娜將是下一回的主角之一。

(本文源於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雜談 的精彩文章:

文徵明《清明上河圖記》80歲隸書
趙叔孺:與吳昌碩齊名的篆書大家

TAG:書法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