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宋徽宗與瘦金體:不擅書法的畫家不是好皇帝

宋徽宗與瘦金體:不擅書法的畫家不是好皇帝

本文節選自《宋徽宗》,作者:伊沛霞,譯者:韓華,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理想國

宋徽宗作為畫家、詩人和書法家,成績斐然。在台北「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傳為徽宗所寫的書法作品中,有一些沒有註明日期的詩帖,似乎是徽宗自己隨手寫下的。這些詩大部分是以比較大的楷體寫在一張紙上,其中一張因為比其他作品大得多,顯得與眾不同:每個字高約12厘米,每列有兩個字,整張橫幅的長度為263厘米。這幅作品有時因為上面有被理解為相互獨立的兩首詩而被稱為「二詩貼」,有時則簡單地統稱為

「詩帖」:

穠芳依翠萼,煥爛一庭中。

零露沾如醉,殘霞照似融。

丹青難下筆, 造化獨留功。

舞蝶迷香徑,翩翩逐晚風。

這幅引人注目的詩帖卷將兩種藝術融合一體:它既是詩作,又是書法作品,第二首絕句還涉及第三種藝術形式—繪畫,並對藝術家的創造力進行了評論。正如詩中所述,有創意的作品能夠產生長久的影響力,因為這幅詩帖歷經九百多年,是為數不多保存至今的徽宗真跡之一。

徽宗《二詩帖》,橫幅,絹本,27.2×263.8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和大多數書法家一樣,徽宗能夠用所有常見的字體進行書寫。他的存世作品中有草書、行書和楷書,他曾多次用十種字體謄抄經文,其中肯定用到了隸書、篆書和一些不太常用的字體。然而,使徽宗成為獨具風格的書法家的,卻並不是他的多才多藝,而是因為他在1104年二十一歲時創造了一種非常獨特的楷書字體,通常被稱為「瘦金體」。徽宗在位期間一直都在用這種字體,但是可以觀察到,隨著時間推移,也略有變化。在徽宗初登皇位五六年,他的瘦金體書法使用的是非常瘦硬的筆畫,但到了1112年,他的書法在筆畫粗細方面有了比較多的變化,用筆更加暢快淋漓。

《二詩帖》是成熟瘦金體風格的一個絕佳例子。帖中筆跡瘦勁,轉折處有明顯的頓挫痕迹,而不是圓潤筆觸。楷書中經常用到的上提筆畫被收到最小幅度。橫劃收筆時使用頓挫,也就是以露鋒而不是藏鋒的筆法往回帶鉤(右數第四列下面的漢字)。捺也帶有一個運筆獨特的鉤(右數第五、六列上面的漢字),撇通常以一個彎曲的轉折開始(左數第一列下面的漢字)。另外一個非常獨特的地方是筆畫最後的上鉤被拉長,通常還有一個彎度,無論是向左邊鉤(右數第一列上面的漢字)還是向右邊鉤(左數第一列的兩個漢字)。這幅書法作品作為故宮博物院中國藝術寶藏國際展的一部分,曾於1961—1962年在國外展出,當時的展品目錄中介紹說:「這些漢字以整齊和瘦長的線條構成,用法瘦勁,舒展遒麗」,「其效果產生了一種特殊的力量和韻味,儘管它可能會過於精緻。」

徽宗希望通過這種非常獨特的字體來傳遞什麼信息呢?現存史料中找不到徽宗對自己意圖的解釋,同時代人也沒有提到過這個問題。和所有人一樣,徽宗應該也是從臨摹先前大師的作品開始學習書法的,研究書法的歷史學家在分析徽宗的書法風格時,通常也會先找出他臨摹的是誰的作品。同時代人中唯一提到徽宗書法風格的人是蔡絛,他說徽宗年輕時受到了老師吳元瑜和同族趙令穰的書法風格影響,而這二位則分別模仿了唐代書法家薛稷和宋代黃庭堅的風格。當代學者也從不同方向研究了這些可能的來源。此外,人們還可以從瘦金體書法,以及徽宗有時在花鳥畫上使用的工筆技法上,看到整體風格的相似性。曾佑和將徽宗的書法描述為「畫家的書法」。我們可從徽宗的書法中看到他年輕時模仿的老師及其繪畫技法的痕迹,儘管如此,徽宗書法中最令人矚目的還是其原創性。

「瘦硬」並不是使一個人的書法作品獨具一格的方式,例如蘇軾的書法就豐滿圓潤,與徽宗頓挫爽利的風格截然不同。徽宗趨向於有序、精緻和有控制的極致風格,他將需要深厚書法功力的獨特風格發揮到極致,將自己表現為一個能夠欣賞雅緻與優美、同時又精通技法的有涵養的人。

徽宗還年輕時,就已經對自己的書法足夠自信,願意讓它成為自己的象徵。1104年,他為全國各地崇寧寺觀中的本命殿寫了很多匾額。同一年,他開始命人將其御筆所書的瘦金體書法刻在石碑上,立在很多人能看到的地點,有些立於官府,還有一些立於政府設立的官學或寺觀內。1107年,他還命令將他的瘦金體書法用於新鑄造的錢幣。

大觀年間(1107—1110)發行的一錢幣、當二錢和當十錢大小對比,錢幣上鑄刻的是宋徽宗的瘦金體書法

自登基伊始,徽宗就開始將自己的書法作品賜予朝中大臣。1104年,他賜給童貫一幅瘦金體謄抄的《千字文》。王安中和王黼也得到過很多草書作品。有時候,一班官員都會受到賞賜。1122年,在慶祝新修建的秘書省時,徽宗將自己的行書和草書作品賞賜給五十六名官員。王黼由於負責這次活動的很多事務,一個人就得到了徽宗賞賜的二十三件作品,比別人都多。隨著幾年的積累,身居高位的大臣,如蔡京、王黼、吳居厚和劉正夫等,都收藏了徽宗大量的書法作品,甚至還專門修建閣樓來存放。

徽宗以瘦金體抄寫的《千字文》(篇尾部分),1104年賜予童貫,上海博物館收藏

徽宗經常用他獨特的瘦金體書法為繪畫題字,其中既有宮廷繪畫官的作品,也有據稱是徽宗御筆繪製的作品(見彩圖5、6、10、11、12)。所有這些繪畫上的書法都非常引人注目,和繪畫本身一樣引人入勝。

趙佶《臘梅雙禽圖》,有徽宗題詩,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徽宗對書法藝術的追求可以與皇帝作為書法家的傳統聯繫起來。在徽宗的書法作品收藏目錄《宣和書譜》的開篇,就對帝王書法家一一進行了介紹。書中稱讚唐朝皇帝,特別是唐太宗和唐玄宗,親自示範,贊助當時最優秀的一批書法家,大大推動了書法藝術的發展。早期的幾位宋朝皇帝,如宋太宗和宋真宗,都是熱忱的書法家,而且和徽宗一樣,也將自己的很多書法作品賞賜給大臣。對他們來說,能夠精通經典的二王風格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但徽宗作為書法家,在追求原創上達到了他們無法匹及的境界。儘管如此,徽宗可以把喜愛練習書法作為一種長期的皇家傳統來對待。

如果我們將徽宗的皇帝身份擱置一邊,只觀察那些傳為徽宗所寫的書法作品呢?徽宗的技法究竟有多精湛?藝術史家對此說法不一。北京故宮博物院書畫部主任餘輝稱讚徽宗是一位特別有創造力的書法家,他認為如果徽宗不是皇帝,其成就應足以使他位居宋代四大書法家之列了。有些學者則認為,徽宗的書法過於精緻。

徽宗的大臣們很願意以其他方式來逢迎,卻沒有想著去模仿他的瘦金體。據說徽宗訓練了一些宮女宦官學習他的書法風格,幫他寫一些文書,但不鼓勵大臣也這樣做。也許大臣們覺察到了徽宗希望自己的書法保持獨特性,才沒有對這種風格進行嘗試。唯一模仿徽宗書法風格的著名人物,是將近一個世紀後的金章宗(1189–1208年在位)。不過,儘管後來的宋朝皇帝沒有將瘦金體風格延續下來,但他們的確遵循了徽宗大力弘揚書法藝術的傳統。徽宗的兒子高宗甚至還寫了一部書法專著,並親筆抄寫儒家的六經,希望刻於石碑,安置在太學內。

(本文源於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雜談 的精彩文章:

米芾此作,神韻直逼王羲之!
動圖演示《蘭亭序》,絲毫可見!

TAG:書法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