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黃庭堅風雪中抒懷,寫下一首詩,蘇軾讀完後連聲稱讚

黃庭堅風雪中抒懷,寫下一首詩,蘇軾讀完後連聲稱讚

每逢落雪,草木無言,霜色凝重,剛開始是雨夾雪,雪落地後就消失了。等到一頓飯功夫,地面便開始逐漸地被一片白色覆蓋,遠近高低都是一片潔白的世界。雪纖細如塵,令人很想觸摸;雪花晶瑩,更讓人喜愛。北宋詩人黃庭堅風雪中抒懷,寫下一首詩,蘇軾讀完後連聲稱讚。

詠雪奉呈廣平公

宋代:黃庭堅

連空春雪明如洗,忽憶江清水見沙。

夜聽疏疏還密密,曉看整整復斜斜。

風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開頃刻花。

正使盡情寒至骨,不妨桃李用年華。

詩的大意是:漫天春雪,晶瑩潔白;江水清徹,白沙見底。夜聽大雪時疏時密,拂曉時觀看,卻彷彿隨風划出的完美斜線。大雪婆娑飄舞,頃刻間巧奪天工地開出了雪白的花。縱然現在寒風刺骨,但春天終究會降臨人間,嚴冬過後就是群葩爭妍的春天。

這首詩創作於黃庭堅寓居京城時,當時他仕途順利,文學創作也比較頻繁,同時也結識了很多朋友,大家經常在一起探討詩歌創作上的問題。宋哲宗元祐二年的冬天,天氣嚴寒,黃庭堅正在家看書,門外的書童忽然歡呼雀躍地大叫起來。黃庭堅不知何事,趕緊出屋觀看,原來天上飄起了鵝毛大雪,書童好久未見如此壯觀的落雪場面,高興得手舞足蹈。

「連空春雪明如洗,忽憶江清水見沙」,首聯從大處著墨,表現大雪的壯觀場面。「明如洗」、「 水見沙」,描寫天空清凈如洗,江水澄清見底。再加一個「忽」字,既寫出季節更替的猝不及防,也表達出詩人的驚喜之情。

「夜聽疏疏還密密,曉看整整復斜斜」,頷聯對仗工整,而且含有疊字,不僅音韻和諧,朗朗上口,而且從聽覺和視覺兩方面,形象地描摹了夜間與拂曉時大雪的變化。同時也委婉地抒寫了作者對瑞雪兆豐年的希冀。黃庭堅好像一夜未睡,若不是屋外嚴寒刺骨,詩人估計要一直呆在那裡賞雪。

「風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開頃刻花」,頸聯動態地描繪大雪紛飛的美麗場景。「婆娑」本是形容舞姿之美,詩人採用擬人手法,彷彿大雪感覺靈動,不斷地隨風調整舞姿,忽而似精靈飄逸,忽而如柳枝搖擺。作者非常喜愛大雪的潔白和晶瑩,又將雪比作花,更令人遐想無限。

接下來詩人抒發感慨,「正使盡情寒至骨,不妨桃李用年華」,作者寓情於景,一語雙關。「寒至骨」,即是指大自然的嚴冬,也暗喻各種殘酷的現實。但詩人不僅是感嘆,更有美好的期待,他相信寒冬過後就是桃李競相開放的燦爛春天。

前六句空間上從遠到近,時間上又跨度白天和黑夜,同時又掉動視聽感覺,採用比喻和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可見黃庭堅為了描寫大雪的盛況,多麼的用心良苦。黃庭堅即興寫完這首詩後,略加修改就送給蘇軾,便虛心地請他指教。蘇軾反覆讀了幾遍,不僅連聲稱讚,還將其介紹給其他朋友,讓這首詩從此千古流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李商隱的一首詩,虛實結合地描寫了兩種閨情,比興手法耐人尋味
秦觀的一首詞,以景傳情,布局謀篇也成功地製造了懸念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