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才是潘金蓮

這才是潘金蓮

潘金蓮的本尊是一個男人。

而且是一個在歷史上曾經風光一時的男人。

在《水滸傳》中不得良死的婦人中有三個最著名:潘金蓮,閻婆惜,潘巧雲。除閻婆惜是早在《水滸傳》成書之前便頻頻出現在雜劇之中,潘金蓮、潘巧雲這兩個被傾注著濃墨重彩的角色則皆是出於《水滸傳》作者——姑且就叫他施耐庵——的原創。這兩個被開膛挖心、身首異處的潘姓淫婦在歷史上的原型其實就是元末明初的風雲人物潘元紹。

潘元紹是元末群雄之一,吳王張士誠的駙馬,與其弟潘元明皆為吳王幕府的得力幹將。但在歷史上這兄弟二人的名聲確實在是不好。

先介紹一下這兄弟二人是如何與張士誠結緣的。張士誠,小字九四,是泰州白駒場亭人。為兄弟四人中的老大,早年以操舟運鹽為業,並且搞點灰色收入。張士誠為人交友大方、義氣,很快就成了當地社會青年的領袖。但在元末那樣一個腐朽的時代,一個普通人即使擁有著傑出能力和高尚品質,也並不能保住自己那一點微不足道的尊嚴。張士誠在犯私鹽的過程中不僅承擔著風險,而且還忍受著恥辱。那些富有的客戶每每藉機羞辱張士誠並將鹽價壓的慘不忍睹。尤其是一個叫丘義的弓箭手對這些私鹽販子窘辱猶甚。於是忍無可忍的張士誠帶著十八名弟兄殺了丘義,接著又一不做二不休的滅了那些為富不仁惡棍,宣布起義。而潘元紹、潘元明兄弟就在這十八條好漢之中。

在這些人中潘元紹最年輕,長得也最精神,又善於處事,所以就很受大家的器重。在張士誠割據東吳,成為一方諸侯王之後,潘元紹便官拜右丞,並被招為駙馬——張士誠將女兒隆安公主嫁給了他。而差不多與此同時,根據傳說,《水滸傳》的作者也成了一名在張士誠麾下上討生活的幕僚,過著曳裾侯門的日子。

現在一些歷史人受影射史學的影響,喜歡把張士誠想像成元末亂世中的大救星。認為張士誠統治下的東吳輕稅薄賦,儼然是滔天洪水中的一片孤島,但實際上稍微看一些史料就會發現——張士誠的霸業照樣是建立在「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一大前提之下的。

比如陶宗儀在的《紀隆平》中這樣敘述張士誠攻略蘇州前後的所作所為:

明旦,緣城而上,遂據有平江路。二月壬子朔也,劫掠姦殺,慘不忍言。」

「毀承天寺佛像為為王宮,易平江路為隆平郡,立省院六部百司。凡有寺觀庵院、豪門巨室,將士爭奪,分佔而居,了無虛者。」

從「劫掠姦殺,慘不忍言」的記敘中可知張士誠在建立霸業的過程似乎也未能免俗。而尤其注意的是「凡有寺觀庵院、豪門巨室,將士爭奪,分佔而居,了無虛者」一句話——潘元紹就是在這個時候將位於蘇州東北隅婁門內東北街的大弘寺據為己有,改做了駙馬府。也就是今天的潘儒巷。

大弘寺本為東吳鬱林太守陸績故居,東晉時為戴歇宅,晚唐為陸龜蒙宅,北宋時為山陰縣主簿胡稷言「五柳堂」,而在今日又成了著名的拙政園。在潘元紹居住期間大興土木,比如園中柱礎皆高二尺許,上刻蟠螭六面,下列三獸穿於螭首之下,民間俗稱九獅墩 。僅一柱礎便精麗如此,整個駙馬府的奢華也就可想而知。因為這座窮殫土木之工的駙馬府又緊鄰獅林寺,所以在《水滸傳》中就將「獅子樓」作為武鬆手提潘金蓮的首級,斗殺西門慶的地點。

這才是潘金蓮

九獅墩——『』九獅『』在漢語中諧音「九世」,意味著九世同堂。

如果說英雄豪傑在開創霸業的過程中難免塗炭生靈,不能苛責。那麼張士誠在統治穩定下來後的所做所為又如何呢?

據曾經出入張士誠幕府的「文妖」楊維楨指出,張士誠的統治可以概括為:

動民力以搖邦本;用吏術以括田租」。

而這些民膏民脂也基本上都張士誠君臣拿去揮霍一空了。

潘元紹就是其中的典型。富貴之後的潘元紹已經不滿足和隆安公主相廝守,而是和潘金蓮一樣開始沉溺於富有感官刺激的肉慾生活。這位右丞大官人另納了七位小妾,分別是:程、翟、徐、羅、卞、彭和段氏。傳說這七姬皆是良家之女,不僅妍姿俏麗,而且能詩善紅。此外還有一位「才色兼美」的蘇氏。但這個蘇氏命不好,在不久之後就被喝醉的潘元紹殺了,並將首級置於金盤之中,用來恐嚇姬妾門客。

這樣的日子年復一年,而且似乎真的會持續上萬萬年。姑蘇的富貴潑天猶如潘金蓮的西門慶的二人世界,幸福且罪惡。

直到元順帝至正二十七(1367AD),當時的西吳賢王,也就是後來的明太祖,派大將軍徐達兵發東吳。張士誠命潘元紹率水軍於湖州倉皇迎戰,結果被打的大敗而歸。

據說逃回的潘元紹知道大勢已去,遂勸張士誠「治舟師,為航海計,謂日本、琉球均可襲取」(此事僅見於清人筆記《林下雅音集》),但此時的張士誠已經沒有了當年英雄氣概,拒絕了這個逃出生天的機會。

眼看破城在即,潘元紹便回家逼著七個小妾自殺,並說:

我受國重寄,義不顧家,恐有不測,誡若等宜自引決,毋為人嗤也。」

言下之意,潘元紹要和這幾個弱女子做出一場「男殉國女殉情」的轟轟烈烈來給這個世界看。這就像潘金蓮在套路武大郎吃下砒霜時的柔情似水一樣,虛偽而瘋狂。旋即,結髮之妻隆安公主也被迫自盡。在逼死了妻妾之後,毫無顧慮潘元紹和兄弟潘元明就溜出城投降了。

對比之前「受國重寄,義不顧家」的振振有詞,我們是不是會想起來潘金蓮對武松的那段話:

我是個拳頭上站的人,肐膊上走的馬,不帶頭巾男子漢,丁丁當當響的老婆。

後來潘元紹還命門客張羽撰《七姬權厝志》來宣揚其事。並由當時的名士宋克書寫,盧熊篆蓋,刻碑於七姬墓前,即後人所稱「有明小楷第一」的「七姬墓誌」。

但這一切都只是潘元紹的惺惺作態,正如像武大郎被毒死後潘金蓮乾嚎了半夜一樣,所體現的人心之險惡與陰暗同樣令人毛骨悚然。

這才是潘金蓮

「有明小楷第一」的《七姬墓誌》,啟王孫的評價是「血模糊」。

據《明實錄》記載,張士誠敗亡後,其官吏部屬等作為戰俘被押解到金陵:

凡獲其官屬——平章李行素、徐義,左丞饒介,參政馬玉麟、謝節、王原恭、董綬、陳恭,同僉高禮,內史陳基,右丞潘元紹,等所部將校……皆送建康」

此後的潘元紹不知所終,據楊維楨說他後來還是被明太祖誅殺,並且將首級扔到糞坑之中。但是除了楊維楨的一家之言,後人卻找不到任何史料可以夠證明此事。反倒是在《明史》中詳細的記錄了潘元紹的兄弟潘元明的結局:封侯拜將,頤養天年而終。如此想來潘元紹的下場恐怕也不會凄慘到哪裡去。

而此時的那個施耐庵則早已離開了張士誠幕府,以旁觀者的身份冷眼看著自己離開後姑蘇城中所發生的一切。在新的時代過著聽書,看話本的生活,並將自己可歌可泣的一生以及那個輝煌而罪惡的時代編織成了的回憶,並使之成為了一部偉大的史詩——《水滸傳》。

這才是潘金蓮

蘇州聖明王廟據說供奉著潘元紹和隆安公主的香火。但現在已經徹底凄涼寂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