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說又聽不懂、打又打不得,學會這三步,再難搞的娃也能溫和立規矩

說又聽不懂、打又打不得,學會這三步,再難搞的娃也能溫和立規矩

文/CC爸媽(公眾號ID:cc-bama)

說又聽不懂、打又打不得,學會這三步,再難搞的娃也能溫和立規矩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走過了1歲之前屎尿屁奶的基礎養育,1歲之後,養育CC我最大的困擾之一就是關於「設立規矩」。

我不想成為一個天天跟娃搞對立、所有規矩一律強制執行的專制老媽子,但是,我也不希望一味的溫和縱容孩子成為一個熊孩子。

說又聽不懂、打又打不得,學會這三步,再難搞的娃也能溫和立規矩

但「立規矩」和「溫和有效的執行」這兩貨,似乎天生水火不容。

每當你真正設定限制的時候,必然伴隨而來的一定是哭鬧和發脾氣,看著娃哭得那麼可憐兮兮,你甚至會質疑自己的正確性。畢竟,身旁總會有人提醒你:她只是個孩子~她還小嘛~

如果你既希望立規矩的過程溫和,又希望立規矩的結果有效,那今天這篇文章一定能幫到你。

首先需要表明的一個觀點是:孩子小,需要立規矩嗎?

答案一定是需要的。

國內的父母通常立規矩的時間比較晚,因為總覺得孩子小,說又聽不懂,打又打不得。

可是如果小的時候採取放任的態度,等3歲之後,能聽懂的時候,很多問題就已根深蒂固,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習慣,再想扳回他的不良行為就更難了。

國外非常流行一種「漏斗教育」,認為幼兒早期的規矩應該立得多一些。因為他們還搞不清楚「是」與「非」,需要爸爸媽媽的適當引導才能學會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

說又聽不懂、打又打不得,學會這三步,再難搞的娃也能溫和立規矩

反而孩子越大,他的主觀意識和自律性越強之後,媽媽應該放手越多。

所以,1歲之後,必要的規矩就應該立起來了。

有效而溫和的立規矩三部曲,走起來!

一、評估情況

1、評估是否必要

當我看到CC做一些看似錯誤的事情時,我首先會問自己:此時限制是否真的有必要?

這個問題很重要。

因為做為父母,或者說做為一個成年人,面對孩子,我們總希望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但事實證明,真的不是所有限制都有必要。

比如娃打人,這個必須是要禁止的;

但如果娃拿著可水洗顏料在桌子上塗抹,可能就沒必要限制——我大可以在他盡情創作完之後,帶他洗手,一起擦桌子。

當然,這一點每個人心中的準則都不同,重點是,如果你的規則太多,娃一整天都生活在各種否定、各種限制中,那麼他就更容易情緒崩潰,更容易引發反抗和不服從。

說又聽不懂、打又打不得,學會這三步,再難搞的娃也能溫和立規矩

所以,我們僅設限必要的限制。

對我來說,最重要的規矩是關係到CC自身安全和尊重他人的事情。

只要她的行為不打擾其他人,我就會嘗試靈活處理。

2、評估你的期望是否符合娃的年齡

比如,期待1歲多的娃在外出就餐期間,無比配合的坐在寶寶椅里等待漫長的上菜時間,就是不合理的,他們不可能做到。

所以,每次給CC設置限制時,我總是提醒自己這一點:如果規矩不適合孩子的年齡,那麼執行起來不僅毫無意義,反而兩敗俱傷——娃歇斯底里,你也崩潰暴走。

理。

3、分析行為背後的原因

娃不守規矩,通常有幾個方面原因:

不理解規矩;(大人很多習以為常的規則,孩子也許是不知道的,比如,不明白排隊要輪流,不理解為什麼別人正在玩的玩具不能搶,不知道飯桌上敲敲打打不禮貌。)

說又聽不懂、打又打不得,學會這三步,再難搞的娃也能溫和立規矩

理解規矩,但不想或不能執行;(有些時候哭鬧,是因為飢餓或過度勞累;有的時候,調皮搗蛋,是因為被忽視想要吸引大人的注意,此時就算明白,也不想或無力遵守)

故意挑戰底限。

如果你能找出原因(尤其是前兩點),並針對性的解決,你會發現,很多負面行為都可以被扼殺在搖籃中不會升級。

實例演示

說又聽不懂、打又打不得,學會這三步,再難搞的娃也能溫和立規矩

情景:外出就餐,常常看到在大人們在說話時,有娃拿著勺子大聲的敲盤子、碗。

1、評估情況是否必要

這種行為是需要制止的。

因為這是一種不禮貌的、打擾到他人的行為。

有效的規則是:公共場合、別人談話的時候不能如此喧嘩吵鬧。

2、評估期望是否符合娃的年齡

可能會有一部分善解人意的家人會安慰你「孩子還小嘛,皮點也正常的」。

但是1歲之後的孩子,是應當開始立這個規矩的,雖然娃遵守起來會有點難度,但是,絕不應該默許、放任不管。

比較合理的期待是:規矩一定要立、但是不能強求立竿見影的結果。

一定要讓孩子知道,在這種場合,敲敲打打,打擾別人是不被允許的,如果繼續敲,會被沒收餐具,會被抱下餐椅。

但,在執行之前,我們不能忘了判斷原因。

3、判斷原因

對於一個1、2歲的孩子來說,大人們講話他也不想乾巴巴聽著,這太無趣了,他一定要找點樂子。

大部分原因是漫長的等待過於無聊,或者感覺大人都在聊天,自己受到的關注不夠。

後來我發現,很多時候,一旦解決了原因,當你再次提醒規則時,孩子會自動停止不良行為。

當我陪逛一圈,帶CC回到座位,她不無聊之後,再跟她強調:勺子是用來吃飯的,我們輕輕的吃飯,但不敲來敲去,她完全沒有反抗的便欣然接受了。

當然,也有很多時候不會,那麼就到第二步。

二、設定限制並接受感受

這是最困難的一步 。

還拿敲打盤子舉例,如果排除了不是無聊或求關注,就是想要搗亂、不讓大人好好說話,那麼這就是必須要制止的行為。

在確定限制是必要的,並且需要強制執行之後,就正式進入「溫和而堅定」的節奏了。

我會堅定的告訴她:勺子是用來吃飯的,不可以敲盤子碗,在別人吃飯談話的時候製造噪音。

最理想的情況是,她稍作反抗就理解並接受了規則,但更多時候她會因為被禁止抗議、哭鬧、甚至大發脾氣。

這個時候我會把她抱離現場(畢竟公共場合沒有辦法管教孩子,場上的吃瓜觀眾也會紛紛勸你息事寧人),但這個關鍵時刻,是最不能妥協的時候。否則等待你的,將是一個專門在人多場合撒潑耍賴的熊孩子。

說又聽不懂、打又打不得,學會這三步,再難搞的娃也能溫和立規矩

溫柔的養育並不意味著孩子不必遵守規則或父母不設定限制,唯一的區別是我們設定這些限制的方式。

孩子們抗議我們設定的一些限制是正常的,所以我們的工作是一遍又一遍地解釋並堅持規則,並確保他們遵循。

重點是讓孩子知道,我們允許她生氣甚至發脾氣,但這並不意味著允許他行為不端。

媽媽也知道你很生氣,但是,親愛的, 我們真的不能亂扔勺子,誰也不能。如果你可以做到不繼續扔和敲,我們回去繼續吃飯,如果不能做到,媽媽就陪你直到冷靜下來。

在哭泣或發脾氣的時候,孩子的情緒腦佔主導,他們的大腦無法思考。

「你不能要求孩子們在感覺糟糕的時刻,還能表現的很好」。

所以此時講道理沒有意義,你只需要通過溫和但不妥協的安撫,等待艱難的時刻過去,期間可以友情贊助一個抱抱、一個親親。

讓孩子感受到——即使我不能接受你的行為,但我總是接受你的感受。

說又聽不懂、打又打不得,學會這三步,再難搞的娃也能溫和立規矩

三、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案

等到孩子冷靜下來,下一步,我們就需要通過復盤整個事件,來鞏固規則,並商議下次如何做得更好。

這是很「雞賊」的一步,我們成功制止了不良行為,就算孩子明白規則是對的,自己是錯的,也難以消除對執行者(也就是老母親我們)的仇恨和對立。

很多媽媽都怕給娃立規矩,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就跟孩子生了嫌隙,怕娃開始討厭自己。

但親身經歷告訴你,做好一個「甩鍋俠」也是心機老母親必備技能之一。

是的,黑鍋都讓規矩來背,這事兒跟我沒關係。

「刷完牙就該睡覺不能再吃東西。今天已經刷過牙了,就不能再吃蘋果了,是不是?不如我們想想下次怎麼避免呢?

不如下次刷牙之前,你先想一下還有什麼想吃的好不好?媽媽也可以提醒你,香蕉、蘋果、獼猴桃統統問一遍怎麼樣?」

通過一起找辦法解決問題,無形之中,你就從孩子的對立面,站到了他的同一陣營。

你不是針對他在立規矩,而是,規矩就在那裡,你是幫他一起有效的遵守,我們是一國的,同仇敵愾。

說又聽不懂、打又打不得,學會這三步,再難搞的娃也能溫和立規矩

說又聽不懂、打又打不得,學會這三步,再難搞的娃也能溫和立規矩

C媽說

既想要溫和,又想要立規矩,並非不能兼得。

一開始可能會很難,因為比起揍兩巴掌讓娃屈服,或者撂下一句「老娘說不行就是不行」讓娃哭到妥協,全程溫和的堅持需要更多的耐心,但是,這種付出絕對是值得的。

太過強硬換來的只是一時的屈服,但需要你沒完沒了的監督,而且,敵對關係也不會是好的親子依戀關係。

如果每次給娃立規矩,都能按這幾步操作,過不了多久,就會把它內化成一種習慣,幫助你保持冷靜,實現溫柔! 試一試吧!

說又聽不懂、打又打不得,學會這三步,再難搞的娃也能溫和立規矩

CC爸媽:「中國父母學習計劃」推行者,C爸-中國醫科大學碩士;C媽-報社育兒編輯,新時代、新父母、新理念,養娃需要雞湯也需要指南,公益普及嬰幼兒餵養、睡眠、疾病、心理知識。

原創公眾號「CC爸媽」(ID:cc-bam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蝸 的精彩文章:

從小就缺乏安全感的寶寶,原來他們的家長犯了這些錯...
What?芳療也能用於新生兒護理!好處竟然這麼多

TAG:小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