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上海市花白玉蘭,是不是存在感太低了……怎麼和垃圾桶扯一起了?

上海市花白玉蘭,是不是存在感太低了……怎麼和垃圾桶扯一起了?

你有沒有發現

和櫻花相比

市花白玉蘭是不是存在感太低了?

上海,櫻花未落。因櫻花而出名的顧村公園一到周末人頭攢動,不少街區、小區滿眼晚櫻的粉色爛漫,帶著櫻花圖案的星巴克貓爪杯「一杯難求」。櫻花是近年在上海發展勢頭強勁的一種花卉,受到市民和商家追捧。

相比之下,上海市花白玉蘭就顯得有些寂寞:除了極少街區、綠地有集中種植,白玉蘭大多是寥寥幾株而立,被作為搭配其他花卉的點綴;其寓意的「開路先鋒、奮發向上」的精神,如今並不為人熟知。

除此以外

典雅的白玉蘭造型

竟被設計成粗糙的垃圾桶

粗糙垃圾桶設計成白玉蘭造型,合適嗎?

上海市政協常委、民革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市社會科學院應用經濟研究所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室主任王慧敏手機中保存了一張照片:

上海虹橋機場,一張飛機時刻表標識牌旁邊,兩個矗立著的垃圾桶被設計成白玉蘭造型。

白玉蘭花口朝上,呈現的是讓人投放垃圾的入口;過硬的金屬質感與粗糙的做工,都讓這兩個「白玉蘭」充滿著廉價感。

「將設計缺少美感的垃圾桶與高尚典雅的白玉蘭聯繫在一起,顯然是不合適的,而這個垃圾桶又放在了作為上海窗口的機場,就更為不合適了。」

這張圖片其實反映了白玉蘭眼下遭遇的一種尷尬:白玉蘭元素與形象在上海似乎俯首皆是,但亂用、濫用,無形中讓其蘊藏的無形資產和品牌形象打折

白玉蘭不是

隨隨便便成為市花的

白玉蘭當選上海市花,是一個非常隆重的過程

1983年4月上旬,上海市林學會、園藝學會提出將月季、桃花、海棠、石榴、杜鵑、白玉蘭等作為候選市花。同年在人民公園、中山公園、復興公園、楊浦公園等11個公園入口設點開展評選市樹市花活動,請市民投票評選,收得10萬多張票,其中以白玉蘭票數最多。又經過歷時3年的研討論證,上海市園林管理局於1986年9月2日向上海市人民政府提交了《關於推薦本市市花的報告》。

「當時,這份報告論證了白玉蘭為市花的4個理由:較廣泛的群眾基礎、有長期的栽培歷史,是本市春天開花最早的一種花樹,苗圃內有相當數量的儲備且易於推廣。」王慧敏說。1986年10月25日經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通過,決定白玉蘭為上海市市花。

白玉蘭精神:白玉蘭開花最早、花口向上,寓意「開路先鋒、奮發向上」的精神

不過,30年多過去了,白玉蘭作為市花的「存在感」,卻越來越弱

如今,市民為何對白玉蘭不夠熱情?

原因可能有這些

1、市民對市花精神並不熟悉;

2、相關政府部門對市花缺乏宣傳;

3、社會各方面對於市花文化使用的泛濫。

王慧敏與課題組對白玉蘭做過一項調研,他們發現:市民對白玉蘭僅停留在「知道是市花」的層面,對於市花精神並不熟悉,對於白玉蘭的觀賞熱情不及櫻花、桃花等;相關政府部門對市花的城市文化功能價值沒有充分認識,也缺乏系統宣傳、推進、管理的機制;市場對市花元素應用的開發、推廣都不夠規範。

造成白玉蘭「存在感」的弱化是多方面的原因,但讓他們印象深刻的是:社會各方面對於市花文化使用的泛濫。

「市花白玉蘭在表彰評獎、建築景觀、對外友好、企事業標識等方面有些應用,但總體上呈碎片化,各部門、單位各自為政,缺乏整體規劃和引導。還有很多對市花的使用非常低層次,如許多建築僅以『白玉蘭』命名或簡單使用白玉蘭造型,對於市花的名片價值符號影響和文化內涵都未予考慮;又如,各類冠名『上海白玉蘭』企事業單位、個體經營戶等亂象叢生,什麼白玉蘭洗衣店、白玉蘭飯店,想用就用。」

那麼如何改變白玉蘭的「尷尬」處境?

王慧敏認為,白玉蘭作為上海市花,是上海城市和市民的象徵,是上海的文化標誌、美學徽章,是市民感情和市民傳統文化的載體;應從頂層設計,挖掘市花白玉蘭的城市文化價值、豐富人文城市內涵,放大這一上海文化符號的價值。

放大白玉蘭

這一上海文化符號

「花是文化的載體,具生態、社會、文化與產業絲四大功能價值。」王慧敏近年在多個場合都在努力倡導,上海應該大力挖掘花文化的資源。「花文化具有三重意義,一是人與自然界交互的文化載體,二是人與人交流的美麗紐帶,三是人與自身對話的情感寄託。」

因為有著更深層的民族地域和文化符號特徵,市花的文化價值更大一些。「市花,代表著背後這座城市的形象,體現著一座城市的品味。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市花就是容器中最美麗的文化。」王慧敏說。如說到紫荊花,很多人就會想到中國香港;說到牡丹,就會想到洛陽;說到蓮花,就會想到中國澳門。市花標識著這些城市文化品格,正可謂「一花勝千言」。

王慧敏等專家曾討論過:如何來標識上海的城市文化?當時,大家都覺得需要一些具象性的代表。最終選了兩個:一個是石庫門,另一個就是白玉蘭。上海一直在尋找一些能代表自身文化形象的東西。有白玉蘭這麼好的城市文化代表,沒有善加利用,真是很可惜。」

另一方面,對花文化的挖掘,能夠幫助其他功能價值的釋放與擴大,更可以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相比上海近年正熱的『門票經濟』,對花文化的挖掘才是產生高附加值的產業。

大力推進白玉蘭種植量

建議設立濱江市花大道

有調研發現,白玉蘭在上海城區中栽種量並不大,如作為行道樹出現頻率不足百分之一。在公園綠地、庭院中僅有少量栽種,且長勢一般。

不過,這一情況將有望發生改變。

今年4月4日,上海市園林科學規劃研究院傳出喜訊:上海擁有了自主知識產權的市花白玉蘭品種。上海園科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應用玉蘭最新科研成果,打造白玉蘭景觀大道、玉蘭主題公園示範點,大力推進白玉蘭種植量。

王慧敏建議,可以在具有窗口、名片意義的上海地標區域大量種植白玉蘭,如在濱江區域設立市花大道、白玉蘭大道。搖曳生姿的白玉蘭映襯在東方明珠、陸家嘴等上海經典地標中,共同代表上海的形象,將定格在中外遊客的心中。

將白玉蘭設計成文化特色標識

以白玉蘭為元素,設計城市文化特色的標識系統。如,白玉蘭為造型的設計路燈、窨井蓋、路標、垃圾箱。

王慧敏建議,當務之急是啟動市花白玉蘭文化發展的頂層設計。由市政府相關部門聯合制定《上海市花白玉蘭文化發展規劃》,將市花文化納入城市文化規劃以及城市風貌建設體系,梳理相關史料,明確市花文化功能和意義,謀劃推廣應用,構建具有上海特色的市花文化體系。

「可以發布市花『官方花語』。在市民中廣泛徵集白玉蘭花語;將市花文化作為有效抓手,納入『市民修身行動』,促進修身內容和途徑的具象化;可開發具有親和力的市花卡通形象。」

白玉蘭的「伴手禮」也不錯

以市花文化塑造上海城市形象還處於起步階段,傳播體系的建立也至關重要。王慧敏建議:

一是註冊上海白玉蘭市花的公共商標和圖標

二是建立活動載體傳播體系。藉助上海舉辦的市級大型節慶展會等,廣泛宣傳白玉蘭市花文化

三是建立商品載體傳播體系。授權具有代表性的上海優質產品和商品使用市花公共符號標識,將市花標識產品列入政府採購優先名錄;認證一批上海文化特色的市花標識「伴手禮」,列入上海旅遊「必游必購」推薦目錄。

發布長三角玉蘭文化地圖

視野放得更廣闊一些,長三角一體化建設正如火如荼,蘇浙皖滬也在積極對接,玉蘭花在其中可以發揮文化鏈接的積極作用。

「玉蘭發源於長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很多城市都與玉蘭有著不解之源。如,江蘇鎮江盛產寶華玉蘭,連雲港有最古老的白玉蘭,江蘇很多地方大量種植紫玉蘭;浙江有最大的紅玉蘭苗圃;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羅嶺鎮有著國家級野生白玉蘭基地。建議以玉蘭為媒,設立「白玉蘭節」的主會場與分會場,設計賞花遊覽的經典路線,發布長三角玉蘭文化地圖,給市民以美的享受,助力打造世界級城市群。」

其實,白玉蘭也是很美的啊

一組圖片供您欣賞

(本文有刪節,請點擊這裡全文)

關於增加白玉蘭存在感

你有什麼想法和妙招?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唐燁

圖片:邵劍平 蔣迪雯 賴鑫琳 海沙爾 孟雨涵 視覺中國 上海綠化市容局

微信編輯:小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張扣扣案二審宣判:維持死刑判決
上海首次啟用的入園信息登記系統明天開通,適齡幼兒家長憑證登記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