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淺談南派傳拓藝術

淺談南派傳拓藝術

淺談南派傳拓藝術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柴天麟 跋三國曹魏石刻拓片

我國的金石拓片藝術歷史悠久,有據可查的資料可以追溯到魏晉之際;國外的博物館中還有唐代的拓本存世;傳拓的發明甚至還要早於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的印刷術。

傳拓藝術是古代文物之美的進一步塑造,是自然之物與人工之美的高度結合,更是技術和藝術的完美統一。在數千年來的發展過程之中,傳拓藝術依據地域、風格和所拓器物的不同逐漸形成了南北兩大流派,不同的藝術流派都給後人留下了眾多的拓片藝術瑰寶。

南派傳拓藝術從使用的工具、所傳拓的文物類別和藝術風格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面貌。中原和齊魯之地在歷史上開發較早,歷史上早期知名的豐碑巨制、摩崖刻石多在北地,相應發展的北派傳拓藝術也形成了寬博大氣、厚重沉雄的基本風格。江南之地,煙雨婆娑,人傑地靈,地域文化的大致氣候也以清新雋永、淡然雅緻為勝,相應形成的南派傳拓藝術更注重文人士大夫階層所喜愛的青銅吉金、秦磚漢瓦、殘石斷碑、玉器文玩、圖章古硯、古墨錢幣等案頭小品。

根據筆者個人的一點經驗,南派傳拓大致有以下的一些風格特點。南派用紙輕薄綿密、纖塵不染,以扎花、連史紙為宜;上紙時並不用白芨作為粘著劑,只用清水,乾濕濃淡只在手掌之間,全憑經驗和手法,在紙完全乾燥從器物上翹起之前畢功於一役。用墨方面,講究淡如輕煙而層層加深;拓包一般較小,又多以絲絹精製,不似北方用經緯紋較粗的棉布。一般來說,南派傳拓不適用北派常用的豬鬃打刷敲打,因為敲打雖然能使紙張和器物表面緊密結合,但也易使紙面出現很多小坑,影響上墨時的效果,而且反覆敲打也容易讓珍貴的文物受到損傷,這是傳拓之大忌。代替打刷,南派拓工一般使用掃刷,也是棕刷所制,只不過更追求質量,緊密結實,垂直於紙面往複橫掃。這樣不只能達到紙張服帖的目的,還可以使紙張表面的纖維倒伏,易於受墨。這樣拓出來的作品細膩柔美、層次分明,能夠把器物表面的一切凸凹起伏的細節表現無遺。再加上拓片師主觀取捨的藝術再創作,在主體圖案上層層加重施墨,突出重點,就成了一幅帶有鮮明南派傳拓風格的拓片藝術品了。

南派拓片還有一些細節特徵也值得提及。因為南派傳拓講究惜墨如金,淡墨精拓,往往一幅作品完成,從器物上徐徐揭下來之後,從背面看這張薄如蟬翼的宣紙,竟然還是白色的,並不著一點墨跡,即所謂「墨不透紙背」。知其然者往往以為神技,知其所以然者則理解其必然了。

此外,根據筆者近年的創作實踐,南派傳拓藝術在拓片作品深入創作和裝裱等方面還有一些獨到之處,也值得推介。古人做拓,拓畢而就,現在人民群眾的藝術理解力和欣賞水平都和幾百年前不可同日而語了。南派傳拓師往往根據器形預先在畫面上留白,後期與篆刻、書法、國畫(包括博古畫和「錦灰堆」)等題跋和補景結合起來,進一步豐富作品的內容。需要注意的是二者風格上的兼容和統一,使之毫無違和感為上。拓片與書畫有所不同,器物上的凸凹使之沒有書畫那麼平整,托裱時以「飛托」為宜,具體要諮詢裝裱師傅。同時,裝裱形式也不要局限於常見的捲軸裝,往往鏡片、冊頁、手卷、卡框等形式更加適合於拓片藝術品。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歡迎加入善本古籍學習交流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孫過庭書《佛遺教經》法帖孤本的問世
顛沛流離的宋刻本《文選》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