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記住這個老人,他對書畫藝術的貢獻居高至偉

記住這個老人,他對書畫藝術的貢獻居高至偉

本站發布過一篇文章,是專門簡述明代大收藏鑒賞家項元汴對中國書畫的貢獻,文章甚說到,但凡有項元汴蓋過印章的中國古代書畫,我們就有九成的把握可以把作品斷定為真品;而今文再給書友簡述一位平凡而偉大的收藏鑒賞家,對中國書畫的貢獻同樣很大,我們也應當記住他。

他保住了國寶《平復帖》

1936年,愛新覺羅溥儒將清宮所藏的唐代韓干《照夜白圖》賣於他人,致使流於海外,現場藏於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他見此,非常的悲憤痛心,久久不能釋懷,又想到,溥儒擁有的清宮所藏的西晉陸機《平復帖》會不會蹈此覆轍,流失到海外?於此,他用上一切可利用的關係,找到一位琉璃廠的老闆做中間人,向溥儒請求出售,但溥儒一口價20萬元,可相當現在的2千萬(或遠不止),最終他因力不能勝而止步;可這事,他並沒有放棄,第二年,請到張大千做中間人向溥儒求購,同樣止步在溥儒的一口價20萬元,但他還沒放棄,年年想辦法去打聽《平復帖》的情況,後得知溥儒喪母,溥儒急需錢財為其母發喪,他找到傅沅叔做中間人,為其斡旋,最終以4萬元購得。

高興之外襲來一股冷汗

購得《平復帖》不久後,他後來得知,溥儒已經打算出售《平復帖》給一位日本人,出價20萬,但由於這位日本人要拿出這20萬元,需要一段時間,(不像現在如此方便),而這段時間恰是溥儒急於為其發喪而等不了,他才有了這次購得到《平復帖》的機會,知道這,他高興之外,身上冒一股冷汗,他寫道「在昔欲阻《照夜白圖》出國而未能,此則終了宿願,亦吾生之一大事」。

讀到這,想必有書友知道今文簡述的是誰了,他就是張伯駒。

新中國成立後,張伯駒將自己的22件藏品,貢獻了給國家,那可是件件都是中國藝術史上的璀璨明珠,其中就包括,傳世文物中最早的一件名人手跡《平復帖》,傳世最早的一幅獨立山水畫《游春圖》,杜牧書法孤品《張好好詩》、李白書法孤品《上陽台帖》、范仲淹書法孤品《道服贊》以及黃庭堅《諸上座帖》等。

對此,我們一定記住張伯駒,記住像張伯駒一樣的人,同張伯駒這樣的人對中國書畫藝術的貢獻無疑是居高至偉的,他們是真正為繼承和發展中國古典藝術而作出了不懈努力的平凡而偉大的人;沒有他們這些人,我們恐怕要出了國門,才有可能看到那些頂級的書畫作品。

最後特別提及下隋朝展子虔《游春圖》,這一件國寶,連當時的故宮博物院都無能力買下,一旦被他人購得,只能眼見《游春圖》流失海外,張伯駒為防止文物再次流落海外,不惜一切代價購得到《游春圖》,至此他從豪門巨富變得債台高築,乃至變賣了他在弓弦衚衕的一處宅院和其妻子潘素的金銀首飾,都沒幫自己走出債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簡之 的精彩文章:

年號起得好,宰相干到老

TAG:簡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