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蘇聯對我國的工業援助有多重要,沒有這個,中國現在還在貧困線

蘇聯對我國的工業援助有多重要,沒有這個,中國現在還在貧困線

蘇聯曾經對我國進行了重要的軍事工業援助。到了今天,蘇聯的工業援助對於中國的今天工業影響到底有多大?

在網路上,現在有個詞叫做工業黨,這些工業黨每說一句話都要扯到工業,什麼都能往工業上扯,基本觀點是,21世紀偉大的事件是中國實現了工業化,中國建成了門類最齊全,體系最完整,規模最龐大,學習能力最強的工業體系。中國成為了發達國家粉碎機,就是因為中國龐大的工業體系加成的規模優勢,上世紀美國成為世界霸主是因為強大的工業能力,中國即將崛起也是因為中國將來有強大的工業體系。中國的山溝子能夠通水通電,有通訊信號,就是因為中國強大的工業能力,一些發達國家出了城市就沒信號,也是因為他們的去工業化。

還有什麼,中國以前被日本欺負就是因為日本是工業國,而中國是農業國,將來中國以巨大的體量肯定能吊打日本。中國三年造航母,是因為強大的工業體系,印度10年造不出來也是因為工業很爛,一切的元素都源自於蘇聯的對中國的工業援助。

一個真心交,一個好好學,歷史上以前沒有發生,將來也不太可能再發生了,即便這樣,他們卻說。俄羅斯轉移工業體系這種事情是因為我們交了投名狀,對於他們來講,倒下的毛子才是好毛子。不過這些觀點,大部分人都還是挺贊同的。

其實無論從深度還是廣度來看,156都是史無前例後無來者的,156隻是名稱是大項目的數據,小項目配套項目比這個多得多,內容涵蓋了基本上全部的核工業,軍事工業和重工業,以此為基礎,在蘇聯撤出之後,三線建設五小建設,全部依託於在156這一堅實基礎上。

開放以後中國引進了大量歐美的民用製造技術,這些技術的吸收消化,全部建立在國有的工業基礎上,簡單的例子就是80年代引進的電視機生產線,洗衣機生產線等家用電器。基本上全是原來做雷達的軍工電子產業國企承擔的,像上汽這樣的合資企業上,早期的國內配套都是國企完成的。哪怕就是典型的民企,也都有蘇聯援助的底子,他們才能做得起來。

而印度他們就不一樣了,蘇聯對於印度的援助主要是以經濟援助和軍事援助,而且在發生了中蘇交惡之後才有的事情。無論是在技術和體系上的援助,都是遠不如中國的。工業發展是要有極強的繼承性的,基礎不夠,一顆螺絲釘也別想做出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布讀三國 的精彩文章:

一戰德國海軍實力很差,如果一戰德國死命造航母,能不能打贏一戰

TAG:阿布讀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