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揭開和氏璧的神秘面紗,萬萬沒想到是這樣的……

揭開和氏璧的神秘面紗,萬萬沒想到是這樣的……

和氏璧,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傳奇美玉,在它流傳的數百年間,被奉為「無價之寶」。

且不說它價值連城,其本身還附著了很多的政治、軍事、外交和文化意義,它的傳奇故事,至千年不息,而和氏璧究竟為何物,也一直示史學界爭論的主題,其下落也成了一個謎。

和氏璧由來

春秋時,楚人卞和在荊山(今湖北南漳縣)見有鳳凰棲落,依「鳳凰不落無寶之地」之說,他認定山上有寶,幾番尋覓後終於發現一塊玉璞。

卞和將此璞獻給楚厲王。但經玉工辨認,璞被判定為石頭,卞和便以欺君之罪,斷左腳,逐出國都。

武王即位,卞和又獻上璞玉,但玉工又認為是石頭,卞和又因此被砍去右足。

到楚文王即位,卞和懷揣璞玉痛哭三日三夜,滿眼溢血。文王很奇怪,派人問他緣由,卞和感嘆道:「我並不是因為被削足而傷心,而是因為寶石被看作石頭,忠貞之士被當作欺君之臣,是非顛倒而痛心啊!」於是文王命人剖璞,得到了一塊絕世無瑕的美玉。

為獎勵卞和的忠誠,美玉被命名為「和氏之璧」,即和氏璧。

和氏璧的千古之謎

自和氏璧出現到失蹤,就各種猜測不斷。

1

它的材質究竟是什麼?

史書上稱它「側而視之色碧,正而視之色白」。把它放在黑暗處,它能熠熠發光,能除塵埃,能避邪魅,因此又稱「夜光之璧」。於是在此基礎上,後人對於和氏璧,也就是和氏璧的玉質主要有以下猜測:

獨山玉

1

獨山玉的主要礦物質是斜長石,有很多種顏色,從正面來看是一塊白玉,而從側面則可以看到白玉、綠玉、紫玉等色彩。而且獨山玉的產地河南也在楚國的範圍內,所以獨山玉的說法有一定的依據。

因為但是歷史中和氏璧出土於荊山,在湖北地區,地理位置上存在一定的偏差。而且獨山玉在那時較為常見,玉匠「不辨玉」的可能性也小。

藍田玉

2

據漢代、唐代以及明代的文獻記載,比如唐代房玄齡等編撰的《晉書》:「始皇刻藍田玉,曰受天之命,皇帝壽昌。漢高祖佩之,名日傳國璽」。而又有傳聞說傳國玉璽是由和氏璧製造的,即藍田玉可能就是和氏璧。

不過,藍田玉的品質並不算很好,而和氏璧可是絕世美玉。

和田玉

3

璞就是藏有玉的石頭,外面是石頭,美玉藏中間,璞玉在和田玉中有多種,有的外皮很厚,稱石包玉。這種「石包玉」就是美玉被包在石頭中,正符合和氏璧「玉璞」的特點。因此,和氏璧有可能是和田玉。

然而和田玉不符合和氏璧「側而視之色碧,正而視之色白」的變色特性。

綠松石

4

元代陶宗儀在《南村輟耕錄》中稱:「傳國玉璽色彩青綠而玄,光彩照人。」根據這個描述,一些人認為「和氏璧」可能就是綠松石岩。因為綠松石是湖北特產的玉石,正在古荊州地界之內,而且,綠松石通常有一層外皮。

月光石

5

據唐末道士杜光庭的記述「側而視之色碧,正而視之色白」,符合月光石的變色光學效應,且杜光庭曾隨唐僖宗入蜀避亂,親眼見過傳國玉璽,其描述應該可信。

另外,月光石在荊楚地區產量稀少,能夠印證楚國人「不識玉」的原因。

但傳說中的和氏璧是玉璞狀,有皮殼,月光石卻未曾見到似有皮殼的形態出現過。只是月光石原石表面光澤較差,需經打磨後,才有迷人的光學效應。故也存疑。

2

它最後去了哪裡?

目前有兩種猜測:

一種是並沒有作為傳國玉璽流傳後世,仍然以和氏璧的姿態作為陪葬品埋葬在秦始皇陵之中。

另一失蹤於五代十國時期的後唐。據說後唐皇帝李從珂懷抱傳國璽登玄武樓自焚,傳國玉璽就此失蹤……

不管怎樣,和氏璧的失蹤成為中華歷史上的一個無法彌補的遺憾,但也正因這樣,它的傳奇色彩更甚,也更讓人為之著迷,無數人爭相研究。

結緣高品質寶玉石

加玉麒老師助理蓉蓉微信諮詢了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幸運寶石 的精彩文章:

碧玉內幕曝光,原來碧玉收藏「套路」這麼深?

TAG:幸運寶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