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清明節掘出父親的遺骸合影,是藝術還是醜惡的炒作

清明節掘出父親的遺骸合影,是藝術還是醜惡的炒作

清明節掘出父親的遺骸合影,是藝術還是醜惡的炒作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引言

上周末,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

清明節演變至今,已成為中國人緬懷先人,寄託哀思的重要節日。就在這細雨綿綿的春意中,無數人歸家、上山為逝去的親人獻上一束鮮花,完成一年一度的祭奠儀式。

然而在這一片清明的肅穆氛圍中,卻有一個不同尋常的事件在網路上掀起軒然大波。藝術家司原逐冀在微博上發布了自己與父親遺骸的全裸合影,並撰文《清明節|我挖開了父親的墳墓……》稱這實現了自己的一個願望。

清明節掘出父親的遺骸合影,是藝術還是醜惡的炒作

O唐代古畫 《祭掃》

很快微博下就傳來了大量網友的斥責聲。有人認為這是他對父親的大不敬,有人覺得他的行為是一出嘩眾取寵的鬧劇,甚至有網友查詢了相關法規認定他犯了侮辱屍體罪。

司原逐冀的微博很快被查封,儘管他馬上註冊了一個新微博進行了一些回應,也接受了採訪試圖解釋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但在這個熱點事件一件迅速蓋過一件的時代,這個事情很快就消失在了大眾的視野中。

一周後,我們回頭來看遍地狼藉的「清明掘墳」事件,從事情的前緣後果,藝術家自身的陳述以及各界人士的不同評論聲音,試圖以理性解讀這個事件,並淺析它給我們帶來的一些思考。

清明節掘出父親的遺骸合影,是藝術還是醜惡的炒作

O司原逐冀作品《我與父親》之一

清明節掘出父親的遺骸合影,是藝術還是醜惡的炒作

事件始末

網路上公眾的憤怒集中在司原逐冀的「掘墳」和「裸照」這兩個點上。顯然,這兩點行為都明顯與我們數千年來的傳統行為道德相悖。

一直以來,入土為安的殯葬文化是根植於我們內心的一種思想。以前就算是再前衛的藝術家,也很少敢「動親人屍骨的主意」。這很可能不是說有人萌生過此類藝術創作念頭但礙於傳統觀念的壓力放棄了,而是我們民族根深蒂固的傳統文化思想讓我們根本不會產生這樣的念頭。

另一方面,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服飾、衣冠是我們禮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人赤裸的行為,在傳統觀念看來往往象徵著不正式,甚至是不敬重、不尊重人的表現。所以司原逐冀選擇全裸與父親的遺骸合照,這簡直觸到太多人的底線了。

清明節掘出父親的遺骸合影,是藝術還是醜惡的炒作

O位於北京的孫中山先生衣冠冢

這麼看來,在清明節掘出父親骨骸還赤身裸體與之合影的藝術家被罵,似乎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了。

但其實事情的報道有偏差。這個偏差,是從藝術家本人發布的文章開始的……他的發布標題為《清明節|我挖開了父親的墳墓……》,雖然是一個事實,但就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為了拍攝而進行的一次掘墓。

而事實上是,因為他父親的墳墓年久失修,已經嚴重風化。司原逐冀此行回家是替父親遷新墳,照片是在遷墳過程中,父親的遺骸被取出後,請求山人給予他十分鐘與父親合影完成的。所以這其實是一次「順便」而非刻意為之的藝術行為,如此說來,是否比較可以理解?

清明節掘出父親的遺骸合影,是藝術還是醜惡的炒作

O司原逐冀也錄下了遷墳全程

清明節掘出父親的遺骸合影,是藝術還是醜惡的炒作

這是不是藝術

上面說到,大眾關注的第二個點在於裸身合影,認為這是褻瀆而不是藝術。

司原逐冀自己是這麼解釋的:「我褪去所有的虛偽,放下所有的身心,赤身裸體的蜷在父親的身邊,陽光灑在我們兩個人的身上,春風在我們身邊流動,一切都回歸平靜、安詳。這就是當時的情景。什麼嘩眾取寵、挑戰倫理都不是目的。」

筆者覺得,判斷一個事物是不是藝術,我們應該先弄清楚藝術的定義。

清明節掘出父親的遺骸合影,是藝術還是醜惡的炒作

O杜尚的《泉》面世後,對藝術進行定義變得越來越難

一個比較能令人信服的說法是,藝術品事實上應該是對話。它用於傳達創作者的思想,讓觀者只需要看到、聽到、接觸到它就可以讀取信息,併產生與作者「對話」的效果。

舉一個例子,中國近代最具人道主義精神的畫家蔣兆和先生。他是我們課本上那副被惡搞了無數次的杜甫形象的創作者,但他最具代表性的一幅作品是創作於抗戰時期的《流民圖》。

多少年過去,蔣先生早已不在人世。但只要我們站到這樣一幅龐大的畫卷面前,就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沉重悲憫氣息,就能「讀到」蔣先生創作時那種悲天憫人的人道主義精神。這就是藝術的力量,這就是最典型的藝術品的價值。

清明節掘出父親的遺骸合影,是藝術還是醜惡的炒作

O蔣兆和先生 《流民圖》局部

而司原逐冀這位藝術家的這組照片能不能稱之為藝術呢?還要看它能不能對現今的我們,乃至於以後的世人產生精神上的影響及有沒有傳達他藝術思想的「對話」功能。

就現在的情況看來,很多人表示並不會產生什麼正面的感觸。但其實藝術圈乃至於大眾的評論中,也有不少表示被打動到的意見。那麼這件作品能不能被稱為藝術呢?我想對於那些產生了感觸的人來說是的,但對於很多人來說它還不能算是大眾能接受的藝術。

清明節掘出父親的遺骸合影,是藝術還是醜惡的炒作

O網路上一些不同的意見 圖源:牆報整理

清明節掘出父親的遺骸合影,是藝術還是醜惡的炒作

怎麼看

關於這個事件,排除掉那些惡意的辱罵,毫無邏輯的抹黑,以及不知所云的讚美。我們大致可以得出兩個方向的觀點。

一個是支持的,感受的司原逐冀作品想表達的那種「與父親的羈絆」之類的情感的人,無疑是支持這種藝術創作形式的。而另一種支持則是表示自己無感,但是能理解藝術家大膽進行突破性嘗試的這種行為,並希望大眾能給一些空間,讓新的藝術形式先「萌芽生長」,再考慮進行「修正」。

清明節掘出父親的遺骸合影,是藝術還是醜惡的炒作

O莫奈當年被批評成一無是處的《印象·日出》

另一種自然是不支持的。藝術評論家有一種很尖銳的觀點,是「新銳藝術難道只剩下裸體了嗎」。其實想表達的是一種對於現代藝術都在比拼誰更吸引眼球,誰做得更出格而不是比藝術創意及理念的荒謬。

這顯然也是我們需要反思的一個點,藝術不是比誰對傳統文化和道德的衝擊更大,而是誰提供了更出色的創意和理念。

清明節掘出父親的遺骸合影,是藝術還是醜惡的炒作

O蔡國強作品 《撞牆》

後記

一句題外,其實也是題內話。

只是理性地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剖析整個事件,其實很多時候容易被認為是「洗白文」。感覺現在很多人會希望得到一種非黑即白的明確觀點,這是一個需要「站隊」的時代。譬如司原逐冀先生這個事件,要不就是徹底的批判,要不就是完全的支持。

曾幾何時我們的社會不是這樣的,藝術上有各種流派激烈地爭論碰撞,文學上也有各種風格的流派文人通過報社等手段「相爭」。徐悲鴻先生和劉海粟還互罵了一輩子呢,難道他們就必須有一個是完全的大師,而另一個便是徹底的敗類么?

資料來源:

司原逐冀artand主頁

清明節|我挖開了父親的墳墓

清明節挖骨緬父引爭議,司原逐冀:藝術不懼公佈於眾

離世三十年父親遷墳,藝術家裸體與父親骸骨合照引非議

清明節掘出父親的遺骸合影,是藝術還是醜惡的炒作

內容為『手望Sowarm』出品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手望Sowarm 的精彩文章:

凝聚古人智慧的傳統技藝,從新石器時代傳承至今的珍貴手藝

TAG:手望Sowa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