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批判「996」可以,但別把科研奮鬥精神丟了

批判「996」可以,但別把科研奮鬥精神丟了

作者 | 馬臻(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

突如其來,媒體集體發聲,批判一些企業強制員工加班的「996工作制」。

在一面倒的批評聲浪中,大學、科研院所的師生不禁聯想到自己的處境:讀研、當老師,應該日以繼夜,「擼起袖子加油干」,還是「朝九晚五」,拒絕加班文化?

相關閱讀:科研人員談「996工作制」:我還要多加0.5

研究生不努力做研究,很難達到畢業要求

作為一名大學老師,我的立場很明確——現在是法制社會,遵守法律是底線。一些企業實行「996工作制」,的確違反了勞動法,這無可辯解。

但研究生不是企業員工。研究生到大學裡來是接受教育、做研究、完成學位論文的,而不像企業職工那樣簽了工作合同,通過工作來領取報酬。

研究生向學校繳納學費,並從學校、導師那兒領取少量補貼,這不代表他們是「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到時候穩保能畢業」的「自由人」。要畢業就要做研究、出成果,但這非常困難。

研究生讀研一時需要上課,讀研三時需要找工作,在入學第三年的4月就要提交學位論文。在短短的兩年半時間內又要上課,又要做研究、發表科研論文、寫出學位論文,時間非常緊。

更何況,有些學生從普通高校考入重點高校讀研。他們在進校之前缺乏科研訓練,學術基礎不紮實。進校之後,他們缺乏科研點子,還想著要不要參加社團活動、畢業前工作好不好找。這就使他們和直升上來的學生相比,並不處於有利地形。

如今,一些高校和院系提高了研究生申請學位的要求。比如,我們這兒有的系以前碩士生申請學位需要發表一篇核心期刊論文,後來需要在SCI刊物(不限影響因子)發表一篇論文,再後來需要在影響因子2以上的SCI刊物發表一篇論文。博士生申請學位則需要發表若干篇論文,SCI刊物的影響因子總和達到6。

要知道,做科研本來就是難的。研究生有可能做了好長一段時間,才發現實驗點子已經被別人報道了,或者實驗設計有問題、得到的實驗結果不能說明問題。好不容易分析完數據,又感到寫論文非常困難。論文投稿後,可能審稿周期長、得到審稿人負面評價。

在這樣的情況下,研究生不努力做研究、不趕在時間前面的話,就很難達到畢業要求。近年來,我們這兒有的系每年都有大批(50%-80%)的博士生延期畢業或者拿不到學位證,還有的研究生論文盲審被「槍斃」。

延期畢業並不見得是件壞事或者丟臉。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有的人努力了還延期畢業,更不用說不努力了。

如果研究生習慣於「朝九晚五」的生活,那麼如果不是他基礎特別紮實、很聰明或者課題很簡單、導師要求不高的話,他就很難完成高質量的學位論文。

課題組怎麼要求,學生就怎麼做

事實上,研究生「朝九晚五」,並不一定能實現8小時的工作量——很多研究生早上9點到,11點半離開,下午2點到,5點走,晚上也不來實驗室。一天就工作5.5個小時,每星期工作5天,實際工作量為27.5個小時。

如果課題組都是這樣「朝九晚五」的學生,那麼課題組離關門不遠了——現在的評價體系要求投入少,產出多,競爭又是如此的激烈。教師獲批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卻產出少,那麼以後就很難再申請到科研項目了。

我對學生們說:學生每星期花在學業、科研上的時間,加起來不得少於40個小時。必要的班組活動、黨課,還是應該參加的,這些時間可以算在40個小時內,但我不希望看到每星期只工作27.5個小時的情況。

我以前在美國讀博士時候的指導教師就告訴我,要把科研做好,除了上課,每星期放在科研上的時間至少需要40個小時。

我從不要求學生簽到,也不用像有的老師那樣在實驗室安裝攝像頭、指紋打卡機,但如果學生保證不了時間投入,那我只能請他們自己在電腦中記錄一下自己「典型的一星期」,然後告訴我究竟有多少時間花在科研上。從沒有學生把時間記錄發給我看,因為他們在「被談話」後改進了。

我不是個不講道理的人——如果學生生病了,我當然會讓他多休息幾天,甚至允許他把畢業論文帶到家裡去寫;如果學生前期努力了,那麼他們在研二暑假(兩個月)可以外出實習,研三可以一邊找工作,一邊完成學業;如果學生有複習托福、GRE或者出國訪學的需求,我們也可以面談,商量出一套既不影響學業又滿足學生需求的方案。

我從不耽擱學生的論文修改,從不把論文投到「明顯不可能中的高檔刊物」,也從不卡著學生不讓他們畢業,但我說:你要進我的課題組,就要按照我的方式做事,那就是「先緊後松」——一開始要抓緊,以後才能稍微輕鬆。

我在面談中就是這麼說的——如果你做不到,或者害怕了,可以選擇到別的課題組去。

不同的課題組有不同的要求。有的課題組導師很少管學生,學生自己去圖書館看文獻,或者外出實習。學生寫出論文,導師修改論文會很慢或者改得很少。考研的學生可以儘管挑選適合自己的課題組。

我的青蔥歲月,無數科研工作者的奮鬥歲月

這個時代,是奮進的時代。「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幹事業時不我待。

很奇怪,前一段時間媒體還在報道早生白髮的「80後」扶貧幹部、日以繼夜的科研工作者,現在卻批評起了企業加班文化。

但對於大學、研究院所的師生來說,我們心裡應該很清楚——如果做科研的人不努力,很難取得成功。無論到哪裡,無論做什麼工作,勤奮都是必須的。

每年有新的學生進課題組,我會不由自主地講起了自己的「青蔥歲月」。

1998年-2001年我在復旦大學化學系讀碩士生時,有時候在課題組使用一套儀器需要排隊。輪到我用時,為了及時得到實驗數據,且不耽誤別的同學的實驗進程,我「連軸轉」做實驗——把實驗室兩張桌子拼在一起當床睡,設鬧鐘提醒自己半夜起身進行實驗操作。

出國前夕,我不能住學校宿舍了,晚上就在實驗室電腦房的木頭地板上鋪席子睡覺,白天接著做實驗。

2001年-2006年我在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讀博士時,有時候我開夜車做實驗,有時候日夜顛倒,晚上在辦公室看文獻、寫文章,到清晨才回家睡覺。

這些都是很遙遠的事兒了。我現在絕不讓學生「連軸轉」做實驗,因為這會影響學生健康,還容易出安全事故。但做科研的奮鬥精神還是應該保留的。

要成功,就要付出比別人多的努力,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現在我們經常聽到,「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研究生努力了,就有可能發出更多、更好的論文,這樣研究生不但能確保按時畢業,還能拿到獎學金。在找工作時,也能處於有利地形。

畢竟,企業需要的是聰明、努力、做什麼就能成什麼的畢業生,而不是腦子笨、不努力、一事無成的畢業生。如果將來準備去大學任教的話,那麼研究生在讀研期間更需要發表更多、更好的論文了。

在大學裡,雖然教師不用打卡簽到,更沒有被強制實行「996工作制」,但是教師不加班加點的話,就很難把工作做好。別以為大學老師只需要上課、備課。我們還需要看文獻、申請科研項目、修改或者撰寫論文、指導學生做科研,有的老師還需要做行政工作,每天時間嚴重碎片化。

比如,我平時每天早上8點到學校,中午吃飯後不午休,接著工作,因為下午要去接小孩放學。等下午把小孩送到家交接好,我再開車去學校工作到晚上8點多。周六周日、寒假暑假,我都堅持工作,甚至把小孩送到英語培訓機構後,就在門外找個桌子,用手提電腦繼續辦公。這樣努力,我還感到時間緊、壓力大。

我對研究生們說:真的要好好珍惜你們眼前的「兩點一直線」生活。至少,你們住在學校,吃在食堂,利用現成的實驗裝置做實驗,也沒有小孩需要撫養。

等你們成家立業以後,需要處理的方方面面事情更多,壓力會更大。現在在校期間不努力做科研,更待何時?

(作者科學網博客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關注我們

微信號sciencenet-cas(←長按複製) 或長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上百萬兒童哮喘病例,與這件躲不掉的事有關
秦代匠人2000多年前掌握了塗鉻防鏽?兵馬俑上的「鉻」可能是……

TAG: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