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深受日軍之害的麥克阿瑟為何要力保天皇?一組數據看出天皇重要性

深受日軍之害的麥克阿瑟為何要力保天皇?一組數據看出天皇重要性

文|蕭西之水

「朕與爾等國民之紐帶,乃結於始終相互信賴與敬愛之上,而非生於單純的神話傳說,也非基於天皇乃現御神,日本國民不應自認比其他種族更為優越因有註定統治世界之觀念。」

這便是1946年1月1日美軍佔領下日本政府發布的「新日本建設的相關詔書」,也稱《人間宣言》(日語「人間」為「人類」之意)。雖然通篇詔書中都未出現「人間」「宣言」兩個詞,但並不妨礙駐日美軍通過這份詔書表達自身思路:戰前的軍國主義宣傳已經結束,日本天皇不再是帝國日本的「現御神」,要在嶄新制度下尋求生存之道。

深受日軍之害的麥克阿瑟為何要力保天皇?一組數據看出天皇重要性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針對《人間宣言》的起草工作,昭和天皇曾說過兩段很有意思的話:「後水尾帝患病需針灸,然而醫生不能給現神針灸,只能讓位才能接受治療」,「德川氏將家康神化為東照宮,家康所定之事全為神君所定,繼而不再改革,以至於最終破滅。」這兩段話的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那就是昭和天皇不再想做「現神」,也不希求維持「明治大帝」所定憲制體系。但有趣的是,歷史上的後水尾天皇與德川家康是同時代人,德川家康通過軍事力量開創的江戶幕府徹底將皇權架空;而時過300多年,美國人也以軍事力量進駐日本,昭和天皇也又一次面臨著後水尾天皇的境況。

在這個關鍵時候回顧這段歷史,昭和天皇心中恐怕也是對自己能不能繼續維持天皇地位心有戚戚。

從結果來看,天皇是保下來了,可問題也來了,駐日盟軍總司令道格拉斯·麥克阿瑟曾經深受日本軍隊之害,甚至在太平洋戰爭開戰不久就灰溜溜地逃出菲律賓,逃亡澳大利亞。那他如今掌握改造日本大權,又為何要留下昭和天皇呢?

有一個數據很有趣。從1945年9月美軍開始進駐日本,到1946年1月《人間宣言》發布前,駐日盟軍總司令部收到了1488封信件,其中有337封信件與天皇有關,且大多數要求保留天皇制。這些信件大多冗長不堪,充斥著「你們敢動陛下一根指頭我就要刺殺麥克阿瑟」,「我們再也忍受不了美國的統治了」等等。為驗證民意,1946年2月,美國授意日本媒體進行了一次輿論測試,其中91%支持保留天皇制,美國人從而認為天皇對於日本普通民眾而言非常重要。

數據當然是真的,但問題在於,保留天皇制度的想法並不是從1946年才開始出現,甚至這也不是麥克阿瑟本人的意見,而是當時美國官僚體系的共同看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跨越階層嫁入日本皇室有多難?被盯著肚子,才女出現「適應障礙」
書桌上的紫禁城:單霽翔卸任前的最後一次「上新」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