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韋力:黃永年跋嘉靖本《白氏文集》

韋力:黃永年跋嘉靖本《白氏文集》

今傳世最早刻本為南宋紹興初年刻本《白氏文集七十一卷》。七十五卷本宋人未見著錄,似僅存於傳說。《述古堂書目》載有《白氏文集七十五卷》,然「庚寅一炬,種子斷絕」,故錢謙益曾藏七十五卷本之《白氏文集》,則為傳說中之傳說。另錢曾《讀書敏求記》中言曾於錢謙益處所見《白氏文集》為廬山本,然宋人宋敏求卻言廬山本止七十卷,且無續後集,故錢謙益曾藏七十五卷本之說更見可疑。黃丕烈嘗以白金二十兩易得絳雲樓燼餘殘本《白氏文集》十七卷,是書既有燒痕,亦有水漬,僅知其為宋本,確否七十五卷本之殘卷則未知,《蕘圃藏書題記》記此事甚詳。

唐會昌五年(845)白居易作《白氏集後記》云:「白氏前著《長慶集》五十卷,元微之為序;後集二十卷,自為序;今又續後訂五卷,自為記。前後七十五卷,詩筆大小凡三千八百四十首。集有五本:一本在廬山東林寺經藏院;一本在蘇州禪林寺經藏內;一本在東都聖善寺缽塔院律庫樓;一本付姪龜郎;一本付外孫談閣童。各藏於家,傳於後。其日本、新羅諸國及兩京人家傳寫者,不在此記。」作此後記次年,白居易歿,故此七十五卷本當為白氏生前之最後定本。此五本皆為寫本,自唐至宋流傳過程中,卷帙時有變增。《新唐書·藝文志》作七十五卷,《崇文總目》作七十卷,《郡齋讀書志》作七十一卷,《直齋書錄解題》作七十一卷,並記:「今本七十一卷,蘇本、蜀本編次不同。蜀本又有外集一卷,往往皆非樂天自記之舊矣。」

進入明代,此書刻本甚多,最早為正德八年蘭雪堂銅活字本,另有正德十四年郭勛刻本,嘉靖十七年錢應龍刻本,萬曆三十四年馬元調刻本。寒齋所藏為明嘉靖十七年伍忠光龍池草堂刻姑蘇錢應龍重修本,半頁十二行二十字白口左右雙邊,鈐有「黃永年藏善本書印」及「彭城江畬子藏書畫圖記」。龍池草堂為吳郡人伍忠光之室名,曾刊刻《白氏文集七十一卷》、《張說之文集二十五卷》及《冀越集八卷》。其中嘉靖十六年刊刻之《張說之文集二十五卷》為此書傳世最古者,前有永樂七年吳縣貞隱老人伍德跋,謂手錄此書以備一覽,亟欲梓之而力不果,冀後世子孫有能續之云云。由此可知伍氏一族書香延續百數十年,其後裔果不負祖望。錢應龍者,今所存資料甚少,僅知其刊刻過此書與《元氏長慶集六十卷》。

此書有永年師寫於榮寶齋綠格箋紙跋語一頁,附於卷首,內容為:「此嘉靖時姑蘇錢應龍所刊白氏文集,實源宋槧,與鐵琴銅劍樓舊藏小字宋本大致相符,惟宋本卷末陶記已脫耳。蘭雪堂銅活字本亦與此同源,然雙行排印小注多略,非善本也。日本元和時那波活字本題白氏長慶集,則別有所據矣。」蘭雪堂為明代無錫華堅之堂號,與其叔父華燧之會通館皆以銅活字印刷齊名。蘭雪堂晚於會通館,印書之數亦少於會通館,其最早排印之本即《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及《元氏長慶集六十卷》。那波道圓活字本刊於日本元和四年(1618),吳昌綬於《嘉業堂藏書志》中言「此本凡宋本所有者均無脫佚,其為出於宋本無疑。聞日本此集尚有唐卷子本。今藏大阪某氏。或言此本出於唐卷者,未睹其書,不敢臆斷也」;島田翰則云:「元和戊午秋七月那波道圓活字本,是據狩谷掖齋所藏覆宋本白氏集重刻」;當今日本學者太田次郎認為此本以存於朝鮮之舊編成本為底本,然朝鮮之舊編成本是否為宋本,並無說明。太田次郎還提到,日本於江戶時代以後,《白氏文集》進入以那波古活字本、明馬調元本及和刻本等刊本為中心的時代,1804-1817年間,幕府還刊行以那波本為底本的官板。在當時流行的《白氏文集》眾多刊本中,那波本以版框寬大、不附訓點、行間有隙以及天地寬裕等特點,在校勘時最適合用來作為記錄各本異同之底本。

那波道圓用來排印此書之銅活字原為朝鮮所制。1596年豐臣秀吉第二次出兵朝鮮時,強行押解數萬朝鮮人至日本耕作,並帶走大量制陶、印刷及刺繡等工匠,使得日本的各種工藝水準大舉提高,當時與印刷工人一同被帶至日本的尚有大量銅活字,即那波排印此書之物也。吳昌綬亦言:「此日本活字本。(活字宋高麗國所制,後為日本所得,慶長、元和間用以印書)。為那波道圓所印,在彼邦幾與五山版並重。」

此書與吾尚有一段小因緣,永年師嘗與吾述及往事,約三十年前,永年師聞上海博古齋收到於省吾雙劍簃舊藏一批,其中有桂馥《說文解字義證》之咸豐年間連筠簃初刻本,此書當時印數不多,書版刻好不久即毀於太平天國戰火,故流傳極稀,於民國時期書價已幾同宋版。師早聞雙劍簃存有此書一部,惜無緣得見,今聞此書流入廠肆甚是興奮。恰博古齋收購人員至西安收書,師向其提出購買此書意願,對方稱不願賣,但可以換書,黃師當即取出此《白氏文集》。博古齋收購人員不知連筠簃本《說文解字義證》之珍貴遠超《白氏文集》,反認為嘉靖本之市場價值遠比咸豐本要高,故交換之後,又搭給黃師兩部清代印譜,令師頗感意外。多年後永年師向吾講述此故事時,眉宇間仍有一股抑止不住之快樂。吾當時即想,若此二書再流入市場而被吾得之,將此故事續圓滿,亦可謂書界一段小佳話。天遂人願,三年前此書赫然出現於上海博古齋拍場,吾於圖錄中見此本,食指大動,志在必得。至拍場當日,此書果被吾所得,令吾意外的是書上還有永年師跋語一頁,講明此書版本淵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歷史內參 的精彩文章:

悠小魚說書 第178篇 民國商務印書館制 既壽永昌 箋紙
最美的春色,全藏在博物館裡!

TAG:中國歷史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