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老滿洲人家怎麼吃血脖?

老滿洲人家怎麼吃血脖?

在遼東老營子老堡子里的老滿洲人家,油水主要來自於豬肉和豬油。滿洲人善於養豬,遼東鳳凰城黃白二旗下面的沙里塞黑毛豬最為有名。沙里塞黑毛豬養殖期都超過二十個月,份量都得三百四百斤才能宰殺,膘肥體壯。瀋陽農學院畜牧專業的教授研究了遼東滿洲人養的沙里塞黑毛豬,豬長到三百斤以上,足夠肥的時候,豬瘦肉里會積聚脂肪顆粒,這樣的時候豬肉才好吃,香。這也就是為啥大型養殖基地的瘦肉型豬肉不香,農村笨豬豬肉香的原因。而咱們遼東滿洲老營子老堡子里的黑毛豬就更是味道好。滿族人以吃豬肉為主,豬肉在滿族人生活里,有著從祭祀敬神敬祖,到年節吃飽吃好吃美了的全方位意義。滿族人經過生活積累,也對怎麼做豬肉有深刻的研究。

滿洲老營子老堡子里的豬肉講究能寫一本書,今兒個就先講講一道最最簡單的--血脖。豬血脖,也就是殺豬時下刀的脖圈附近的肉,因為被豬血顏色染紅,有血色,俗稱血脖。

按照現代食品衛生的認識,豬脖圈肉因為位置在豬頭和身子之間的脖子的中段,淋巴、甲狀腺都在此處,淋巴和甲狀腺是動物消毒殺菌的器官,是相對有毒的位置,並不主張吃。但是滿洲人長期吃豬肉,對怎麼處理好豬脖圈肉有豐富的認識,殺豬的好手會把豬脖圈肉最下面含有淋巴和甲狀腺的部分剔除掉,清理乾淨再製作滿洲美食供人食用。

因為處理的好,又是長期生活經驗的積累,滿族人對血脖有特殊的認識,血脖反而成了遼東滿族吃豬肉的一大亮點,俗稱叫血脖三吃,道道美味,好吃極了。

滿族人殺豬,將豬脖頸肉剔下三寸寬的一圈脖圈肉,正經八經收拾出來,尤其是必須注意把豬脖子附近的淋巴腺體剔除乾淨,然後掛在杆子上凍上保留。春節時,專要吃這個脖圈肉。

老滿洲人認為活肉最美味,所以第一道血脖美味叫紅燒脖圈肉。取血脖靠近上腦的活肉,也就是脖圈肉一圈當中最靠近上面後脖頸的三分之一段,這塊肉是活肉,是驅動豬頭抬起和轉頭的活肉,這塊肉的特點就是肌肉和脂肪伴生在一起,俗稱叫雪花肉。特點是質比較有韌勁,比瘦肉軟,比肥肉硬。做紅燒肉特別香,又有咬頭。做紅燒肉得先把血脖肉烀熟了,然後切成麻將大小的方塊,再回鍋紅燒,第一美味。肥瘦相間,不油膩,不塞牙,肉香四溢。紅燒肉畢竟也油膩,現在人不怎麼吃了。老堡子里上講究的人家就會製作更高級的滿族烤黃金肉。一般的黃金肉是裡脊過油炸,而這個脖圈肉中的雪花肉更適合腌制以後燒烤,做豬肉一道名菜就是黃金肉,就是烤肉。現代廚師更喜歡用此肉做烤肉,整條後脖頸肉喂出來,用醬油、鹽、花椒、蔥蒜姜腌制,喂兩小時,充分入味後火烤,溫火慢烤,烤熟後切片上盤子,這可是美味,東北亞流行。

第二道美味是血脖肉做餡包餃子。脖圈肉最下面,下巴後面。老滿族人很早就知道血脖中的下巴後的脖圈裡,淋巴節和甲狀腺豐富,不好吃、不可吃。怎麼吃這半圈血脖呢?首先清除淋巴節,就是脖圈肉中灰色的黑色的疙瘩,必須用尖刀子逐個清理。將收拾好的脖圈肉中的淋巴結都剔除乾淨,然後就將肉剁碎,留著和餃子餡。剔除淋巴節、甲狀腺之後的乾淨肉,剁碎,包餃子最香,油還多,香。

第三吃就是燉鍋子,燉酸菜。選脖子兩側的血脖肉,肥肉和瘦肉相間,切三指寬的片,干鍋燒熱,直接下鍋爆炒,很有點煉油渣的意思,第一是把比較肥的脖圈中的油煉出來,做燉酸菜的底油。而爆炒後的博圈肉那可就是燉鍋子好吃的秘方了。爆炒甚至炸出來的脖圈肉,有油渣的香,有烤肉的香,燉酸菜最地道。這種吃法在老堡子里算是不會過日子的一種表現,因為比較浪費肉,二斤肉切片炒出來,跟酸菜鍋子一燉,也就不顯得有多少肉了,所以不是討巧的菜,是屬於最實在的菜。比肥肉酸菜鍋子要好吃一百倍。可惜脖圈肉就一套,能夠真的吃上這個炒脖圈肉燉酸菜鍋子,那還真的有點資格。

老滿族人家做這道血脖還有一種現在已經不吃的習俗,和吃白肉一樣,那就是烀熟之後切片,蘸醬吃。因為這個脖圈肉是肥瘦相間,尤其是膠質高,吃起來有咬頭,經過烀煮,肥肉中的油脂基本被熬出去,所以切片蘸醬吃香、韌、滑。這道特別美味的白肉,現在人覺得油膩,多半都不這麼吃了。這個白肉的特點就是香,屬於肥瘦相間,吃起來過癮。有的老堡子殺豬的刀手會點名要烀脖圈蘸醬汁吃,不過這樣的師傅多數都是本家的貴客,不格外,這就屬於吃尖尖了。一般人是不可以提這樣的要求的。

民族習慣,血脖,滿族人的一道美味!

作者鳳城白旗三台

滿族文化網出品,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從北京的清河到西三旗有多少文物古迹?
敖包——北方游牧民族的守護神

TAG:富察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