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科學》首度揭示:明星抗抑鬱葯真的可以修復大腦!

《科學》首度揭示:明星抗抑鬱葯真的可以修復大腦!


  來源:學術經緯


  今年3月,美國FDA批准了一款創新抗抑鬱療法,它的主要成分是氯胺酮,一種最初用於手術麻醉,近年來卻在治療抑鬱症方面展現巨大潛力的分子。但說出來可能令人難以置信,這款被批准治療抑鬱症的新葯,我們居然還不知道它的確切治病機理……


  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上,來自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的一支研究團隊為我們掀開了氯胺酮的神秘面具。研究發現,這種分子不僅能改善抑鬱癥狀,還真的能修復抑鬱給大腦留下的創傷!


  先來說說人們先前對於氯胺酮的認知。在治療中,氯胺酮以其起效的快速而知名。在用藥後的短短數小時,患者的癥狀就會得到緩解,並能持續數日之久。然而科學家們並不知道,氯胺酮在幾小時內產生的短期療效與幾天里維持的長期療效,兩者的具體作用機理是什麼。人們甚至不知道,短期和長期療效背後,作用機理是不是同一種。


  為了尋找這些問題的潛在答案,研究人員們決定在小鼠中建立抑鬱症模型。過去的一些研究表明,長期壓力可能是抑鬱症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會影響大腦中神經元的可塑性,在前額皮質造成突觸丟失,帶來癥狀。為此,研究人員們給小鼠使用了腎上腺酮這類激素。正如其名字所表明的那樣,這是一種來自腎上腺的激素,用於應激反應。


  「(短期來看)它能促進可塑性,讓人清醒,並促進學習和記憶的相關功能,」本研究的通訊作者Conor Liston教授說道:「然而長期暴露在高水平的激素下,可能不是什麼好事情。」

▲《科學》雜誌為本文做了專門的評述短文(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科學》雜誌為本文做了專門的評述短文(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正如他們所預測的那樣,在激素的處理下,小鼠出現了明顯的抑鬱癥狀,對喜愛的含糖食物興趣驟減,也不愛在迷宮中進行探索。隨後,研究人員們再使用氯胺酮對其進行治療,並使用先進的雙光子顯微鏡,在活體小鼠中直接觀察大腦出現的變化。


  和預期一樣,這些小鼠在應激壓力之下,出現了大量突觸的損失。而在使用氯胺酮之後,研究人員們觀察到了一些令人驚訝的現象:「氯胺酮能夠重塑許多之前曾存在,卻在長期壓力下消失了的突觸。」 Liston教授說道。換句話說,氯胺酮能夠逆轉壓力帶來的突觸消失現象。


▲在氯胺酮治療後,一些樹突棘(組成突觸的一部分,藍色箭頭所示)開始恢復(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在氯胺酮治療後,一些樹突棘(組成突觸的一部分,藍色箭頭所示)開始恢復(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但這還不是故事的全部!「直到氯胺酮治療的12個小時後,我們才看到神經元之間出現大量新的連接。」 Liston教授補充道。但這些小鼠在用藥後的3-6個小時內,抑鬱狀況就有很明顯的減輕,神經微環路的連接也得到了恢復。也就是說,在重塑突觸之前,氯胺酮就已經在改善抑鬱癥狀了。


  對此,研究人員們認為氯胺酮具有雙重作用機制。在用藥後的短期內,它能暫時讓異常的神經環路恢復正常功能。然後,它能重塑神經環路之間的突觸連接,帶來長期的效果。作為佐證,如果選擇性地阻止氯胺酮誘導的突觸形成,其長期抗抑鬱效果也就不復存在。


  也就是說,通過恢復突觸的連接,它真的能給大腦帶來「治癒」。


▲本研究的圖示(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本研究的圖示(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科學》雜誌為此文做的專題評述中指出,這一發現在多種動物模型中均可以得到重複,驗證了其普適性。這一研究結果不僅讓我們更好地理解了氯胺酮的作用機理,還能讓我們通過這些基礎作用機理,開發更多創新且安全的抗抑鬱藥物。為此,這是一項「重要突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996」算什麼,科研人員還有711呢!
袁隆平:第三代雜交稻將成為雜交水稻育種發展方向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