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素書》: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在於堅持這3個字

《素書》: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在於堅持這3個字

第8篇

讀書雜談之《素書》

《素書》: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在於堅持這3個字

《素書》:根深才能蒂固,枝繁才能葉茂,大器晚成的3個特徵

《素書》本德宗道章說,君子以德為本,聖人以道為宗。

所謂,萬變不離其宗。道之於物,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一個人能清凈下來,體會天地之真諦,才能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在於堅持這3個字。

其一,「誠」

《素書》曰:「神莫神於至誠。」

無所不通之謂神。人之神與天地參,而不能神於天地者,以其不至誠也。

心誠則靈。

《莊子·漁父》:「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漢·王充《論衡·感虛篇》:「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很多事情,別人不會理解你,但是天知、地知、你知,只要誠心實意,則天地為之動容。

年輕的時候,人很看重,努力、拼搏、機遇、方法、技巧,這些很重要,但是成事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至誠。

如果你想走捷徑,至誠,就是最快的捷徑。那些浮躁的人,就像挖井一樣,今天這裡挖挖,明天那裡挖挖,明明很努力,就是挖不到水。而心誠的人,一心一意地專註一件事,即使今天看不到成效,明天看不到成效,後天,大後天,一定會時來運轉,迎來轉機。因為天地的規律是,否極泰來,物極必反,窮極則變,變則通達。

其二,「明」

《素書》曰:「明莫明於體物。」

所謂「體物」,就是體會事物的變化發展,從細微之處明察事物的本質和真相,而不被表面現象或者謊言所迷惑。

有智的人,不一定有「明」。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智,靈長類動物大猩猩也有智,只是沒有人類那麼發達。明,是超越智的一個新的意識境界。可以說是一種洞察力,或者說第六感。

觀察看得見的,就可以推知看不見的。

有極少數很了得的看相人,什麼都不問,什麼都不說,只需看一眼某一個人,就大概知道這個人的秉性。這種能力,就是「明」。

其三,「博」

《素書》曰:「長莫長於博謀。」

人志心篤行,是立身成名之本。

古今中外,成就大事業的人,都有遠大的志向和堅定的信念,這是立身成名的根本。任何人想要做成一番事業,都不是一帆風順的。

孟子曰:「天之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劉邦贊張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張良的博謀,不是天生的,而是勤學好問的積累。在輔助劉邦之前,他曾讀書養性近十年。

根深才能蒂固,枝繁才能葉茂,大器晚成的人,往往具備以上這3個特徵。

每天解讀一篇經典,喜歡的朋友,可以點關注,和我一起堅持讀書、提升自己。本文由易瑾還原創,歡迎轉發,分享給更多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說蓮花 的精彩文章:

《素書》:有吉慶之福的人,懂得堅守這3點
《素書》:一個人求而不得,是因為一個「戒」字

TAG:易說蓮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