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就是孩子在身邊,父母卻在玩手機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就是孩子在身邊,父母卻在玩手機

01

有時候走在馬路上,看到家長不再是小心謹慎地看著孩子,而更多的是一手牽著孩子一手專心致志地拿著手機看個不停。

是的,手機。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就是以前我們只是拿來打電話發簡訊的手機,如今甚至已經替代了孩子的地位,讓更多父母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手機的奴隸,而忽視了對孩子的關心。

而且,更多的時候只要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層次越低的父母越喜歡玩手機。

在現在的都市生活中,你會發現越來越多的父母對手機的熱愛有甚於對孩子的關注,很多現代家庭都出現過這樣的現象。

下班了,一身疲憊的爸爸回到家一屁股陷進沙發里開始不停地刷著手機,忙著給甲乙丙丁點贊評論。而媽媽則更熱衷於將孩子的生活點滴公之於朋友圈,收穫著甲乙丙丁的點贊評論。

反倒是孩子,則成了夫妻二人之間最大的忽略和尷尬。

那麼好奇的你可能會問了,為什麼層次越低的父母越喜歡玩手機?

  • 首先,很多家長已經失去了學習的原動力。

甚至很多人認為離開了校園之後就可以不用學習了,所以下班不玩手機不玩電腦不看電視還能做什麼?這才是造成整個家庭教育低層次的根源,學習是一個終身進行時的狀態,學習的海洋更是浩浩蕩蕩橫無際涯。

一個熱愛學習並且善於教育孩子的家長,不僅會時時刻刻向孩子表明其對知識有著虔誠和謙虛的態度,更無疑是給孩子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

  • 其次,很多家長忽視了自身的榜樣作用。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很多家長則常常忽略這一點,認為教孩子是學校老師的事,與自己無關。甚至有很多家長很少考慮,我將來怎麼才能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如果這個老師的工作你做得不合格,或者你根本沒有去當這個老師,這該是你一輩子的遺憾。相反,如果從一開始你就很重視,最後你會發現自己收穫的會比你想像得還要多。

古人云,上行下效。存乎中,形於外。

檢驗一個孩子的教育成效,看看他的父母就能明了。孩子從來是有樣學樣,父母喜歡做什麼孩子看到必定會學習效仿,這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印刻本性。


一對只知貪玩偷懶的父母,孩子學到的當然只有好逸惡勞的惡習。一對勤奮踏實上進的父母,孩子學到的必定是積極向上的態度。一個有遠見有擔當的父母,一定會在孩子面前謹言慎行,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這是對孩子的成長和未來負責,也是對作為父母的身份的自持和自尊。

  • 最後,很多家長沒有將孩子放在一個平等的地位。

很多家長會覺得我是大人你是小孩,你就應該理所當然地聽我的,我說什麼就是什麼,所以你總能發現許多家長都有這樣的毛病。


自己天天看電視玩手機,卻要孩子認真讀書努力學習;自己渾渾噩噩得過且過,卻要孩子發憤圖強出人頭地;自己把生活經營得一地雞毛一團糟,卻要孩子樣樣精通無所不能。

當孩子與生俱來就被這樣的不平等觀念所管制著,你能指望孩子能「優秀」成什麼樣子?

自己當年不好好努力,所以寄希望於下一代身上的崛起與反超,而精神上嚴苛地要求孩子好好學習杜絕一切放鬆和娛樂,在物質上卻不斷地放縱自己成天捧著手機玩個不停,這本身就是對孩子成長最大的不公平。

而這種畸形教育從開始就沒有得到最好的起因,又怎能得到讓人滿意的結果?

這世界上,最打動人心的愛叫「陪伴」,而不是我在你身邊你卻在玩手機。這世界上,最事半功倍的教育叫「言傳身教」,而不是將你的各種惡習暴露在我眼前。

家長是身份,更是職業。

當一個合格的家長,需要不斷的學習學習再學習,而不是放縱放縱再放縱。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就是孩子在身邊,父母卻在玩手機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02

一如劉震雲在小說《手機》里寫到的那樣,手機,原來就是為了方便人的,沒它的時候,人挺自由。有了它,人倒成風箏了。

以前沒有手機的時候,孩子是父母心中的風箏,孩子的啼笑哭鬧時時刻刻牽動著家長的每一根神經。而如今,手機卻讓家長成了被牽扯的風箏,每一次的提示音和震動聲都在無端消耗著家長和孩子共處的時間。

不可否認的是,手機顯然已經成為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敵人。

前段時間,杭州一名12歲的女孩,給媽媽寫了一封信,信中控訴媽媽因為玩手機變得脾氣暴躁,對弟弟也缺乏關心。女孩的媽媽把信發在朋友圈裡,引發不少共鳴。

很多家長會說,大人看手機是為了工作和學習,這個理由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實則不然。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就是孩子在身邊,父母卻在玩手機

在孩子最渴望愛、渴望被關注的年紀,很多家長卻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而是把工作之餘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手機上,這樣很容易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傷害。

一些孩子為什麼說話做事不自信,就是因為小時候被忽視了。家長的忽視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夠優秀,不值得被關注,這樣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次數多了,孩子會逐漸變成自卑,甚至有可能演變成自我厭惡、叛逆。

  • 陪伴,才是孩子人生中最好的禮物。

現在的很多家長似乎都懂得這個道理,可是做起來卻大打折扣。成長中,孩子需要自己的空間,更需要父母的陪伴和關愛。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就是孩子在身邊,父母卻在玩手機

03

家長工作再忙,也應擠出時間來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引導孩子訴說內心世界和情緒,全心全意地和孩子一起做一些互動的親子活動,讓孩子真切地感受到大人的關愛與信任,而不是用冰冷的手機屏幕將父母與子女之間樹立起一道屏障。

一個負責的家長,絕對不會成天端著手機而已,那樣你錯過的可能不僅僅是孩子的童年。

手機,是一種能夠加速人的情感孤獨化和思維倒退化的設備。

當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終日與手機為伍的時候,我們自己都不可避免地發現,自己和手機相處的時間比和父母共處的時間還要長,更要命的是手機的功能太過於強大,以至於我們小時候依賴於父母的懷抱,如今卻只能與手機共眠。

一個層次高的父母他應當也必定深知手機存在的利弊關係,所以他才能從容得當地處理和引導孩子與手機的關係。

曾經看過一篇德國人討論家庭教育與使用手機的文章中,就講述了這樣一則案例。

我的哥哥在新加坡一家電腦遊戲公司工作,很熟悉IT業。最近他告訴我,在矽谷經理的孩子們上的那個小學,對手機和電腦的使用有極其嚴格的規定。他們的父母在蘋果、谷歌、臉書、微軟、雅虎等公司越成功,就越警惕電子產品對孩子的愚化作用。

我覺得這個事實很值得回味。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就是孩子在身邊,父母卻在玩手機

04

在手機問題上,我成了嚴格的掌權者。

我覺得:

  • 第一,父母必須儘早干預。
  • 第二,父母必須制定嚴格的規則,不要破例留情,這會是致命的。
  • 第三,父母必須成為孩子的好榜樣。

一個層次高的父母會清晰理智地分析判斷手機與孩子之間應當存在怎樣合理的距離,就像古時的大禹治水「在疏不在堵」。合理的因勢利導,給與孩子更多的選擇和學習的對象,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會比大人小孩一起玩手機的結果更好。

父母和孩子之間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


可以去爬山鍛煉磨礪孩子的肢體和心志;可以去觀景觀察體會自然的變幻和豐富;可以去閱讀,在知識和故事的海洋里遨遊探險;

這樣共處的效果遠甚於孩子成天看著大人玩手機。

做父母是難得的一個人生體驗。

孩子生下來以後,父母若因為工作或別的原因,不去管孩子或把孩子交給別人,這註定會成為父母一生的遺憾。

人一生當中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成為父母,因為做父母的這種體驗比其他事情都更有意義、更有價值、也更值得我們去嘗試。

一個層次高的父母除了會給孩子一個好的成長環境和人生態度之外,更會讓他們明白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必然要做一個掌控自我的人,唯有如此才能掌控更多的自由和獨立。

我們的父母常常把對孩子負責這句話掛在嘴邊,可是連玩手機這種小事都處理和控制不了,又何談對孩子負責呢?

如果你真的想做到對孩子負責,那麼建議你看完這篇文章之後,關掉手機去陪陪你的孩子吧,哪怕是安靜地看著他,和他說說話,等到你老去的那一天你會發現,你的記憶里曾有一段如此美妙而溫情的畫面,而不是只能靠手機去填補記憶里的空洞和涼薄。

Ray先森: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簽約作家,自由寫手,自媒體人。愛生活也愛文字,愛健身也愛美食。想說的都在字里,簡書@Ray先森愛健身。

尊重原創,感謝原創,如有侵權,原作者可隨時聯繫做刪除處理。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積極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母親的感情是孩子的雨傘。
【積極父母成長工具】10招鍛煉孩子的記憶能力

TAG:積極家庭教育 |